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導電Ni3(HITP)2 MOFs薄膜...

2020-12-05 騰訊網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柔性透明電子產品迫切需要開發出與其高度兼容且具有高儲能性質的柔性透明儲能器件。超級電容器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大電流快速充放電、長使用壽命等優點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是,在快速充放電過程中,由於柔性透明電極缺乏低擴散電阻和豐富的活性位點,保持高倍率性能仍是目前研究中面臨的重要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開發具有高導電性和高表面積的多孔活性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研究團隊利用導電Ni3(HITP)2 MOFs薄膜電極實現高倍率性能的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此研究中,團隊研究成員首先採用Langmuir-Sch fer膜技術製備了具有高密度氧化還原活性位點的π-d共軛Ni3(HITP)2MOFs導電薄膜,並將其用作電極材料,實現了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的構建。當光學透光率為78.4%時,Ni3(HITP)2電極的片電阻為51.3 Ω sq-1。當電流密度為5 μA cm-2時,Ni3(HITP)2電極的面積電容值達1.63 mF cm-2。對應的柔性透明全固態對稱超級電容器在電流密度為10 μA cm-2時,面積電容值為1.35 mF cm-2。當電流密度提高至120 μA cm-2時,電容保持率達65.8%。非對稱Ni3(HITP)2//PEDOT:PSS超級電容器的光學透光率為61%,當電流密度為3 μA cm-2時,其面積電容值為1.06 mF cm-2;當電流密度提高至50倍時,電容保有率為77.4%。Ni3(HITP)2薄膜具有的高導電性、短取向孔和大比表面積等特點,促使Ni3(HITP)2電極具有低擴散電阻和高離子可及性的協同優勢,進而表現出高倍率性能。

圖1. 通過Langmuir-Sch fer方法製備Ni3(HITP)2電極的示意圖

圖2. 柔性透明Ni3(HITP)2對稱超級電容器的製備及儲能機理示意圖

圖3.柔性透明Ni3(HITP)2對稱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

相關成果以「Conductive Ni3(HITP)2 MOFs Thin Films for Flexible Transparent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為題,於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

文獻連結:

Weiwei Zhao, Tiantian Chen, Weikang Wang, Beibei Jin, Jiali Peng, Shuaihang Bi, Mengyue Jiang, Shujuan Liu, Qiang Zhao,* and Wei Huang*, Conductive Ni3(HITP)2 MOFs Thin Films for Flexible Transparent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Sci. Bull., 2020,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0.06.027)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AFM》綜述: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的...
    基於此,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團隊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以「Flexible Transparent Supercapacitors: Materials and Devices」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1992年1月,黃維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後研究;2006年6月,擔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2012年7月,擔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7年6月,擔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有機電子與器件等,為了大家了解他和研究團隊近年的科研成果,材料人做了一個匯總,方便大家閱讀。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在此基礎上,近期,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
  • Science Advance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調控光致變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2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趙強教授團隊在實現光致變色材料響應行為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是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負責人。他說,自己在讀書時期就被黃維開創的柔性電子學科所吸引。2015年,他從海外回國申請加入了這支嚮往已久的團隊,來到南京工業大學工作(黃維時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實現了一系列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在導電襯底上的原位製備,包括ATaO2N (A = Ca, Sr, Ba)和ANbO2N (A = Sr,
  • 黃維院士、林進義教授團隊:動態超分子氫鍵作用實現剛性共軛聚合物薄膜本徵可拉伸性及其多級結構調控
    近期,面向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可控制備,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和南京工業大學林進義教授提出超分子功能化策略,在光電高分子側基引入動態可逆的超分子弱作用,在保證材料高穩定性光電性質的同時,實現材料薄膜本徵可拉伸特性,創造性提出薄膜原位剝離方法實現薄膜本徵機械特性的精準表徵,為定性定量化光電高分子柔性行為提供了一種普適性測試手段,為設計柔性高分子材料及其本徵機械特性評估提供指導。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邢貴川,陳永華通訊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澳門大學DOI:10.1038/s41560-020-00721-5背景介紹黃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協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
  •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
    荔枝新聞訊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黃維院士和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有機長餘輝發光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南京郵電大學賴文勇教授:共軛多孔聚合物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新應用
    針對此難題,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的賴文勇教授課題組提出了超支化共軛微孔聚合物電極材料的設計思路,將富氮的三並咔唑單元引入超支化共軛聚合物結構中,研製了一類新結構體系的共軛微孔聚合物電極材料(TAT-CMP-1和TAT-CMP-2),實現了贗電容特性。構築的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優異的比電容行為和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拓展了共軛聚合物在儲能器件領域的應用。
  • 南京郵電大學有機與生物光電子研究生導師團隊:逆襲成才,師德同行
    南京郵電大學 「有機與生物光電子」 研究生導師團隊 培養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 團隊成員 汪聯輝、範曲立、趙強、解令海、陳潤鋒、賴文勇、馬延文、晁潔。
  • 《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高效純有機閃爍
    西工大新聞網1月14日電(柔軒)據悉,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在有機閃爍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針對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亮態三線態激子,實現了高效的純有機閃爍體這一設計思想。他們通過理性的分子設計,引入滷素重原子,不僅提升了X射線吸收能力,而且有效地促進了三線態激子發光,進而提高了激子利用率並增強了純有機閃爍體的輻射發光性能。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在鋰-硫電池中,它能形成一個電子導電網絡來捕獲可溶的多硫化物中間產物,有效地提高硫在鋰離子反應中的利用率。作者簡介黃維,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協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Research》主編(中國)。
  • 黃維院士: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因此,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是目前研究人員一直關注和致力於解決的關鍵性問題。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團隊首次製備並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薄膜,可應用於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