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點 | 美學透明木材,DNA動態組裝,高性能碳基超級電容器

2021-01-19 高材生依然
河北農大肖志昌團隊《JMCA》:最大化利用孔道結構和雜原子,助力高性能碳基超級電容器

高效清潔能源長期以來都是人們孜孜不倦、奮力追求的理想能量使用形式,其中碳基超級電容器由於具有超高的功率密度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深切關注,並在電子消費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相比於電池,碳基超級電容器在工作原理上主要依賴於表面電荷存儲機制,由此帶來的低能量密度(當前成熟的商品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僅為~10 Wh/kg)是制約其進一步拓寬市場份額的主要瓶頸。為進一步提升碳基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當前公認的有效策略包括:

1.增加碳基材料的比表面積和設計多級次孔道結構,以提高電極材料的整體電荷存儲容量;

2.引入雜原子以增加電極材料表面的贗電容貢獻。然而,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這些孔道結構和雜原子,仍需系統地深入分析和考察。

近日,河北農業大學肖志昌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聚吡咯納米管衍生的氮/磷共摻雜碳納米管(簡寫為Px-ppyNT)模型體系,分析並闡釋了其在提高碳基超級電容器中孔道結構和雜原子利用效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相比於傳統碳基超級電容器中人們所片面追求的高比表面積,該團隊發現設計高電化學表面積(ECSA)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由此得到的最優化Px-ppyNT電極材料,得益於其高效的孔道結構和雜原子利用率,在中性電解液體系中表現出高達25.3 Wh/kg的能量密度。相關工作發表在《J. Mater. Chem. A》上,河北農業大學研究生羅新英為本文第一作者,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楊琪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河北農業大學人才啟動經費的支持。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並調控細胞行為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郭小翠博士李鳳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支持。

細胞就像一個精密的小型工廠,細胞器是細胞內分工合作的車間,是細胞進行特定生化反應和執行特定生理功能的重要場所。通過在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結構有望實現細胞功能重塑和疾病進程幹預。發展可精準調控的胞內原位動態組裝系統,進而在複雜的胞內環境中實現分子精準可控動態組裝和拓撲結構調控,是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的重要途徑,且存在極大的挑戰和困難。迄今為止,胞內分子組裝體系主要是基於酶響應的多肽類和合成高分子兩類材料,在分子設計多樣性、拓撲結構可控性和生物功能拓展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發展新型材料化學體系,開拓胞內動態組裝新策略,是該領域實現突破的關鍵。脫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種符合精準材料化學理念的生物大分子,可實現分子的精準合成、精準操作、精準組裝和對特定信號的精準響應,這些特點使得DNA在精準可控的動態組裝材料中展現出獨特優勢(Chemical Reviews, 2020,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0c00294)。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利用DNA的精準組裝和刺激響應特性,構建了新型DNA動態組裝系統,實現了DNA納米顆粒在溶酶體酸性微環境中的拓撲變構,可在細胞內原位變構組裝形成類細胞器DNA凝膠結構,並進一步研究了對細胞結構和行為的影響。作者利用化學交聯的雙鏈DNA作為引物,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製備了帶有富含胞嘧啶(C)單鏈末端的雙鏈DNA作為動態響應系統的結構基元(C-DNA)。在酸性環境中,兩個單鏈末端手拉手形成i-motif結構,從而C-DNA組裝形成超長雙鏈DNA,超長雙鏈DNA進一步組裝成納米纖維,之後交織成三維網絡凝膠結構。作者將C-DNA壓縮成DNA納米顆粒;DNA納米顆粒與細胞共孵育後通過溶酶體途徑被細胞攝取;DNA納米顆粒響應溶酶體的酸性微環境(pH5.0),發生原位拓撲變構形成凝膠結構,並逃逸至細胞質中,形成微米級的類細胞器結構。生物學效應研究表明,形成的類細胞器DNA凝膠結構可擾亂細胞骨架,使原本取向的細胞骨架變得扭曲無序,並使細胞觸角變短。細胞結構的改變進一步影響細胞的行為,促進細胞遷移。該工作不僅為細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結構提供了新的材料體系和化學組裝策略,同時為通過調控細胞內組裝體的拓撲變構來調節細胞行為提供了啟示,對理解細胞行為和納米生物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胡良兵團隊再發力!《自然 通訊》:美學透明木材,建材新選擇!如今,為減輕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開發綠色節能材料迫在眉睫。由於木材具有含量豐富、可再生、成本低等優勢,木材及其衍生物被視為一種優異的綠色節能建築材料。最新開發的透明木質複合材料具有重量輕、透光率高、導熱係數低和機械強度好等優點。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收集陽光,有助於節能和舒適的室內照明。然而,製造透明木質複合材料的方法一般都是去除大部分吸光材料(木質素和提取物)或色素成分,木質素只保留約80%。利用密集的化學處理嚴重破壞木材的原始結構,以確保有效的聚合物滲透。此外,之前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光學、機械和熱學性質的形態和各向異性上,很少討論交替的結構、木材原始的年生長模式的自然美感以及通過有效過程進行可擴展的製造。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的胡良兵教授(通訊作者)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可擴展的美學透明木材(美學木材)。該美學木材基於空間和環氧樹脂滲透選擇性去木質素的過程,具有綜合的美學特徵(完整的木材圖案等)、出色的光學性能(平均透射率約為80%,除霧度約為93%)、良好的紫外線屏蔽能力和低導熱性(0.24 W m-1K-1)。此外,該美學木材的快速製造工藝和機械強度(高的縱向拉伸強度為91.95 MPa、韌性為2.73 MJ m-3)促進了良好的擴展能力(320 mm×170 mm×0.6 mm),同時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能量。因此,該美學木材在節能建築材料(玻璃天花板、屋頂、透明裝飾和室內面板等)應用中具有巨大潛力。

相關焦點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另外, MoS2納米片之間易堆棧,是目前大多數二硫化鉬基超級電容器質量比電容或體積比電容都較低的原因。1T和2H MoS2在負極化下分別表現出14.9µF/cm2和1.39µF/cm2的固有電容值。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提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此外,二硫化鉬納米片之間易堆疊,目前大多數二硫化鉬基超級電容器都表現出相對較低的質量比電容或體積比電容。1T和2H MoS2在負極化下分別表現出14.9 μF/cm2和1.39 μF/cm2的固有電容值(ACS Nano, 14, 5, 5636–5648, 2020)。
  • 楊梅也能拿來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溫大教授做到了
    溫州大學化材學院金輝樂教授根據市場要求並結合溫州特色再次玩出生物質碳新高度,他利用溫州楊梅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提高了超級電容器的應用市場。楊梅再利用,優化生物質碳基材料「楊梅是溫州的特產,但是楊梅採摘周期短,成熟的楊梅落地便無法食用,這是一種損失,我們的課題充分使楊梅再利用,發揮生物質的利用價值。」金輝樂老師介紹說。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介孔碳)和納米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主要表現出雙電層電容特性。過渡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釕RuO2、二氧化錳MnO2),過渡金屬氮化物和導電高分子等表現出贗電容特性。然而,贗電容材料循環性能差,工作壽命較低。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期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ACS Omega:廢棄菱角殼合成多孔碳,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在900℃下進一步活化後,得到的碳具有微孔和中孔,稱為WCS多孔碳。製備的高比表面積WCS多孔炭在1175-1537m2 g-1範圍內的碳產率可達50%。此外,通過控制氧化鋅的含量,可以簡單地調節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
  •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AFM》綜述: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的...
    然後,討論了電極材料的設計原則,總結了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包括光電性質FoMe和電容性質FoMc)、機械柔性和循環穩定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FTCEs)的製備策略。接下來,討論了薄膜超級電容器、微型超級電容器、電致變色超級電容器、光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類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多功能FTSCs的研究現狀。最後,分析了FTSCs目前所面對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 西南石油大學: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纖維實現穩定超級電容器
    本文要點: 通過自組裝和化學聚合方法製備了兩種類型的一維三元同軸電纜狀活性纖維成果簡介 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但是,POM水解是將POM用於超級電容器的主要障礙,導致循環穩定性下降。本文,西南石油大學謝佳樂副研究員團隊在《Adv. Mater.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2017-03-1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奇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敏課題組合作,在高性能雜原子摻雜石墨烯基納米結構的規模化製備及其在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纖維,可實現高電容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1成果簡介 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但是,POM水解是將POM用於超級電容器的主要障礙,導致循環穩定性下降。本文,西南石油大學謝佳樂副研究員團隊在《Adv. Mater.
  • 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商用化或加速(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芬蘭阿爾託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環保、可伸縮的超級電容器,有望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率高、循環壽命長且具有成本效益,是一種前景很好的電源,適用於移動和可穿戴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等產品。 科學家們成功改進了超級電容器原型的體積電容性能、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Albert Nasibulin表示:「我們打造了一個超級電容器原型,經過1000次的拉伸循環後,拉伸率小於50%時,性能沒有發生改變。
  • 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產業化提速
    原標題: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產業化提速 摘要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在一個基底上製造具有任意形狀的超級電容器及其模塊化集成
  • 受香蒲啟發,碳纖維直接轉換為可穿戴超級電容器的高性能纖維電極
    本文要點:一種環保且可擴展方法,可擴展製備緊湊型芯-蓬鬆護套結構的可穿戴超級電容器的高性能纖維電極成果簡介固態纖維超級電容器(FSC)輕巧,佩戴舒適且易於織入紡織品,是可穿戴電子設備中很有希望的儲能設備
  • 蘇黎世聯邦理工《AFM》:透明,柔性薄膜超級電容器和混合超級電容器的微成型方法
    目前,同時保持高面積比電容與合理能量密度的透明電極已有報導,如金屬納米線的隨機網絡或是自組裝金納米網絡等。然而,由於網絡結構的隨機性,在進行堆疊製備超級電容器後,器件的透光率嚴重下降。當採用光刻與電沉積的方法製備結構規整的透明電極時,由於活性材料僅能沉積在金的周圍,不可避免的對器件總體透明的產生了影響。因此,需要發展一種應用範圍廣泛的微成型方法,對超級電容器的集流體和活性材料的透明度同時進行優化。
  • 基於碳材料和二氧化錳的複合型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
    目前超級電容器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組裝工藝等,而超級電容器的關鍵技術—電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屬氧化物、活性炭材料和導電聚合物及以上三種材料的混合物上[1]。因這幾種材料均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或易產生法拉第贗電容,使得以這些材料為電極組成的電容器具有較高的比電容和功率密度。
  • 技術解析:我國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本文對石墨烯基電極及其在雙電層電容器、法拉第準電容器和混合型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的研究進展進行歸納,重點介紹了石墨烯凝膠薄膜電極的製備過程,以促進石墨烯基電極在超級電容器構築中應用。  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的日益匱乏和環境的日趨惡化,有力地促進了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太陽能、風能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需要有效的儲能裝置保證其能夠穩定的在電網中併網工作。
  • 蘭偉課題組: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以超快的充電放電能力和長循環壽命而被認為是下一代的理想電子電源產品。為滿足實際需要,迫切需要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儘管已證明改良碳基電極是有效的,例如,摻雜氮石墨烯或石墨烯-金屬氧化物顯示出高的體積電容,但這些材料的複雜合成程序極大地限制了它們在能量存儲中的未來應用。
  • 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碳材料在硬度、光學特性、耐熱性、導電性等方面都優異於其他材料,非常適合作為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基礎電極材料。其中碳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以及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通過不同的結構設計能夠將電極、電解質、柔性基板更好的結合,一方面能夠保證柔性超級電容器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儲能。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超級電容器與傳統電容器相比,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等特點,而與充電離子電池相比,它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突出的優勢,因此超級電容器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巨大。特別是近期特斯拉透露其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有可能是「無鈷電池」,即「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這迅速點燃了國內外儲能領域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