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集微網消息(文/春夏)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麥亦勇團隊合作,通過發展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使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得進展。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集成系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System
-
:二維自組裝打破傳統介孔材料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應用局限的研究進展
介孔材料憑藉獨特的結構特徵,在構建具有高功率密度,長壽命,高界面活性和快速反應動力學器件上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傳統的介孔材料,一般為體相材料,在應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堵塞,阻礙快速擴散路徑的形成以及活性位點的暴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二維自組裝,構建二維有序介孔材料(2DOMMs)是最佳的選擇之一。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儲能器件已被廣泛應用於混合動力電動車。由於其通過雙電層機理在電極上存儲大量電荷,所以尋找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的電極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為提高器件容量的關鍵。研究人員發現,氮摻雜的碳材料可以通過氮原子引入贗電容,從而能存儲更多的電能。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在大牛夏永姚研究團隊的這篇最新綜述中,對超級電容器的儲能機理、電極材料、電解液材料、系統、表徵方法及應用做了一個系統全面而精簡的講解。如何開發一個高能量密度,又同時保有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特性的超級電容器是許多研究人員致力解決的問題。這篇文章回顧了超級電容器存儲機理、表徵手段、系統和相關材料的最新進展,最後,還討論了超電在實際應用中的相關前景和挑戰。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具有長壽命、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電等特點;但是其能量密度較低,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電網、軌道交通和消費電子等諸多領域對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需求。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有序中孔的六方氧化鎢應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前沿部分】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中,氧化鎢被認為在微型器件和非對稱電容器負極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新型超級電容器誕生
超級電容器,是介於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一種電化學儲能裝置,由於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可靠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於混合電動汽車、大功率輸出設備等多個領域。然而其本身能量密度低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道結構可調控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一類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傳統多孔炭材料比容量低,導致器件能量密度欠佳,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升材料比容量,但雜原子對於容量貢獻的影響機制仍不明晰。因此,如何基於雜原子本徵摻雜炭材料實現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超級電容器的構築,依然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關鍵核心問題。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我國開發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熱性能的柔性平面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性難題。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這項綜述將有助於為碳正電極的研究系統提供一個有組織的框架,並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ZHSC。圖文導讀 圖1、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組成和部分電化學行為。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C),Zn // CNTs微型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m-ZHSC)的製備示意圖。D),CNTs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E),Zn // CNTs m-ZHSC 在1至10 mA cm -2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儘管CNT具有用作ZHSC組裝電極材料的巨大潛力,但其相對較低的比表面積和密度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額外的改性。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