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超級電容器與傳統電容器相比,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等特點,而與充電離子電池相比,它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突出的優勢,因此超級電容器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巨大。特別是近期特斯拉透露其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有可能是「無鈷電池」,即「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這迅速點燃了國內外儲能領域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熱情。

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道結構可調控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一類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傳統多孔炭材料比容量低,導致器件能量密度欠佳,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升材料比容量,但雜原子對於容量貢獻的影響機制仍不明晰。因此,如何基於雜原子本徵摻雜炭材料實現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超級電容器的構築,依然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關鍵核心問題。團隊前期研發出系列電極材料並組裝成超級電容器,結果顯示能量密度可達120Wh/kg,使用壽命可超過30000次循環充放電實測考核。

蹇錫高院士團隊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從分子設計出發,設計合成系列新型含芳雜環結構的單體,並以其為基礎可控制備一系列孔徑大小可控的共價有機網絡材料,該類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具有突出特點及優勢:在充放電過程中電解液可以在介孔內部孔道快速傳輸,在高充放電速率下賦予電容器高倍率性能及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1 mol/L H2SO4電解液中、10 A/g電流密度下,經過80000次循環充放電實測考核,容量保持率仍高達123%(不但沒有降低反而上升了23%)。此外,系統探究了該類材料在高溫離子熱條件下結構的轉變,及其結構與超級電容器電容性能之間的定量關係,即吡咯氮、吡啶氮及羰基氧是贗電容的主要貢獻源。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Nano Energy上(影響因子15.55)。

研究表明,這種合成策略可以拓展到多種含芳雜環結構的網狀材料的製備,並對材料進行分子級別精確調控,是一種製備高性能共價有機網絡材料的普適性方法。這一研究成果為拓展和深化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設計與構築開闢了新的技術途徑,也為高性能本徵摻雜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的設計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同時,為我校功能材料專業的新工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在疫情期間,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有限時間內對研究內容進行詳盡補充及數據論證。

論文要點:1、採用分子工程策略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均勻分布的N、O雜原子的p-TIDN;2、p-TIDN是定量研究雜原子和多孔結構電容特性的理想模板;3、吡咯氮、吡啶氮和醌氧是最有利於儲能的物質。

材料學院胡方圓副教授作為該項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材料學院博士生張天鵬作為第二作者。這一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資助支持。

來源 新材料資訊、大連理工大學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3463

歡迎點擊「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7-12-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基於氮摻雜碳材料的研究文獻,高性能的電極材料需要同時具備高的比表面積和高的氮摻雜量,而這兩個因素在同一類材料中通常相違背。在目前報導用於超級電容器的先進電極材料中,最大比表面積一般未超過3000m2/g,同時具有高比表面的材料氮摻雜量通常小於5at%。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為代表的儲能器件,在新能源、交通、通信、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為代表的儲能器件,在新能源、交通、通信、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
  • 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大工高性能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9-06-1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獲得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表現出了高體積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時還具有優異的機械柔性和串並聯集成性能。該工作為可控制備二維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為設計組裝高比能微型超級電容器提供了新策略。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開發納米多孔電極材料改善比電容和建立混合型/非對稱超級電容器增加電壓成為有效的方法。如何開發一個高能量密度,又同時保有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特性的超級電容器是許多研究人員致力解決的問題。這篇文章回顧了超級電容器存儲機理、表徵手段、系統和相關材料的最新進展,最後,還討論了超電在實際應用中的相關前景和挑戰。
  • Carbontech 2020 多孔碳材料論壇精彩呈現
    > 炭基材料具有結構豐富,孔隙可調,化學穩定性好等突出優點,在吸附分離、催化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及工業應用方面都取得重要進展。電極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其內部緩慢的電子/離子傳輸速率導致器件的存儲/釋放效率低於預期。改善電極材料的傳輸動力學是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關鍵和可行性策略之一。報告介紹了多種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備技術,通過對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顯著提升其電化學性能。上述系列研究工作為高比能儲能器件用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 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集成系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System
  •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技術與可再充電電池中使用的可逆化學反應有很大不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研究中心生產的一種多孔有機材料可以顯著改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和傳遞,超級電容器是能夠傳遞快速而有力能量的裝置。KAUST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使用稱為共價有機骨架(COF)的材料來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這些是結晶的多孔聚合物,由通過牢固的"共價"鍵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有機結構單元形成。
  • 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石墨烯基功能材料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張平媛)如何實現在納米尺度上精細調控石墨烯基本結構單元的物理化學性質,並基於自組裝策略,實現孔隙結構高度發達且內部織構獨特的功能化石墨烯及其複合材料的可控構築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經典材料,層狀二硫化鉬納米片(MoS2)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光伏、鋰電池、太陽能熱能收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關注。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基於雙電層吸附、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體相內離子的快速插入/脫出來實現儲能的新型儲能器件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實現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得益於良好的3D互連分層多孔結構,超高的比表面積(3095 m 2 g -1),大的總孔體積(1.66 cm 3 g -1)以及合理的氧原子含量(7.83 at。%) ),CSB-800的重量比電容高達351 F g -1(0.5 A g -1),這比以前報導的其他基於生物質的材料要好得多或至少可比。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碳基超級電容器這些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其在超級電容器中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三電極系統中,在0.5 A g−1時為359 F g−1,在雙電極系統中為0.5 A g−1時為234 F g−1,在功率密度為750 W kg−1時,高能量密度為48 Wh kg−1,在有機電解液中以10 a g−1的高電流密度進行10000次循環試驗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成果簡介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碳基超級電容器由於其高電導率 這些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其在超級電容器中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三電極系統中,在0.5 A g 1時為359 F g 1,在雙電極系統中為0.5 A g 1時為234 F g 1,在功率密度為750 W kg 1時,高能量密度為48 Wh kg 1,在有機電解液中以10 a g 1的高電流密度進行10000次循環試驗,同時具有92%的電容保持率的高耐久性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