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9-06-1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獲得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表現出了高體積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時還具有優異的機械柔性和串並聯集成性能。該工作為可控制備二維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為設計組裝高比能微型超級電容器提供了新策略。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集微網消息(文/春夏)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麥亦勇團隊合作,通過發展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使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得進展。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
-
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隨著可攜式和可穿戴智能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其對儲能器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超級電容器難以滿足其需求,柔性超級電容器因其具有輕便、可彎折以及良好的循環穩定性,成為新一代有巨大潛力的儲能器件。本文介紹了超級電容器以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進展,總結了柔性超級電容器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展望。
-
石墨烯納米卷可實現堅固耐用的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
具有石墨烯納米卷的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出色的耐用性。1成果簡介 小型,靈活和自供電的電子系統的興起極大地刺激了對微型電化學儲能裝置的迫切需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平面離子超級電容器(MSC)由於快速的離子傳輸,超長的使用壽命以及易於與微電子設備集成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MSC中薄膜電極的堅固性通常不能滿足薄膜電極的結構穩定性和裝置的耐用性。
-
寧波材料所:石墨烯納米卷可實現堅固耐用的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
具有石墨烯納米卷的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出色的耐用性。成果簡介 小型,靈活和自供電的電子系統的興起極大地刺激了對微型電化學儲能裝置的迫切需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平面離子超級電容器(MSC)由於快速的離子傳輸,超長的使用壽命以及易於與微電子設備集成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MSC中薄膜電極的堅固性通常不能滿足薄膜電極的結構穩定性和裝置的耐用性。
-
基於液態金屬電極和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的全柔性超級電容器
導讀柔軟的能量存儲設備,如超級電容器,是為集成的柔性微系統供電的基本組件。然而,傳統的超級電容器主要是使用硬/脆性材料製造的,這些材料容易開裂。圖片概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鎵銦液態金屬(共晶鎵銦合金,EGaIn)電極與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CNTs)的集成柔軟微系統用全柔性超級電容器。碳納米管表面的氧官能團保證了功能化的碳納米管與EGaIn表面的薄的天然氧化層之間的強附著力,即使在機械變形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無脫層的柔性、可拉伸的電極。
-
我國開發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熱性能的柔性平面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趙強教授《AFM》綜述:柔性透明超級電容器的...
首先,概述了FTSCs的器件結構、儲能機理、光電性質和機械柔性。然後,討論了電極材料的設計原則,總結了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包括光電性質FoMe和電容性質FoMc)、機械柔性和循環穩定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FTCEs)的製備策略。接下來,討論了薄膜超級電容器、微型超級電容器、電致變色超級電容器、光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類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多功能FTSCs的研究現狀。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基於錳離子插層修飾Ti3C2Tx MXene的電磁屏蔽功能微型超級電容器
本文研究了嵌入Mn2+離子與Ti3C2Tx表面終端基團相互作用情況,探討了嵌入離子對微型超級電容器電化學性能和電磁波層間傳輸的影響和機制。背景介紹微型超級電容器(MSC)憑藉其高功率密度,已成為構建微型電子系統的必需微型電源。將MSC與微型化電子器件集成到單個柔性基板上可以提高封裝密度並降低整個系統設計的複雜性。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噴塗技術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墨水噴塗技術【導讀】:在可穿戴和醫療技術領域,在高度柔性和生物相容性基板上開發多功能設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DGIST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廉價的方法來製造微型能量存儲設備,該設備可以為其他可穿戴式皮膚傳感器和其他電子設備提供有效的動力,從而為遠程醫療監控和診斷以及可穿戴設備鋪平了道路。
-
電流體噴射列印製作適用於可穿戴設備的微型微型超級電容器
電流體噴印製作適用於可穿戴設備的微型微型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SC),也稱為超級電容器,可以比普通電容器存儲更多的能量。與基於鋰的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的優勢包括具有高功率輸出和更長的循環壽命。然而,由於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能導致超級電容器的電特性的劣化,因此難以將它們直接連接至電子部件。另外,通過噴墨印刷技術將超級電容器與電子部件組合的製造方法還具有精度較低的缺點。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已經開發出一種微型微型超級電容器(MSC),其尺寸與人的指紋一樣小,可以直接與電子晶片集成。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近日,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王軍教授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程寰宇教授、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報導了利用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及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為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供能策略。研究人員利用贗電容特性的ZnP多孔超薄納米片與雷射直寫石墨烯(LIG)複合材料製備了島橋構型的叉指結構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兩種不同儲能機理電極材料的高效複合,實現了電容器在不犧牲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條件下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藉助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串聯/並聯,有效的調控了儲能系統的輸出電壓/電流特性。
-
中國研製出柔性可拉伸電容器 解決可穿戴智能設備難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團隊日前研製出世界首個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柔性可穿戴智能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可拉伸的彈性電容器將成為其重要部件。,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
-
自驅動柔性給藥電子系統新進展——光伏驅動柔性有機離子泵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作者:南山生物電子醫學領域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存在很大的需求來進行藥物針對性開發,以及精確藥量控制的智能電子解決方案。將藥物輸送設備與生物傳感器連接在一起可以實現過實時數據監控,記錄和決策制定物聯網反饋控制藥物輸送。
-
磷酸氧釩類石墨烯結構實現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類石墨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無機二維超薄結構構建了高氧化還原電位且最優能量密度的柔性平面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由於可攜式電子器件突飛猛進的發展,柔性薄膜型儲能器件能夠實現能量供給的同時兼具柔性、超薄甚至透明特性而廣受關注。儘管超薄二維石墨烯/類石墨烯材料在構建柔性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強勁優勢,但是目前高電化學活性的電極材料的進展依然不盡人意,無法滿足目前薄膜型超級電容器對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
超級電容器勢起 汽車領域初顯崢嶸
作為一種新型儲能裝置,超級電容器具有輸出功率高、充電時間短、使用壽命長、工作溫度範圍寬、安全且無汙染等優點,有望成為本世紀新型的綠色電源。傳統的超級電容器體積較大,不能適應微型設備對於儲能器件體積較小的要求。因此,高性能微型超級電容器的設計與製備,以及在微型系統中作為能量存儲單元的應用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