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AutoR智駕 趙依然
編輯| 李明陽
印象中機器人都是冷冷的機器,從內到外看不都一點柔軟的樣子。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採取了不同以往的方法,他們獨闢蹊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的且自我驅動的機器人——「小章魚」。
「小章魚」是由矽凝膠製作而成,由於用的是軟質材料可以靈活變換形狀,內部沒有常規的電路系統,動力來自觸角部位的「觸角室」的化學反應。
也就是說,該機器人是不用電池來進行驅動的,是通過過氧化氫燃料源在鉑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氧氣,以氣動方式驅動手臂運動
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要把提前寫好的程序編入到小章魚的體內,在小章魚的體內存在一個可以儲存數據的晶片。
由於現階段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觸角動作還不是很完美,不能帶動「小章魚」漫遊前行。只能停在原地,進行原地的康康舞。
舞蹈進行的過程中是需要依賴其內部的氣動系統運作,這個氣動系統是「小章魚」的核心技術。
哈佛研究人員因此在期刊《自然》中寫道,這一系統標誌著軟體機器人的重大進步。
發明這個「小章魚」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人類完成一些複雜的任務,研究人員希望將來軟體機器人能夠幫助醫生處理棘手的外科手術,或者穿過層層障礙,輔助搜救工作的進行。
像這樣的實戰任務,若還需要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互動,傳統堅硬的機器人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這些機器人更適合在重複、有組織的工廠環節下工作。
Truby稱,「人們感到很興奮,他們可以在人際界面看到軟體機器人。」
「小章魚」柔軟的身體是由不同種類的矽凝膠製成,並運用模製和3D列印技術合成形狀。
Truby及其夥伴過去花費幾年時間不斷完善設計,在這之後要做的是向機器人注入動力。他們便可觀察其運行情況。
Truby稱,「我們當時花了一定的時間準備所有的部件,並且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將這些部件組合在一起。」
這個過程經過了多次的迭代和調節,直到我們可以將所有部件拿出烘箱,配備動力,『小章魚』開始運作為止。」
值得注意的是電路板在其中起交換動作,因此一次性將氣體填滿四條觸角。
Truby稱,章魚機器人抬起四隻腳,放下四隻腳,然後開始交換動作。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卻是很重要的進步。
「現在它能夠來回拍打觸角,但是如果能創造出能感知何時與環境互動的軟體機器人就好了。這種機器人會具有更複雜的自動功能模式。」
那麼,為什麼要將機器人做成章魚狀呢?很明顯是為了讚美章魚。章魚沒有骨架但是很強壯,能夠應對各種動作,因此被視為製造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的巨大模型。
*章魚解剖:在真實的章魚觸手中,一種十字交叉的肌肉結構使得它可以移動。當縱向肌肉收縮時,觸手會變得更短且更胖;當橫向肌肉收縮時,手臂會變得更長和更瘦。
「章魚本身不會靠拍打觸角移動,也不會有燃料電池給它供能。」Truby解釋道,「我們不是非要從章魚身上得到靈感,而是考慮到這是我們首次展示全軟體機器人,需要藉助章魚的形象。」
目前研究人員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把這些部件組裝在一起。但這並不會影響「小章魚」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Rossiter教授稱,「小章魚」將成為業內人士研究的跳板。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添加微信:ZhiNengQiChe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