製備出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碳化矽納米線

2020-11-25 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郭向雲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杜經寧教授的科研小組合作發表在《納米技術》(

Nanotechnology

)上的論文被英國物理學會

Nanotechweb.org

選為亮點文章(highlight article)予以介紹。

 

眾所周知,顆粒或纖維添加到基體材料中可顯著改善材料性能。這種材料被稱為顆粒或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最為人熟悉的例子就是鋼筋混凝土,添加了鋼筋或鋼絲網的水泥。鋼筋的添加使固化後水泥具有更高的拉伸、壓縮以及剪切強度。在混凝土中,鋼筋和水泥之間的結合力非常重要。為提高這種結合力,人們經常把鋼筋做成螺紋狀的,即螺紋鋼。在納米複合材料中,納米管和納米線常用來提高材料的性能。碳化矽納米線是一種高強度增強體,但由於表面光滑與基體結合力較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拔出,影響效果。因此,製備出表面具有螺紋狀特徵的碳化矽納米線非常重要。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郭向雲組通過在溶膠-凝膠過程中採用不同碳前驅體和催化劑,製備出了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的碳化矽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具有類似螺紋的形貌特徵,直徑50-300納米,長度可達幾十到上百微米。這種鋸齒形表面特徵是由於納米線中的周期性孿晶造成的。通過與加州大學杜教授合作,他們共同研究了這種納米線的微觀結構特徵,並提出一種理論模型可較好解釋這種納米結構的形成。他們的工作表明,這種納米線具有與常規碳化矽納米線不同的光發射特徵和化學穩定性。

 

此前在國家基金支持下郭向雲課題組曾研究出另一種新穎碳化矽納米線——珠狀碳化矽納米鏈。該文在Nanotechnology出版後曾被Nano Alerts專題介紹。在該文中,課題組已經證明珠狀納米鏈可以顯著提高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因此這種新型的孿晶納米線有望在納米複合材料中得到重要應用。(來源:中國磨料磨具在線)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中科院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作為一種重要的孿晶結構,五重孿晶在晶體生長、生物醫學、光學和催化等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五重孿晶結構所引入的晶格畸變可以增加納米線的楊氏模量;五重孿晶銅納米線在還原CO2製備甲醇的過程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等。自G.
  • 清華大學製備出高柔性、可拉伸的納米線超晶格纖維
    清華大學製備出高柔性、可拉伸的納米線超晶格纖維 發表時間:2019/8/13
  • 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
    新華社石家莊5月21日電(記者 齊雷傑)記者21日從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處獲悉,日前,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多種優良特性,未來有望成為鋼鐵行業廣泛應用的新一代刀具材料。
  • 科學網—在納米鋁孿晶變形領域獲進展
    本報訊(通訊員畢曉楠 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團隊及合作者,採用磁控濺射方法製備了納米結構的鋁/非晶氮化鋁多層膜
  • 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內容簡介文獻研究表明:適量晶體缺陷的存在將破壞原子排列的周期性,產生一定的晶格畸變內應力,這有利於調控材料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進而改善其催化活性。材料科學中,晶體缺陷主要包括:點缺陷(空位和異質原子)、線缺陷(刃型位錯、螺型位錯和向錯)、面缺陷(表面、界面、孿晶和層錯)和體缺陷(孔洞和裂紋)。
  • 近代物理所實現多參數調控Cu/Ni多層納米線磁學性質
    ,在基礎物理研究和納米器件開發方面具有重要的前景。磁學性質研究   一維多層納米線以其特有的周期性物理結構,在基礎物理研究和納米器件開發方面具有重要的前景。人們長期致力於通過優化多層納米線結構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有效調控。   近期,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利用多年發展的重離子徑跡模板法,成功製備出Cu/Ni多層納米線,並通過調節納米線各子層厚度、納米線直徑、多層納米線周期等參數,對Cu/Ni多層納米線磁學性質進行調控,不僅在實驗上實現了多參數調控多層納米線矯彎力,而且完善了相關理論模型。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氮化物結合碳化矽耐火材料的種類及製備方法
    Sialon結合碳化矽製品的性能和結構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原料中添加劑的含量、Al2O3和Si的比例、燒成溫度及保溫時間等。Sialon結合碳化矽製品的顯微結構與Si3N4結合SiC具有較大的差異,β-Sialon晶體呈短柱狀或條柱狀,在三維空間網絡上與SiC顆粒緊密結合,而Si3N4結合SiC製品中的Si3N4主要為纖維狀晶體,纖維狀晶體比表面積大,表面活性較高,因而其抗渣侵蝕和抗氧化能力不如柱狀的β-Sialon晶體。
  • 三種碳化矽的主要製備方法
    打開APP 三種碳化矽的主要製備方法 半導體促進會 發表於 2020-11-20 10:53:36 目前碳化矽單晶的製備方法主要有:物理氣相傳輸法(PVT);頂部籽晶溶液生長法(TSSG);高溫化學氣相沉積法(HT-CVD)。
  • 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的Pooi See Lee課題組在室溫下通過一步噴塗-組裝法,實現了含有結與豐富開放區域的銀納米線-束網絡(AgNW-bundle mesh,AgBM)的製備,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
  • 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導電網絡
    銀納米線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光-電子優勢,製造成本低廉,已被廣泛用作柔性透明導體的導電元件,且正在逐步取代易碎的銦錫氧化物。傳統的銀納米線(AgNWs)隨機網絡導體要在電學和光學性能之間實現良好的平衡仍然是一個挑戰。目前採用的製備方法,如預先設計的模板、有機粘合劑、真空、蝕刻、燒結等需要冗長或嚴格的製造過程,操作性低,定製能力有限。
  • 雷射刻寫製備氮摻雜的碳化矽材料能用於生物調控
    然而,直接通過化學過程得到這樣一種複合結構卻極具挑戰性。雷射輔助合成是一種用於製備多種材料的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技術手段,但是這種技術在製造生物物理工具和生物醫學材料方面的應用還並未被深入研究過。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doi: 10.1126/sciadv.aaz2743碳化矽Nair等人在這一工作中使用碳化矽的原因在於其在半導體工業中的重要性。儘管其合成需要嚴苛的條件,立方3C晶型的碳化矽(3C-SiC)仍具有高電子遷移率,高熱導率,以及高飽和漂移速率的特點。
  • 孿晶變形具有強烈晶體尺寸效應
    ,發現單晶體外觀尺寸對其孿晶變形行為的強烈影響,以及相應材料力學性能的顯著變化。 孫軍等通過實驗設計,基於六方晶體結構金屬孿晶、位錯滑移變形的特異性,選取鈦—5%鋁合金單晶中以孿晶變形為主導塑性變形方式的晶體取向,有針對性地研究了孿晶變形在微小尺度材料中的行為規律和機理。結果發現,當外觀幾何尺度減小到微米量級時,與相應宏觀塊體材料相同,材料的塑性變形仍以孿晶切變為主,但材料的屈服強度及其塑性變形中能夠承受的最大流變應力均有顯著的提高。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美國開發出非製冷「納米線」中短波紅外光電二極體
    科學家們發明的室溫非製冷SWIR和MWIR探測器由垂直生長於磷化銦(InP)襯底的InAs或InAsSb納米線陣列組成,使納米線與襯底的結合產生InAs-InP異質結。然後可覆蓋一層氧化鋁(Al2O3)來鈍化該結構,從而降低納米線表面的非輻射複合。
  • 新型工藝研究,將3D列印結合碳化矽結構應用
    碳化矽(SiC)具有良好的抗熱震性和化學穩定性,因此在高溫和極端條件下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工程陶瓷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如軸承、燃氣輪機和以及換熱器等。 德國紐倫堡大學開展了一種製備反應結合碳化矽結構的新型工藝研究。研究者把SiC粉以及碳粉分散在粘結劑中作為材料,用安裝在六軸機械臂上的噴嘴擠出堆積成形,在700℃高溫熱解和1850 ℃高溫熱處理後,採用液態矽滲透技術對樣品進行滲透,獲得緻密的近淨形RBSC結構。利用直徑為1.5 mm和 0.5 mm的噴嘴列印出如圖1所示的網格微觀結構,具有不錯的精度。
  • 「專利解密」泰科天潤公司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製備技術
    在電子器件領域,肖特基二極體廣泛應用於模擬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具有短反向恢復時間和極小的反向恢復電荷的特點,而電子器件的效率提升廣泛依賴於半導體材料發展。碳化矽作為新興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電學特性,以其寬禁帶、高熱導率和高臨界電場等優點,成為製作高溫、大功率、高頻半導體器件的理想材料,因此推動了肖特基勢壘二極體和結勢壘二極體的發展。
  • 梯度摻雜的聚合物納米線溼氣發電機
    具有官能團梯度的溼氣發電材料出現或將開啟能源領域的一個新研究方向。通過材料中固定的官能團梯度,藉助溼氣使得材料官能團上較小離子解離並在濃度梯度差的驅使下迅速定向移動,從而產生電壓和電流輸出。 研究人員以具有高比表面積、縱向傳輸通道的梯度摻雜碳基納米線為基礎材料,將通過濃度控制電沉積(Concentration-Controlled Electro-Deposition,CCED)技術構建的梯度摻雜碳基納米線(GDNw)用於溼氣發電。這種具有離子梯度分布加上其本身獨特的一維納米線結構使得水分子的更好地收集和擴散,以及納米線內的離子更容易快速遷移。
  • 「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多尺度結構設計與製備」項目通過驗收
    5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研究員、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副主任車成衛研究員、材料科學一處項目主任鄭雁軍教授及驗收專家組一行對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承擔的重大基金項目「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多尺度結構設計與製備」進行了結題驗收。項目參研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課題負責人和研究骨幹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