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AFM》綜述: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的...

2021-01-15 網易

2020-12-25 10:35:22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FTSCs)因具有高的光學透光率、持久的機械柔性、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和易於製備的器件結構等優點,受到科研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因此,系統地對FTSCs的電極材料設計、電極製備和器件結構進行綜述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以「Flexible Transparent Supercapacitors: Materials and Devices」為題綜述了FTSCs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首先,概述了FTSCs的器件結構、儲能機理、光電性質和機械柔性。然後,討論了電極材料的設計原則,總結了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包括光電性質FoMe和電容性質FoMc)、機械柔性和循環穩定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FTCEs)的製備策略。接下來,討論了薄膜超級電容器、微型超級電容器、電致變色超級電容器、光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類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多功能FTSCs的研究現狀。最後,分析了FTSCs目前所面對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圖1 FTSCs的製備及應用的圖形摘要

  1. FTSCs的結構、機理和性質

  FTSCs可分為薄膜超級電容器(圖2a(i))和微型超級電容器(圖2a(ii))兩類,有雙電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兩種儲能機理。柔性測試主要有彎曲變形(圖2c)和拉伸變形(圖2d)兩種。

  

  圖2 FTSCs的器件結構(a)、儲能機理(b)、機械柔性(c,d)

  2. 電極材料

  為了製備出具有高透光性、高柔韌性和高電容性的FTCEs,可以將電極材料設計成五種類型:超薄薄膜、一維納米線交錯薄膜、不規則網絡薄膜、有序圖案化薄膜和插指型薄膜。

  金屬材料(比如Ag、Au和Ni)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光學特性和機械延展性等優點,可直接沉積在柔性透明基底表面製備出金屬基FTCEs(圖3)。但是,在一定電壓下,Ag NWs會發生電離,從而降低電容性能。相比之下,Au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蝕的化學穩定性,可直接用作活性材料或導電集流體。Ni網格適合用作活性材料的集流體,它不僅增大了電極材料的活性面積,提高了結構穩定性,而且實現了優異的透光率。

  

  圖3 金屬基FTCEs

  金屬氧化物具有較高的理論比電容、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友好性等優點,成為應用最廣泛的贗電容材料。然而,固有的低導電性和不透明性限制了其在FTSCs中的獨立應用。通過將金屬氧化物沉積在柔性透明集流體表面,可構建出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質和電容性能的FTCEs。MXene是一種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具有良好的親水性、高導電性和高理論電容,可直接沉積在柔性透明基底上製備出薄膜型FTCEs。在目前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碳化鈦材料。MoS 2主要有1T金屬態和2H半導體態兩種晶體結構。與2H-MoS 2相比,1T-MoS 2因具有較大的層間距、良好的親水性和大的體積容量等特點,在儲能領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將1T-MoS 2納米片沉積在導電ITO表面或與Ag NWs網絡進行複合可以製備出高性能的FTCEs。碳材料(如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質。對應的薄膜型FTCEs具有高的比電容、低的片電阻和較強的機械柔性。同時,有序排列的碳納米管基FTCEs具有更高的電導率和更好的結構完整性,有望成為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長循環壽命FTSCs的候選材料。過渡金屬氫氧化物(如Ni(OH) 2、Co(OH) 2和FeOOH)是一類典型的贗電容材料。雖然它們具有高的理論比電容,但是低導電性限制了其直接用作活性材料。目前,製備基於過渡金屬氫氧化物的FTCEs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1)將金屬氫氧化物納米片沉積在導電金屬網絡上;2)與導電石墨烯材料進行複合(圖4)。

  圖4 (a-c) Ag NWs/Ni(OH)2 FTCEs. (d-f) Ni(OH)2/graphene FTCEs

  與無機導電材料相比,導電聚合物(如PANI、PPy和PEDOT:PSS)具有抗拉強度好、理論比電容高、柔韌性好、重量輕和加工性好等優點。通過將這類材料與柔性透明導電集流體(如Ni網格、Ag NWs和Ag柵格)進行結合,可以形成具有最佳光電性能的FTCEs。MOFs是一類通過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進行配位製備的多孔晶體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可調、氧化還原活性位點豐富等優勢。通過將其在柔性透明襯底上集成超薄薄膜,可以成功製備出FTCEs(圖5)。

  

  圖5 基於二維Ni(HITP)2 MOFs的FTSCs

  3. FTSCs的器件類型

  該綜述重點總結了FTSCs的器件構型,包括薄膜超級電容器、微型超級電容器、電致變色超級電容器、光敏超級電容器和類電池超級電容器。薄膜超級電容器分為對稱超級電容器和不對稱超級電容器兩類。柔性透明微型超級電容器可分為兩類:夾層結構和面內結構,在可攜式微電子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4. 總結與展望

  該綜述系統且全面地總結了FTSCs在電極材料設計、電極製備和器件構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儘管,在實驗室研發階段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在產業應用方面的進展仍比較遲緩。因此,有必要從產業化的角度對通用標準和技術指標進行標準化。例如,FTSCs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包括光電性質測試方法、機械柔性評價標準、比電容性能評價指標等。

  文獻連結:

  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009136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導電Ni3(HITP)2 MOFs薄膜...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柔性透明電子產品迫切需要開發出與其高度兼容且具有高儲能性質的柔性透明儲能器件。超級電容器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大電流快速充放電、長使用壽命等優點成為國際研究熱點。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在此基礎上,近期,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1992年1月,黃維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後研究;2006年6月,擔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2012年7月,擔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7年6月,擔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有機電子與器件等,為了大家了解他和研究團隊近年的科研成果,材料人做了一個匯總,方便大家閱讀。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研究進展文章系統地綜述了生物質衍生碳作為一種可持續,綠色電極在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中的應用,重點從調控類石墨結構、層級孔結構、表面官能團結構、異質原子摻雜結構和複合結構的角度總結提高有效存儲位點和擴散動力學的各種機制,揭示了生物質衍生碳在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中提升電化學性能的機理。
  • Science Advance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調控光致變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2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趙強教授團隊在實現光致變色材料響應行為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
  • 蘇黎世聯邦理工《AFM》:透明,柔性薄膜超級電容器和混合超級電容器的微成型方法
    除了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速率外,薄膜超級電容器還具有優異的機械柔韌性或光學透明度,極大地拓展了其應用範圍。製造透明薄膜超級電容器的主要挑戰與電極材料有關(包括活性材料active materials和集流體current collector),其最小結構尺寸需要低於材料的光吸收厚度。因此,製造透明器件的一種流行策略是確保活性材料的厚度小於它們的光吸收長度。
  • 南京郵電大學賴文勇教授:共軛多孔聚合物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新應用
    然而,共軛聚合物作為活性材料在儲能器件,如超級電容器等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卻鮮見報導。這主要是由於現有的共軛聚合物大多比電容較低、循環穩定性不高以及氧化還原可逆性較差等,使其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受到很大的限制。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Chem.Soc.Rev.以封面文章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
    西工大新聞網11月3日電(胡文博)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題為「Bioapplications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然而,在我國柔性電子學科領域,卻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原始創新的「無人區」執著深耕。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
  • 兩院院士四川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建議四川打造「中國碳谷(西部)」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華小峰/圖院士名片:黃維——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9月18日,在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提出建議。黃維是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2011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四川柔性電子產業發展,他與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 磷酸氧釩類石墨烯結構實現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類石墨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無機二維超薄結構構建了高氧化還原電位且最優能量密度的柔性平面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由於可攜式電子器件突飛猛進的發展,柔性薄膜型儲能器件能夠實現能量供給的同時兼具柔性、超薄甚至透明特性而廣受關注。儘管超薄二維石墨烯/類石墨烯材料在構建柔性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強勁優勢,但是目前高電化學活性的電極材料的進展依然不盡人意,無法滿足目前薄膜型超級電容器對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 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電極 | 黃維院士、官操教授團隊和Jun Ding課題組合作新進展
    院士、官操教授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Jun Ding課題組合作利用光固化3D列印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製備了一種具有高機械性能和周期性多孔結構的石墨泡沫,最終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長黃維:建議四川打造「中國碳谷(西部)」
    黃維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主要研究領域: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柔性電子或將成為中國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邢貴川,陳永華通訊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澳門大學DOI:10.1038/s41560-020-00721-5背景介紹黃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協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東華大學陳南梁/廈門大學劉向陽《AFM》: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陳南梁教授團隊與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紡織學院17級博士生邵光偉,紡織學院陳南梁教授、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葉美丹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超級電容器,特別是可拉伸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的潛在應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