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驅動柔性給藥電子系統新進展——光伏驅動柔性有機離子泵

2020-12-06 騰訊網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作者:南山

生物電子醫學領域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存在很大的需求來進行藥物針對性開發,以及精確藥量控制的智能電子解決方案。將藥物輸送設備與生物傳感器連接在一起可以實現過實時數據監控,記錄和決策制定物聯網反饋控制藥物輸送。而柔性電子是這種新型生物電子概念實現的關鍵要素之一。目前用於直接電控藥物輸送的裝置之一是有機電子離子泵(OEIP)。該裝置允許精確的電子離子轉換,從而實現小尺寸離子類藥物的定向輸送。OEIP的工作原理是選擇性電泳方式將藥物離子從離子交換膜(IEM)的源溶液傳輸到目標靶體中。後者由離子導電聚電解質製成,通常是由高密度特定電荷的聚合物製備而成。基於帶電側基的極性,主要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交換膜。沿膜方向施加定向電場,特定離子從一端(源)傳輸到另一端(靶)。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多種體內應用,從感覺調節到控制癲癇發作等。藥物釋放可以通過藍牙實現無線控制。

然而,所有在體內應用都需要電源和響應的控制器單元,這些控制器單元通過組織連接到達OEIP設備。目前主要存在的是連接線的問題,連接線的存在是生物醫學環境中應用該技術的主要障礙。侵入性的接線方式提高了患者感染炎症的機會,特別是對於長期治療應用。因此,開發最小尺寸的植入設備,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患者舒適度的角度上考慮都是在鼓勵開發無線傳輸方案。研發的重點是開發用於無線功率輸送和對植入裝置。到目前為止,主要的能源設備包括電池,身體能量收集(例如,生物燃料電池,熱電或壓電發電機和傳輸能量的外部動力單元(超聲波裝置,感應電力傳輸和光刺激)。目前,隨著光伏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證明使用光伏(PV)裝置的光電轉換可以為各種表皮和可植入技術提供動力。剛性單晶矽光伏組件已被用於為豬模型中的心臟起搏器供電。而彈性的GaInP /砷化鎵的PV能夠支持在無毛小鼠模型起搏器操作。最近,Rogers等人報導了基於多晶矽的可生物降解PV陣列。這項工作的問題是如何製造集成無線OEIP,它保留了構成OEIP本身的有機電子元件固有的低厚度和柔韌性。作為電泳裝置,需要輸送精確的電壓以驅動特定的離子電流,從而驅動特定的輸送速率。此外,IEM通常具有高電阻率以提供必要的離子選擇性和良好的ON / OFF比,因此OEIP需要相對高的電壓但是低電流。

為了滿足這些參數,瑞典的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將OEIP與薄有機光伏(OPV)電池結合,從而實現在低光強度條件下提供驅動電泳離子傳輸所需的電壓。選擇OPV活性材料以強烈吸收組織透明窗口(600-700nm)中的紅光。OPV憑藉其高吸收係數材料,允許製造具有

圖 1 由柔性有機電子離子泵與有機光伏器件集成的自動化無線給藥系統示意圖。a柔性襯底上集成OPV和OEIP組件的示意圖。b在626nm的2.6mW / cm 2漫射照射下測量單個二極體和多個二極體的I(V)曲線。c集成設備粘附在皮膚上照片

圖2 光伏電池驅動離子泵操作。a 用甲基紅pH指示劑染料驗證的光碟機動離子泵實驗。b乙醯膽鹼泵送實驗。c兩種不同尺寸的光電驅動離子泵的在線電流實驗結果對比。

圖3 通過組織來進行光致動離子傳輸。a一個集成的OEIP,OPV陣列層壓在實驗者的手指上,手放在發射波長為630 nm的紅色LED上。約2mW / cm 2的光強度穿過手指。b使用通過手指照射的裝置測量的I(V)曲線,與使用類似光強度記錄的測量值相比較。c驗證成功的光碟機H +抽水。將0.1 M HCl加入到右側的儲液器中,而將甲基紅pH值指示器放入左側儲液器中。pH梯度(右側較低的pH)在1分鐘時微弱可觀察到。

參考文獻:Wireless organic electronic ion pumps driven by photovoltaics,Marie Jakešová, Theresia Arbring Sjöström, Vedran Đerek, David Poxson, Magnus Berggren, Eric Daniel Głowacki & Daniel T. Simon,npjFlexible Electronics,2019,3, 14 .

轉發此篇文章請標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集成系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System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 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有機電晶體」與「混合導電顆粒材料」
    導讀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電晶體以及一款混合導電顆粒複合材料。前者可以實時執行神經相關計算,後者可實現由單一材料創造電子元件。背景近年來,生物電子系統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複雜且充滿活力的生物體。這些器件能獲取和處理生物基質,以及與之產生相互作用。
  • 介紹一位柔性電子大牛!引用次數超過35000,h因子80+
    目前自供電功能的主要解決方案為柔性光伏器件,包括在物體周圍的超柔性有機電源已經在以往的靜態測試中證明了其良好的機械性和熱穩定性。然而,這些電源在機械變形和角度變化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極不穩定。此外,在製造電源與傳感器的集成電路時,有必要將溫度與能量最小化,避免對器件的功能層和聚合物基底造成破壞。
  • 介紹一位柔性電子大牛!引用次數超過35000,h因子80+
    Takao Someya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有機電晶體,柔性電子,塑料集成電路,大面積傳感器以及塑料執行器。目前,其團隊主要關注的研究主題為有機器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通過利用有機器件的柔韌性和有機分子的獨特功能,將生物體與電子設備協調、融合,並開發出生物有機設備。
  • 潮科技 | 深圳先進院等實現自驅動柔性器件神經刺激和突觸可塑性度量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MEMS,原文題目《深圳先進院等實現自驅動柔性器件神經刺激和突觸可塑性度量》,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詹陽課題組同電子科技大學薛欣宇、張巖課題組合作,構建出基於摩擦電效應的柔性電子皮膚,可以實現無電池、自驅動的電刺激並引起神經響應。
  • 新型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由真空驅動!
    導讀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可重構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團隊(RRL, EPFL)發布了一種通過真空驅動的新型軟氣動執行器,且製作出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它柔軟、輕量、可執行多種動作。關鍵字柔性、機器人背景柔性,已成為電子產品的重要創新趨勢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作者:南山作為一種開殼化合物,有機自由基是屬於在分子中帶有不成對的電子的有機分子或聚合物。自由基具有較高反應活性,能夠引發聚合反應,或者被氧氣和其他環境因素猝滅。由於大多數自由基的壽命很短,因此自1900年成功合成三苯基甲基自由基以來,穩定自由基的設計和合成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對化學家而言頗具吸引力。但是目前為止,孤立的穩定基團,尤其是空氣穩定基團的種類仍然非常有限。
  • "彎曲手機摺疊電視"或成真 復旦大學提出柔性電子新理論
    復旦大學科研人員展示可大幅度彎曲甚至摺疊的有機薄膜電晶體。  早報記者昨日從復旦大學獲悉,物聯網和智能物品的核心技術——柔性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獲得重大科研進展。復旦大學的科學家們已在揭示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性能穩定性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將來OTFT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依據。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性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上。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原標題: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做成柔性和半透明,整體耗能低很多。」
  • 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
    從有機半導體到量子點,從碳納米管到導電粘合劑等創新材料,是實現眾多印刷和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基礎。IDTechEx通過對該領域主要廠商的深入分析,剖析了各種材料的商業應用前景及挑戰,並按材料類型和應用提供了詳盡的10年期市場預測。 自2002年以來,IDTechEx一直在研究新興的印刷電子市場。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做成柔性和半透明,整體耗能低很多。」
  • 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
    周春山表示印刷電子技術相比傳統技術來說有多個優勢:工藝簡單,工序少;新產品、新應用(傳統技術無法實現);增材製造(環保、無汙染);低成本(工藝環節簡單、生產效率高);柔性化(適用各種基材)和大面積(可卷對卷印刷生產)等。印刷電子技術關鍵點主要是納米新材料 + 材料處理工藝。
  • 萊寶高科:公司目前生產電子紙用柔性TFT-Array驅動基板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萊寶高科(002106)提問,你好董秘,貴公司生產柔性屏嗎。公司回答表示,在顯示屏方面,公司目前生產電子紙用柔性TFT-Array驅動基板,與電子紙顯示屏搭配使用,主要應用於電子標籤、穿戴式手錶等市場。 ......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因此,設計可穿戴的自供能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自身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為此,研究團隊考慮通過設計柔性可延展納米發電機將人體機械能傳化為電能,並將其存儲於柔性可延展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從而實現基於褶皺石墨烯的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隨著柔性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集成更多的功能材料,尤其是無機非金屬材料,以實現極為豐富的功能。鈣鈦礦結構鐵性材料是一類具有介電、鐵電、壓電和磁電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在傳感、驅動、儲能、信息存儲與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然而,由於存在晶界、晶格缺陷,以及氧化物離子/共價鍵自身較差的延展性,傳統鐵性材料通常表現出硬和脆的特徵,抗彎曲應變一般小於1%,難以與柔性聚合物材料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