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由真空驅動!

2020-11-25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可重構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團隊(RRL, EPFL)發布了一種通過真空驅動的新型軟氣動執行器,且製作出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它柔軟、輕量、可執行多種動作。

關鍵字

柔性、機器人

背景

柔性,已成為電子產品的重要創新趨勢,筆者之前在多篇文章中都介紹過與柔性電子產品相關的技術。然而,不僅是電子產品領域,機器人領域也湧現出許多柔性的產品。

例如,波蘭華沙大學開發的液晶彈性體機器人,能夠模仿毛蟲的步態,從光線中吸收能量。液晶彈性體(LCEs)是一種智能物質,它在可見光照射下,會產生很大的形變。

(圖片來源於:華沙大學物理學院)

除了液晶彈性體柔性機器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還開發出了另外一種新型柔性機器人。它受到了自然生物例如藤蔓、真菌和神經細胞的啟發,向該機器人靜止的一端注入壓縮空氣時,機器人身體會向外翻,不斷生長,到達很遠的地方。這種柔性機器人比那些剛性的機器人更加安全,不容易傷到人。同時,它特別適合災害環境中的施救,因為它可以按照複雜的路徑前進,可以在天花板上、牆體中、道路下和管道內活動。

(圖片來源:L.A. Cicero/Stanford News Service)

創新

最近,柔性機器人方面的一些科研進展顯示,柔軟的氣動執行器(SPA)的開發,保證了機器人的各個部件變成柔軟的,其中包括功能部件。

傳統意義上,SPA一般用於增加執行器某些部分的壓力,但是來自NCCR Robotics 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可重構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團隊(RRL, EPFL)發布了一種新型SPA,它使用的是真空

相關論文發表於《ScienceRobotics》期刊。

(圖片來源:EPFL)

技術

這種以真空為動力的新型軟氣動裝置也稱為(V-SPA),它柔軟、輕量、且非常便於製造。團隊使用泡沫材料,且為之塗上矽膠層,製作出這種執行器。製作過程使用了現成的部件,而無需模具。實際上,製造V-SPA 僅僅只需兩小時時間。

(圖片來源:EPFL)

這些執行器一旦製成,就會整合到即插即用的「V-SPA模塊」中。這些模塊創造出一種簡化的軟氣動機器人的設計,具有許多自由度。實際上,團隊創造出的這種可重構的模塊化機器人,正使用了這些模塊。在這些模塊中,機器人的每項活動都由單一的共享真空源提供能量,使它具有不同種功能,例如多種形式的地面運動、垂直攀爬、對象操縱和剛度變化。

(圖片來源:EPFL)

為了測試這種新型模塊化機器人,團隊添加了一個吸氣臂,它使用真空泵撿起並移動一些列物體。要撿起物體時,吸氣臂會被打開;要放下物體時,吸氣臂會重新充滿空氣。進一步的測試包括將吸盤與機器人相連接,以及使用它爬上一個垂直的窗戶,以及讓機器人以不同的步態行走。(像蛇一樣匍匐前進,或者旋轉式行進。)

(圖片來源:EPFL)

價值

通過製作這種柔軟、輕量、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動的執行器,團隊希望為我們帶來新一代的真正柔軟、聽話的機器人,能與使用者安全交互。

參考資料

【1】https://www.nccr-robotics.ch/2017/08/30/new-soft-robots-really-suck/

【2】M. A. Robertson and J. Paik, 「New soft robots really suck: vacuum powered systems empower diverse capabilities,」 Science Robotics. doi/10.1126/scirobotics.aan6357

相關焦點

  • 融合摺紙和軟體技術,模塊化設計的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近日,來自土耳其的畢爾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一款可以模塊化組裝的微型機器人,稱之為SMoLBot。SMoLBot機器人基於傳統機器人的驅動技術,結合最近興起的摺紙和軟體機器人技術,結構精巧,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大大提升了微型機器人的性能和表現,為微型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研究人員設計出新型液態金屬自驅動輪式移動機器人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世武副教授研究團隊、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李衛華教授研究團隊和蘇州大學李相鵬副教授研究團隊組成的聯合研究組,設計了基於鎵基室溫液態金屬的新型機器人驅動器,首次實現了液態金屬驅動的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近日,該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 耶魯大學新型機器人皮膚賦予物體剛度變化特性,提升達最大47倍
    導讀剛度變化能夠為柔性機器人或者柔性結構帶來很多好處,例如能讓機器人在該「皮膚」利用了真空驅動的薄片擠壓阻塞(layer jamming)原理來實現剛度變化,安全可靠,剛度變化快,通過真空抽取的剛度變化提升達最大47倍(0.67N/m到31.05N/m),因此在機器人領域和可穿戴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先進功能性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人造肌肉即電活性聚合物,是一種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是根據生物學原理由纈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這 3 種胺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構成,可在外加電場下通過內部結構的改變而伸縮、彎曲、束緊或膨脹,非常接近生物的肌肉纖維。而氣動人工肌肉,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由外部的壓縮空氣驅動進行推拉動作的人造肌肉,具有柔順性、輕量性、綠色性等優勢。
  • 機器人太「硬」?「軟萌」柔性機器人了解一下
    在驅動方式方面,目前的研究機構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法是模仿人或者動物的肌肉的運動原理,第二種就是利用環境的變化來獲取動力,比如溫度、空氣以及光照等方式。2011年,這款機器人終於面世了,研究員們為其命名GoQBot,因其在運動時可將身體蜷縮成Q形,滾動速度達每秒0.5米。2. 網眼蠕蟲機器人「網眼蠕蟲」又名:「人造肌肉」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模仿蠕動機制的機器人。由於組成它身體的彈性管子是網眼狀,於是科學家給它取名「網眼蠕蟲」機器人。
  • 福祉科普|柔性抓取機器人
    柔性抓取機器人可以說是現代機器人產業中的一股"泥石流",和目前機器人最常用的剛性結構不同的是:其具有較多的自由度且結構簡單,不僅需要保證靈活性和柔韌性,還要在不傷害物品的前提下進行抓取。哈佛大學研發的超軟納米纖維機器人抓手,可抓取水下軟體生物,例如水母。又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歐洲科學界新突破,全新磁驅動軟體機器人面世,可進行高速移動
    近日,據英國媒體報導稱,歐洲科學家成功研製出新型高速磁驅動軟體機器人。研究報告中表示,該機器人可在陸地與水中進行超快速移動,同時也可以進行活體蒼蠅的精準捕捉。因此,歐洲科學界將在生物學領域對該軟體機器人進行應用。對於機器人來說,模仿高速運動是一件困難的事,尤其是傳統機械式機器人。
  • 軟體機器人新型驅動技術來臨:外加電場和磁場
    機器人專家們正在研究製造具有柔軟靈活軀幹的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由於其本質上的可塑性,有著傳統的剛性機器人無法具備的一些優點,比如更安全,更抗摔,並且能夠兼容各種獨特的運動方法。但是由於常用的供電和驅動方法並不具備柔性特質,軟體機器人的這些優點不得不打折扣。
  • 科學家參透瓢蟲翅膀「玄機」,造新型柔性可摺疊機器人
    智東西1月12日消息,近日,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瓢蟲翅膀得到靈感,設計出一款柔性可摺疊機器人。摺疊可以使機器人結構緊湊、重量變輕,許多研究者都曾做過類似研究。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論文題目為《從瓢蟲得到啟發的柔性摺疊(Ladybird beetle–inspired compliant origami)》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專家稱將加快各領域科研進展3D列印正在不斷向新的領域突破。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隻柔性機器人,整個列印過程簡單而且快速。
  • 論文集錦「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優秀論文匯總
    全橋型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環流特性分析與自抑制方法趙聰, 雷鳴, 李子欣, 等(中國科學院電力電子與電氣驅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基於電力電子變壓器的新型貫通式同相供電變流器李子欣, 張航, 雷鳴,等(中國科學院電力電子與電氣驅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 自驅動柔性給藥電子系統新進展——光伏驅動柔性有機離子泵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作者:南山生物電子醫學領域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存在很大的需求來進行藥物針對性開發,以及精確藥量控制的智能電子解決方案。將藥物輸送設備與生物傳感器連接在一起可以實現過實時數據監控,記錄和決策制定物聯網反饋控制藥物輸送。
  • 仿章魚機器人可任意變形
    智東西3月19日消息,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團隊新近發明了一款軟體機器人,可以任意改變形狀,據稱設計人員是從章魚身上得到了靈感。機器人由柔軟織物材質的管道和滾筒模塊組合而成,管道裡充滿空氣。使用者只需操控配套的小型發動機,就可讓機器人改變形狀。
  • 脈衝驅動機器人:通過孤波運動
    在目前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Bolei Deng和來自哈佛大學、美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以及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利用非線性波的傳播實現柔性結構爬行。他們將生物啟發的實驗和理論方法結合起來,展示了這種脈衝驅動的運動方式如何在發起的脈衝是孤波(solitons)時達到最大效率。這項工作中開發的簡單機器可以在很多的表面上移動和持續前行。
  • 學術分享丨模塊化肌腱驅動假肢手
    他們的創新設計能夠將電機置於手後,用於驅動肌腱,肌腱僅包含在手指內。實現了這一新型的耦合傳輸機制,還計算了手指的模塊分離扭矩,以分析有意拆卸與承受外部負載能力之間的權衡。研究人員提出了模塊化設計,其模塊化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 新型自重構機器人獲IROS最佳機器人設計提名
    新型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FreeBOT受巴克球的啟發,論文提出了一個新型的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FreeBOT,」是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的終極目標,而FreeBOT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走出的第一步。
  • 工業機器人對關節驅動電機的要求
    工業機器人對關節驅動電機的要求 胡薇 發表於 2018-11-21 16:17:22 機器人電動伺服驅動系統是利用各種電動機產生的力矩和力,直接或間接地驅動機器人本體以獲得機器人的各種運動的執行機構
  • 真實世界的新型機器人,竟然比《西部世界》還科幻
    《西部世界》中服務機器人「多洛莉絲」國內外高校、極少數企業為了研發出科幻片中具有靈活、柔性、感知的仿生類——新型機器人,一直都在積極探索,企圖研發出柔性化的仿生機器人。也有不少研究人員受狗、蛇、昆蟲、獵鷹、壁虎、水母、魚等動物的啟發,設計出多種形態的新型機器人。這些新型機器人,你聽說過嗎?
  • 科學家研製出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由板載矽太陽能電池驅動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電子學研究論文,描述了一個行走的微型四腳機器人百萬大軍的誕生,該成果得益於一類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使機器人移動的部件)的發展。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克·米斯金(Marc Miskin)及其同事展示的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這些新型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新型柔性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至少高10倍 可一卷捲地「列印」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導,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和加州電池製造商ZPower的科研團隊近期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柔性氧化銀鋅電池,其單位面積能量密度大約是目前最先進技術的據了解,這種新型電池的容量比目前市場上的任何一種柔性電池都要大。這是因為電池的阻抗(電路或設備對交流電的電阻)要低得多。在室溫條件下,其單位面積容量為每平方釐米50毫安,是普通鋰離子電池面積容量的10至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