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纖維,可實現高電容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2020-08-27 石墨烯聯盟


本文要點:

通過自組裝和化學聚合方法製備了兩種類型的一維三元同軸電纜狀活性纖維

1成果簡介

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但是,POM水解是將POM用於超級電容器的主要障礙,導致循環穩定性下降。本文,西南石油大學謝佳樂副研究員團隊在《Adv.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Coaxial Cable‐Like Carbon Nanotubes‐Based Active Fibers for Highly Capacitive and Stable Supercapacitor」研究合成了基於同軸電纜的碳納米管(CNTs)有源纖維,以實現高電容性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通過外部聚苯胺(PANI)層可物理保護PMo 12 O 40 3-(PMo)的POM層免受水解。最佳的CNT / PMo / PANI纖維在5 A g -1時顯示出825 F g -1的高比電容,並具有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第6000個循環時保持約85%的保留率)。但是,CNT / PANI / PMo的控制結構僅提供486 F g -1在500 A 循環後,在5 A g -1時達到了64%的電容保持率。CNT / PMo / PANI的顯著改善可歸因於CNT,PMo和PANI的協同作用。碳納米管充當一維電荷傳輸高速公路,並通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連接基錨定。PMo簇和PANI是快速可逆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活性中心,有助於贗電容。PANI用作維護PMo群集完整性的屏蔽層,從而確保良好的穩定性。

2圖文導讀

方案一、通過自組裝和化學聚合方法合成一維同軸電纜狀CNT / PMo / PANI的機理示意圖。

圖1、a)CNT,b)CNT / PANI,c)CNT / PMo,d)CNT / PANI / PMo和e)CNT / PMo / PANI的SEM圖像。f)CNT / PMo / PANI的EDS映射。g)CNT / PMo / PANI的EDS圖譜和XPS光譜。

圖2、a)等溫線和b)CNT基同軸電纜狀活性纖維的BJH孔徑分布。

圖3、a)CNT的TEM圖像。b)CNT / PANI的TEM圖像。c)CNT / PMo的TEM圖像。插圖是CNT / PMo的HRTEM圖像。d,e)CNT / PANI / PMo的TEM圖像。f)CNT / PMo / PANI的TEM圖像。

圖4、同軸電纜狀CNT基活性纖維的XPS和FTIR分析。

圖5、同軸電纜狀CNT基活性纖維的電化學性能。

方案二、CNT基三元纖維的可能改善機理。a)CNT / PMo / PANI b)CNT / PANI / PMo。

3小結

總之,通過PMo自組裝和PANI化學聚合製備了一種同軸電纜狀CNT/PMo/PANI雜化材料。本論文所採用的合成方法可以方便地在大規模應用。可以很好地製備出同軸電纜狀納米結構。這項工作不僅對基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研製高性能電源也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


來源:材料分析與應用

相關焦點

  • 西南石油大學: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纖維實現穩定超級電容器
    本文要點: 通過自組裝和化學聚合方法製備了兩種類型的一維三元同軸電纜狀活性纖維成果簡介 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Coaxial Cable‐Like Carbon Nanotubes‐Based Active Fibers for Highly Capacitive and Stable Supercapacitor」研究合成了基於同軸電纜的碳納米管(CNTs)有源纖維,以實現高電容性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 西南石油大學《Adv.Mater.Interfaces》: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
    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但是,POM水解是將POM用於超級電容器的主要障礙,導致循環穩定性下降。本文,西南石油大學謝佳樂副研究員團隊在《Adv. Mater.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Coaxial Cable‐Like Carbon Nanotubes‐Based Active Fibers for Highly Capacitive and Stable Supercapacitor」研究合成了基於同軸電纜的碳納米管(CNTs)有源纖維,以實現高電容性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提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他們通過真空除溼浸漬法,將硫代鉬酸銨溶液吸附到碗狀空心碳膠囊(HCNB)中形成二硫化鉬納米片填充的碗狀碳膠囊複合結構(MoS2@HCNB),並將該MoS2@HCNB複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同時獲得了優異的質量比電容(560 F/g)、體積比電容(874 F/cm3)和循環性能(在經過5000個循環之後具有94.4%的電容保持率)。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為代表的儲能器件,在新能源、交通、通信、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
  • 高測試連接電容下穩定測試弱電流
    源測量單元(SMU)是一種可以提供電流或電壓,並測量電流和電壓的儀器。SMU用來對各種器件和材料進行I-V表徵,是為測量非常靈敏的弱電流,同時提供或掃描DC電壓而設計的。但是,在擁有長電纜或其他高電容測試連接的測試系統中,某些SMU可能不能在輸出上容忍這樣的電容,從而產生有噪聲的讀數和/或振蕩。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經典材料,層狀二硫化鉬納米片(MoS2)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光伏、鋰電池、太陽能熱能收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關注。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另外, MoS2納米片之間易堆棧,是目前大多數二硫化鉬基超級電容器質量比電容或體積比電容都較低的原因。1T和2H MoS2在負極化下分別表現出14.9µF/cm2和1.39µF/cm2的固有電容值。
  • 【4200 SMU應用文章】之實例篇:高測試連接電容下穩定測試弱電流
    SMU用來對各種器件和材料進行I-V表徵,是為測量非常靈敏的弱電流,同時提供或掃描DC電壓而設計的。但是,在擁有長電纜或其他高電容測試連接的測試系統中,某些SMU可能不能在輸出上容忍這樣的電容,從而產生有噪聲的讀數和/或振蕩。
  •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分析解決方案
    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電極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金屬氧化物以及有機聚合物,其中金屬氧化物和有機聚合物材料循環穩定性差),它對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起著關鍵性作用,研發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究中最核心的課題。碳材料由於其高的比表面積(1000~2000 m2.g-1)、高導電率、電化學穩定性和開放的孔結構等滿足了高電化學雙電層電容的要求。
  • 基於液態金屬電極和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的全柔性超級電容器
    因此,要實現全柔性超級電容器,電極必須柔軟、可拉伸、導電性好且不影響電化學性能。圖片概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鎵銦液態金屬(共晶鎵銦合金,EGaIn)電極與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CNTs)的集成柔軟微系統用全柔性超級電容器。碳納米管表面的氧官能團保證了功能化的碳納米管與EGaIn表面的薄的天然氧化層之間的強附著力,即使在機械變形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無脫層的柔性、可拉伸的電極。
  •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AFM》綜述: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的...
    FTSCs的結構、機理和性質  FTSCs可分為薄膜超級電容器(圖2a(i))和微型超級電容器(圖2a(ii))兩類,有雙電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兩種儲能機理。柔性測試主要有彎曲變形(圖2c)和拉伸變形(圖2d)兩種。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超級電容器還可以與充電電池組成複合電源系統,既能夠滿足電動車啟動、加速和爬坡時的高功率要求,又可延長充電電池的循環使用壽命,實現電動車動力系統性能的最優化。當前,國內外已實現了超級電容器的商品化生產,但還存在著價格較高、能量密度低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大規模應用。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石墨烯量子點增強電紡碳納米纖維用於超高倍率超級電容器
    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可攜式設備的發展對快速、高效的電化學能源轉換和存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基於碳材料和二氧化錳的複合型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0968.htm 超級電容器是介於電池和傳統電容器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器件,因其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優良的循環充放電性能,在大功率儲能、電動汽車和不間斷電源方面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因此,設計新穎的碳正電極已成為關鍵問題,該電極能夠實現高能量密度,但又不會降低固有功率能力和長期耐久性。此外,還概述了該領域的當前挑戰和未來機遇。這項綜述將有助於為碳正電極的研究系統提供一個有組織的框架,並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ZHSC。圖文導讀 圖1、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組成和部分電化學行為。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因此,設計新穎的碳正電極已成為關鍵問題,該電極能夠實現高能量密度,但又不會降低固有功率能力和長期耐久性。
  • 超級電容、鋰電池和石墨烯電池對比分析
    試想一下,如果將超級電容、鋰電池和石墨烯這三者結合,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充電5分鐘!續航500公裡!石墨烯電池讓動力無憂!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單原子層平面薄膜,厚度僅為0.34納米,單層厚度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十五萬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輕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透光性好,能摺疊。
  • 中國研製出柔性可拉伸電容器 解決可穿戴智能設備難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團隊日前研製出世界首個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柔性可穿戴智能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可拉伸的彈性電容器將成為其重要部件。復旦大學8日傳出消息,該校彭慧勝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的超級電容器,能滿足上述要求。該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應用化學》中,最新一期《自然》在「亮點」欄目中對其進行報導。它是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線狀器件,這種柔性電容器在拉伸75%的情況下能100%保持電容器的各項性能。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碳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除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石墨和金剛石外,1985年發現的富勒烯和1991年發現的碳納米管擴大了碳材料的家族。也使人們對碳元素的多樣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富勒烯和碳納米管所引發的納米科技對人類社的發展在未來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而在眾多的儲能裝置中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候選之一。水凝膠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因其獨特的力學性能賦予其優異的拉伸性能,在這一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共軛聚合物由於其獨特的贗電容特性和環境友好性,已經作為活性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電動汽車也可以使用超級電容
    超級電容器充放電效率高( 大於90 %) ,壽命超長( 可以達到百萬次) ,適用溫度範圍寬,可在-40 ~ 70℃範圍內正常工作。功率密度大,可以達到每千克十幾千瓦;能量密度非常低,均在每千克10瓦時以內。對比現在鋰電池的參數看一下,國家補貼的入門標準是電池系統級能量密度大於90wh/kg。可見超級電容,主要在於功率特性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