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最新發明!仿章魚機器人可任意變形

2020-12-03 智東西

智東西3月19日消息,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團隊新近發明了一款軟體機器人,可以任意改變形狀,據稱設計人員是從章魚身上得到了靈感。機器人由柔軟織物材質的管道和滾筒模塊組合而成,管道裡充滿空氣。使用者只需操控配套的小型發動機,就可讓機器人改變形狀。

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內森·烏瑟維奇(Nathan Usevitch)是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之一,他將這款機器人描述為「電影《超能陸戰隊6(Big Hero6)》中的角色大白(Baymax)和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混合體」。

這項研究已於本周三發布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上,論文題目是《一種無繩系等周柔性機器人(An untethered isoperimetric soft robot)》。

論文連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robotics/5/40/eaaz0492.full.pdf

一、機器人設計新思路:淘汰繫繩、簡易組裝

考慮到工程作業的環境條件,機器人必須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除了結實耐用,還要能夠靈活移動。要滿足這些條件,不僅要有配備精準的控制算法和強大的傳感器,還需要適應性更好的結構與之相配,而現有的機器人尚不能滿足這些要求。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軟式、集體式和桁架式三種機器人。軟式機器人安全性高,較為堅固,但需要用繫繩與空氣壓縮設備相連。集體式機器人模塊化程度高,但子單元過於複雜。桁架式機器人可以變形,但只能在固定方向線性伸縮。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稱其發明的「無繩系等周柔性機器人(An untethered isoperimetric soft robot)」綜合了三種機器人的優點,擺脫了結構限制。

這款機器人主要由織物管和3個滾筒模塊組成,滾筒模塊包含機械滾筒和小型發動機兩個部分。滾筒模塊安裝於織物管上,其中一個將織物管首尾相接,另外兩個可在管道上移動,與織物管一起組成三角形。

使用時利用滾筒夾緊織物管,使其維持固定的形狀。一旦需要機器人變形,則可利用小型發動機驅動滾筒移位,給織物管重新「塑形」。在滾筒移動過程中,機器人形狀改變,但織物管的長度及其內部空氣量保持不變。也有研究人員因此稱其為「等周機器人」。

對於這款機器人的獨特結構,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助理教授麥克·史瓦格(Mac Schwager)評價到:「讓我感到興奮的是,這款機器人實際上是由幾個機器滾軸組成的集合體,他們通過協同運作來移動機器人和改變形狀。這使其成為了一個適應性強而堅固的系統。」

二、移動靈活,能撿球,還能變身「形狀顯示器」

研究人員曾將幾個機器人組合在一起,用發動機驅動其移動,最終成功操縱機器人撿起了一個球。此外,機器人還可以推動球向前滾動。這就說明此種機器人可以接近物體、撿起物體,再將其移動至特定位置。而這些操作對於夾鉗機器人來說則很難完成,這也意味著軟體機器人未來將有更多可能的應用場景。

1、太空旅行好幫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機器人擁有易於收納的外形,使用起來還很靈活,十分適合用於太空旅行。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扎卡裡·哈蒙德(Zachary Hammond)認為,「在另一個星球上,它可以利用其變形能力穿過複雜的環境,擠過狹小的空間,跨越障礙物。」

在論文中研究者寫到:「在太空漫遊任務中,可以在發射前排空機器人氣體,著陸後再充氣,使其完成任務,這樣就不必擔心能源問題了。另外機器人的柔軟特性也使其更加強健,適用於複雜地形,也可用於執行情況未知的任務。」

2、與工人協同工作

這種機器人同樣適合工業使用。例如當工人用螺栓裝配零件時,可利用機器人來固定零件。

3、教學交互小工具

將機器人改造為教育工具也未嘗不可。可鼓勵學生自主組裝硬體,與機器人進行身體互動。

4、其他方面

論文中提到,如果增加更多的滾筒模塊,就可將機器人改裝為「形狀顯示器」,在改變形狀時做到更為動態流暢,甚至成為高刷新率的3D印表機。

如果將觸摸感應應用到機器人中,用戶就可與顯示的形狀即時交互。

甚至可以應用同一組硬體完成用戶的不同需求。當需要疏通管道時,就組裝一個鏈式機器人,如果想要機器人快速移動,就將其組裝為球型。

結語:柔性機器人集合以往產品優勢,前景樂觀

以往的機器人各有優點,但均無法獨立勝任工程作業任務,而斯坦福團隊發明的「無繩系等周柔性機器人」則為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對目前的軟式、集體式、桁架式機器人分別揚長避短,新型機器人無疑可以承擔起工程任務。除工程應用以外,新型機器人也在航空、教育、3D列印等方面顯示出了應用可能,應用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TechRepublic,Science Robotics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工程師創造可變形、自由漫步的軟機器人
    為了讓機器人與人類協同工作,並在高度工程化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就要求所設計的機器人必須對人類是安全的、健壯的、可適應各種場景的,並且能夠在各種類型地形中靈活移動。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進步,或許有朝一日可以實現機器人與人類並肩工作,幫助人們舉起重物或將人們帶離危險。
  • 「前沿技術」仿章魚的噴水推進模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仿照章魚運動方式,提出了一種新型噴水推進模型,能通過身體的周期性收縮或膨脹產生推力。圖1 章魚收縮和膨脹示意圖魷魚、章魚等頭足類動物通過脈衝噴氣實現間歇式遊泳。
  • 這款最新的仿章魚觸手機器人,能輕鬆抓住雞蛋、大型健身球甚至活...
    2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力教授與哈佛大學Katia Bertoldi教授合作團隊在國際期刊《Soft Robotics》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OctopusArm-Inspired Tapered Soft Actuators with Suckers for Improved Grasping」。
  • 仿生章魚機器人研製成功 小爪萌萌噠
    章魚基本上都是沒有硬骨架,它只有軟軟但是卻異常強健的肌肉。不少設計師都會將章魚的生理結構應用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身上,比如說 Festo 所設計的這個機器人。章魚也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智力最高者,看起來,這個機器人也非常的「聰明」。
  • 當章魚觸手機器人來敲門
    所以最終,你最先盼來的「柔軟」機器人很可能不是大白,而是仿生軟體章魚觸手。●■●以看到,機器人研究人員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以章魚為代表的各種軟體動物身上,希望將這種「柔性」融入到機器人設計之中,使新的機器人類型——軟體機器人可以像生物體一樣改變自身形狀、剛度和運動方式,從而更加高效、安全地與人類和自然界環境進行交互。
  • 機器人產業新突破:輕鬆抓取光滑物體的「章魚觸手」華麗現世
    一款靈活的機器人觸手已經問世——它有望在工廠和人們的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種機器人觸手能夠「輕鬆優雅」地抓取光滑物體,或將物體遞到你手中。這款機器人名為「章魚觸手」(Octopus Gripper),由在製造仿生機器人領域經驗頗豐的德國公司Festo研發。
  • 想要一個軟萌的機器人?你看這個柔軟的小章魚怎麼樣~
    而現在,柔軟的「充氣」機器人也走進了現實世界。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就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款章魚形狀的完全柔性機器人,暱稱「Octobot」[1]。這款機器人全身都由軟軟的柔性材料構成,不需要外接動力,自己就能運動起來。相關論文於8月24日發表於《自然》期刊。
  • 看看國內雙足仿人機器人有哪些
    提出了仿人機器人運動規劃新方法,首創了運動相似性評價準則,可全範圍定量計算機器人運動與人體運動的相似度,解決了多自由度機器人擬人化複雜運動難題,提高了機器人運動的自然性和穩定性。 提出了快速傳感反射平衡控制方法,無需機器人數理模型即可調節踝、膝、腰等關鍵部位,解決了複雜環境下突發擾動等平衡控制難題,顯著提高了仿人機器人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和反應速度。
  • 【前沿技術】一種仿生「雙模」變形摺紙機器人結構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葡萄牙瑞比克父-尼格勒基金會、美國哈佛大學合作,設計了一種仿鵜鶘鰻魚的「雙模」變形摺紙軟體機器人結構,擁有展開和拉伸兩種變形機制,可產生極端形變。
  • 智趣|小章魚機器人—SOFT的外表,SMAR的心
    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採取了不同以往的方法,他們獨闢蹊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的且自我驅動的機器人——「小章魚」。 「小章魚」是由矽凝膠製作而成,由於用的是軟質材料可以靈活變換形狀,內部沒有常規的電路系統,動力來自觸角部位的「觸角室」的化學反應。
  • 斯坦福打造鴿子機器人 飛行的秘密藏在羽毛裡
    在近日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了解鳥類是如何通過改變翅膀的形狀來維持、控制飛行的。斯坦福的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半生物鴿子機器人——PigeonBot,研究人員把鴿子機器人的飛行機器人和一對「生物雜交變形翅膀」組合在一起,以測試新的控制原理,他們沒有嘗試開發某種奇特的新型人造羽毛系統,而是做了一件更有意義的事:用真實的羽毛來替代。機器人之所以是這項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看起來像是鳥類生物學),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來使用真正的鳥類作為測試平臺。
  • 上海交大研製六足仿生機器人「六爪章魚」用於核電救災
    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六爪章魚」救援機器人進行了載人試驗。該「六爪章魚」機器人高約1米,最大伸展尺寸可達2×2米,由18個電機驅動,通過遠程遙控使用,能夠靈活地沿各個方向穩定行走,速度可達1.2千米/小時,負重達200公斤。
  • 仿人機器人的前世今生——腿足篇
    小時候,人形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的動畫片中,熱血沸騰的機甲戰士,英勇無畏的變形金剛,一同造就了多少人的童年回憶。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積累,人類正在將科幻中的機器人變成現實,打造這種同樣用雙腳走路,具有肢體語言、表情和情感的「生命體」,用來幫助人們完成那些難以完成的事情。
  • 「章魚機器人」:開啟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章魚軟體機器人   ■今日視點   美國科學家攜手研製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魚的「章魚機器人(Octobot)」,這款溼軟的機器人「身高」不足2釐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組成的全自動、自帶燃料、「自給自足」的機器人。
  • 仿生軟體機器人「章魚爪」
    由於機器人具備強大的機械性能,因此常被用來執行不同任務。其中的仿生機器人,在家庭陪伴和環境監測方面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據外媒「奇思摩多」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德兩國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款形似章魚觸手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可摺疊能行走 蝶形機器人堪比變形金剛
    中關村在線消息:變形金剛是很多人從小到大都著迷的玩具。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了一款能夠自動從蝴蝶形平板形態摺疊出四足並行走的機器人,堪稱真正的變形金剛。    據悉,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平板形態採用了一種名為「剛性摺紙」( rigid origami)的藝術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得摺紙自動摺疊出可移動的足。
  • 有手有腳還不夠,斯坦福教導機器人還要有禮貌
    ,得有腳(通常是輪子)能行進移動,有可用的手,如可抓取、提取重物,以提高完成任務的自主性之外,此類機器人與人類接觸的機會遠比工業機器人高出許多,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關注未來機器人進入真實世界後,應如何與人類良好相處的問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認為教導機器人學習社會禮儀、找出參與社會的規則無疑是件重要的事,並在近日開發出有禮貌的機器人 JackRabbot 2。
  • 從僵硬到柔軟,仿人機器人取得了顛覆性突破!依賴於「骨架+肌肉」
    目前仿生機器人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二足仿人四足仿狗等一系列行走機器人,克服了傳統的輪式和履帶式機器人對地形的要求,
  • 從章魚得到靈感製作的仿生機器人手臂,可抓取活螃蟹
    操控物體是機器人領域最困難的挑戰之一,因此研究人員已經製造了一種先進的軟機械臂,無論在形式還是功能上都與章魚的觸手非常相似。實現的靈活性是軟機器人領域值得注意的進步。機器人世界充滿了令人著迷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便利,儘管它對那些即將被機器人取代的人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合理的擔憂。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各種方法,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使機器人手臂變得更好。
  • 蝴蝶形機器人 可自我摺疊並行走的變形金剛
    平板形態採用了一種名為「剛性摺紙」(rigid origami)的藝術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得摺紙自動摺疊出可移動的足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是真正的變形金剛!一個蝴蝶形的塑料平板竟然神奇地自動摺疊為一個四足機器人,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它還能自己行走!   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平板形態的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