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

2020-11-27 騰訊網

銀納米線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光-電子優勢,製造成本低廉,已被廣泛用作柔性透明導體的導電元件,且正在逐步取代易碎的銦錫氧化物。傳統的銀納米線(AgNWs)隨機網絡導體要在電學和光學性能之間實現良好的平衡仍然是一個挑戰。目前採用的製備方法,如預先設計的模板、有機粘合劑、真空、蝕刻、燒結等需要冗長或嚴格的製造過程,操作性低,定製能力有限。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的Pooi See Lee課題組在室溫下通過一步噴塗-組裝法,實現了含有結與豐富開放區域的銀納米線-束網絡(AgNW-bundle mesh,AgBM)的製備,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作者揭示了噴塗組裝異丙醇銀納米線油墨的動態組裝機理,確保了由毛細管流動主導的良好的咖啡環效應。最初形成的銀納米線-束環可以作為模板,約束隨後液滴中銀納米線的運動,從而持續積累銀納米線,產生連續的銀納米線-束網絡。通過對基底和墨水的表面張力、潤溼性、墨滴的擴散與釘扎效果以及由噴塗速率決定的可調組裝驅動力進行研究,實現了一個可用不同長徑比的銀納米線製備銀納米線-束網絡通用策略。銀納米線-束網絡可以在不影響透明度的情況下通過增加厚度降低薄膜電阻。而長徑比更大的銀納米線-束網絡則能實現更好的電氣連接。該研究以題為「A Tailorable Spray-Assembly Strategy of Silver Nanowires-BundleMesh for Transferable High-Performance Transparent Conductor」的論文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在固體基底上具有潤溼性的液滴通常會快速擴散或被固定在邊緣,這兩種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驅動力來決定懸浮的非揮發性溶質在液滴中的沉積行為。擴散是一個快速溼潤的過程,溶液的流動可以攜帶溶質向外擴散,當溶劑蒸發時,溶質就沉積在基底上。在溶質完全沉積之前,揮發性溶劑往往會完全蒸發,使得沉積在邊緣的區域溶質明顯厚於中心區域。相比之下,在固定在基底上的液滴蒸發時會發生咖啡環效應,導致強大的毛細管流,以克服馬朗戈尼回流。它能夠拖動懸浮物質完全沉積在液滴周圍,形成環狀結構模式(圖1a)。通過對基底和銀納米線油墨的改性,可以實現這種咖啡環效應,噴塗製備出銀納米線-束網絡(圖1b),由於空白區域更大,以及更明確的導電路徑,這種銀納米線-束網絡比傳統的隨機銀納米線網絡導電性和透光率更優越。

圖1 墨滴潤溼性對銀納米線噴塗組裝的影響

作者選用了六種不同表面張力梯度的基底進行試驗,從疏水性表面到親水性表面,對銀納米線油墨的擴散和釘扎效應進行了比較(圖2a-c)。在溶劑蒸發過程中,擴散液滴和固定液滴對懸浮的銀納米線有不同程度的驅動力,因此作者選用了較細(20 nm)和較粗(50 nm)兩種直徑的銀納米線進行試驗(圖2d,e)。結果顯示細銀納米線在多個基底上形成束,而粗銀線僅能在PFA基底上形成緊密束狀結構。

圖2 基底表面張力對銀納米線噴塗組裝的影響

通過向銀納米線墨滴中加入不同含量梯度的水,作者研究了墨滴的表面張力對銀納米線噴塗組裝的影響。隨著含水量的增加,銀納米線-束網絡逐漸消失,出現隨機的銀納米線網絡(圖3a)。這主要因為含水量的增加導致了接觸角增大,表面張力變大,從而削弱了咖啡環效應,進而導致了導電性和透光率的降低(圖3b-d)。

圖3 墨滴表面張力對銀納米線噴塗組裝的影響

當銀納米線-束網絡嵌入進乙基纖維素紙後,十分容易剝離,具有優異的機械耐久性。同時疏水性的纖維素油醯酯賦予了導電網絡優異的環境穩定性和洗滌性能。作者實現了不同尺寸銀納米線-束網絡的剝離(圖4)。

圖4 透明導電銀納米線網絡的普適性噴塗組裝方法

通過對銀納米線-束網絡的組裝過程進行研究,作者發現銀納米線墨滴會隨機固定在基底上,並因為咖啡環效應形成一些小的納米束,隨後的銀納米線墨滴會落在相同的位置將以同樣的方式聚集,最終形成銀納米線-束網絡(圖5a-g)。

圖5 銀納米線噴塗組裝機理

銀納米線-束網絡的形成機理表明,噴塗組裝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咖啡環效應的有限驅動力。因此,更細的銀納米線組裝後的結更小,從而形成更大的空白區域,在保持良好電性能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透光率(圖6)。

圖6 銀納米線尺寸對組裝成的網絡結構影響

最後,作者通過銀納米線尺寸、噴塗速率等參數進行調整,實現了不同透光率、方阻的銀納米線-束網絡的製備。圖7f顯示基於30 nm和70 nm銀納米線的銀納米線-束網絡相對於傳統的透明導體在導電率和透光率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

圖7 可定製的銀納米線-束網絡

總結:作者在室溫下通過一步噴塗-組裝法,實現了含有結與豐富開放區域的銀納米線-束網絡的製備。同時揭示了噴塗組裝銀納米線油墨的動態組裝機理,確保了由毛細管流動主導的良好的咖啡環效應。這種透光率以及導電性可調的噴塗組裝策略推動了高性能透明導電網絡的發展。

作者簡介:

Pooi See Lee教授於2001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她加入新加坡Chartered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現為Globalfoundries)的研發部門工作。在2001年,她獲得美國電化學學會頒發的諾曼黑客青年作家獎的榮譽。2004年1月,她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助理教授,於2009年晉升為終身副教授。2015年9月,她晉升為正教授。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導電網絡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的Pooi See Lee課題組在室溫下通過一步噴塗-組裝法,實現了含有結與豐富開放區域的銀納米線-束網絡(AgNW-bundle mesh,AgBM)的製備,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作者揭示了噴塗組裝異丙醇銀納米線油墨的動態組裝機理,確保了由毛細管流動主導的良好的咖啡環效應。最初形成的銀納米線-束環可以作為模板,約束隨後液滴中銀納米線的運動,從而持續積累銀納米線,產生連續的銀納米線-束網絡。通過對基底和墨水的表面張力、潤溼性、墨滴的擴散與釘扎效果以及由噴塗速率決定的可調組裝驅動力進行研究,實現了一個可用不同長徑比的銀納米線製備銀納米線-束網絡通用策略。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 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
  • 國產材料再突破,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河南大學蔡國發課題組報導高性能大面積的電致變色薄膜和器件
    然而,如何實現低成本、大面積、高性能電致變色納米薄膜和器件的構築是電致變色器件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圖:基於分子組裝靜電噴塗技術的製備的polyFe電致變色薄膜及電致變色性能表徵本文報導了一種基於分子水平組裝的靜電噴塗技術,並製備了大尺寸(810 cm2)自支撐金屬有機配位聚合物(polyFe)的柔性電致變色薄膜。
  • 蘇黎世聯邦理工《AFM》:透明,柔性薄膜超級電容器和混合超級電容器的微成型方法
    製造透明薄膜超級電容器的主要挑戰與電極材料有關(包括活性材料active materials和集流體current collector),其最小結構尺寸需要低於材料的光吸收厚度。因此,製造透明器件的一種流行策略是確保活性材料的厚度小於它們的光吸收長度。然而,為了保持薄膜的厚度和透明度,集流體和活性材料的質量負載必須很低,從而導致高度受限的面積比電容。
  • 高性能仿貝殼雲母薄膜讓電子器件「柔軟透明」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化工學院陸楊教授研究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創新性地採用「解組裝—仿生組裝」的兩步策略,以廉價天然雲母粉為原料,成功實現高質量雲母納米片的大量製備,並組裝成高性能透明柔性仿貝殼結構雲母複合膜。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組圍繞如何高效宏量組裝納米導電基元,特別是銀納米線,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成功研製了基於納米線組裝體的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為今後規模化製備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彈性導體提供了新的製備技術。
  • CCS Chemistry | 錐形纖維陣列引導,寫出一片柔性透明電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歡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由錐形纖維陣列引導的液體可控輸運、轉移的簡單策略,可用於大面積(5*5cm2)直寫十字交叉取向的銀納米線薄膜的製備,基於此構築的柔性透明電極具有優異的性能,方阻為21.4 Ω sq-1,透光度為93.8 %,進一步製備了柔性透明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器件,效率可達到15.47%。
  •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基於納米線陣列視網膜的球形仿生人眼
    「這項工作的核心突破點是以納米線仿生人眼視杆細胞,然後把高密度納米線陣列組裝在半球形的多孔透明絕緣模板來仿生人類視網膜。」 論文通訊作者範智勇教授表示,「我們使用了離子液體模仿人眼中的玻璃體,還開發了不同的背接觸電極技術,最終構成與人眼結構極為相似的視覺系統。」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自下而上」 (「bottom-up」)超分子組裝的軟化學合成途徑來靈活、可控、規模化創造半導體納米線及其組裝體是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共同的夢想。該研究團隊利用有機嵌段共聚物與無機雜多酸分子之間的協同共組裝,首次直接合成了三維等間距、正交排列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納米線多孔陣列結構,且該材料展示出優異的氣體傳感性能。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南開大學在《自然·電子》上發文,在柔性透明電極方面取得突破!
    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進一步。
  • 柔性超長透明熱電纖維,廢熱發電不是夢!
    近日,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納米線結構的、高性能柔性超長透明熱電式纖維,作為可穿戴設備,可達到降溫5℃的效果,這是納米材料用於生產熱電材料的一大突破,未來將在複合型器件上有更多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Nano Energy期刊上。
  • 近期熱點 | 美學透明木材,DNA動態組裝,高性能碳基超級電容器
    河北農大肖志昌團隊《JMCA》:最大化利用孔道結構和雜原子,助力高性能碳基超級電容器高效清潔能源長期以來都是人們孜孜不倦
  • 西安交大:一種原位微鍛造 冷噴塗工藝,製備高性能鋁合金!
    冷噴塗則特別適用於增材製造高反射率的金屬(例如銅和鋁)。西安交通大學雒曉濤等人開發了一種原位微鍛造輔助冷噴塗工藝,製備了高性能鋁合金AA6061,通過T6熱處理可保證AA6061最佳的整體機械性能,但延展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8-09-04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已報導的銅基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基於銅納米線網絡和銅網格的透明電極,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兩個主要難題:一是製備過程比較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二是微納尺度的銅極易被氧化,降低材料的導電性能。這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銅基透明電極的進一步應用。
  • 華中科技大學:三維高定向雷射組裝ZnO納米線
    作為優異的功能性材料,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包括納米線、納米管、納米帶等可在眾多微納集成器件和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將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高精度組裝至二維乃至三維微/納米結構中是構建微納集成功能器件的關鍵。然而目前針對半導體納米線的組裝仍面臨著製造工藝複雜、精度低和定向性差等的長期存在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功能結構和器件的開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