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工程師創造可變形、自由漫步的軟機器人

2021-01-09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術頭條」(ID:SciTouTiao),作者:小婷,36氪經授權發布。

為了讓機器人與人類協同工作,並在高度工程化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就要求所設計的機器人必須對人類是安全的、健壯的、可適應各種場景的,並且能夠在各種類型地形中靈活移動。

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進步,或許有朝一日可以實現機器人與人類並肩工作,幫助人們舉起重物或將人們帶離危險。

作為邁向未來的一步,3 月 18 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一篇論文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借鑑傳統機器人技術的特性,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軟機器人,它既安全,又保留了可以移動和改變形狀的能力。

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Nathan Usevitch 表示,大多數軟體機器人一個最大的局限性在於,必須將它們固定在笨重的空氣壓縮機上,或插在牆上,從而防止它們移動。

「我們描述的這個機器人,是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大白和變形金剛的混合體。換句話說,這是一款柔軟的、對人類安全的機器人,同時混合了可以顯著改變其形狀的機器人。」

多種機器人的合體

這個柔軟的機器人最簡單的版本是一個充氣管,該充氣管通過三臺小機器將其擠壓成一個三角形。其中,一臺機器把管子的兩端連在一起,另外兩臺機器沿著管道行駛,通過改變機器人的轉角來改變機器人的整體形狀。研究人員稱其為 「等周機器人(isoperimetric robot)」,因為儘管形狀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邊緣的總長度以及內部的空氣量保持不變。

等周機器人是軟機器人(soft robots)、桁架機器人(truss robots)和群體機器人(collective robots)這三類機器人的派生物。軟機器人是輕量級、順應性強的機器人,桁架機器人具有可以改變形狀的幾何形態,而群體機器人則是可以協同工作的小型機器人,研究利用了三種機器人的優勢,並且繞過了每種機器人的缺點。

論文作者、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Sean Follmer 說:「我們基本上是在用傳統的電動機來操縱一個柔軟的結構。這是一類非常有趣的機器人,它結合了軟機器人的許多優點,以及我們關於經典機器人的所有知識。」

軟機器人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

為了製作更複雜的機器人,研究人員將幾個三角形連接在一起,通過不同電動機之間的協調運轉,使機器人執行不同的動作。

論文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Elliot Hawkes 表示:「我們開發的一項關鍵協議是,要使用大型、柔軟的氣動機器人來進行運動,實際上並不需要把空氣抽入和抽出。你可以使用機器人內部現有的空氣,並通過這些簡單的電動機來移動它;這種方法效率更高,也可以使我們的機器人運動得更快。」

從外太空到客廳

軟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目前相對比較短,這意味著人們仍在為這些新發明尋找最佳的應用。它們的柔軟性可能會使其在家庭和工作場所發揮作用,而傳統的機器人可能會在這些地方造成傷害。軟機器人也很適合作為應對災難的工具。

論文另一位作者、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Zachary Hammond 說:「這種機器人可能對於太空探索非常有用,特別是因為它可以被裝在一個小包裹裡運輸,然後在充氣後不受束縛地運轉。在另一個星球上,它可以利用其變型能力穿過複雜的環境,擠過狹窄的空間,以跨越障礙。」

機器人抓球和拿球俯視圖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為他們的軟機器人試驗不同的形狀,並考慮將其放入水中,看看它是否可以遊泳。他們還在探索更多擁有個性化特徵和優勢的新型軟機器人。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凸顯了以新方式思考設計和建造機器人的力量。隨著這種系統的發展,機器人設計的創造力正在不斷擴大,這是我們在機器人領域真正希望鼓勵的事情。

論文標題:An untethered isoperimetric soft robot

DOI: 10.1126/scirobotics.aaz0492

參考資料: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3/su-sec031520.php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0/eaaz0492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最新發明!仿章魚機器人可任意變形
    智東西3月19日消息,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團隊新近發明了一款軟體機器人,可以任意改變形狀,據稱設計人員是從章魚身上得到了靈感。機器人由柔軟織物材質的管道和滾筒模塊組合而成,管道裡充滿空氣。使用者只需操控配套的小型發動機,就可讓機器人改變形狀。
  • 3月20日:浙大科學家用螺旋藻造機器人,並利用光合作用治療腫瘤
    另據ABB方面消息,新任執行長羅必昂還將在今年下半年提出一系列更新的2020後(Post2020)可持續發展宏大目標。浙江大學的周民團隊日前研製出的這款有機和無機相結合的微納機器人,提供了生物雜化材料體內應用的新前景。「研究的創新性在於無機和有機的微納體,選擇性把藥物輸送到腫瘤缺氧部位。」周民介紹,他們所研製的微納機器人是一種光合生物雜交體系統,這個系統既保持了微藻高效的產氧活性,還兼有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的定向磁驅能力。相關論文刊發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並被遴選為當期封面。
  •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變形磁性軟機器人在微創醫學,可穿戴設備和軟機器人器人中具有多種應用。然而,大多數磁性編程方法固有地與製造過程耦合,因此它們阻止了機器的可重新編程性。在《Science Advances,》的新報告中,Yunus Alapan和德國,土耳其,瑞士和美國的多學科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高通量的磁性編程策略。
  •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一種新方法可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複雜形變器。3D列印用於製造可變形材料的過程,可用於製造軟機器人或用作生物醫學植入物。可根據需要重新配置的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通過一種印刷變形材料的新方法更接近於現實。萊斯大學,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列印對象的方法,該對象可以在暴露於溫度,電流或應力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以採用其他形式。
  • 斯坦福打造鴿子機器人 飛行的秘密藏在羽毛裡
    在近日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了解鳥類是如何通過改變翅膀的形狀來維持、控制飛行的。斯坦福的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半生物鴿子機器人——PigeonBot,研究人員把鴿子機器人的飛行機器人和一對「生物雜交變形翅膀」組合在一起,以測試新的控制原理,他們沒有嘗試開發某種奇特的新型人造羽毛系統,而是做了一件更有意義的事:用真實的羽毛來替代。機器人之所以是這項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看起來像是鳥類生物學),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來使用真正的鳥類作為測試平臺。
  • 可摺疊能行走 蝶形機器人堪比變形金剛
    中關村在線消息:變形金剛是很多人從小到大都著迷的玩具。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了一款能夠自動從蝴蝶形平板形態摺疊出四足並行走的機器人,堪稱真正的變形金剛。    據悉,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平板形態採用了一種名為「剛性摺紙」( rigid origami)的藝術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得摺紙自動摺疊出可移動的足。
  • 自由之風永遠吹拂——史丹福大學校訓
    史丹福大學的校訓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原文是德文,英文為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這句話傳自 16 世紀的德國人類學家修頓( Ulrich von Hutten ),中文可譯為:「自由之風永遠吹拂」。校訓的含義就是鼓勵和保證學校師生能自由無阻地從事教學和相關的學科研究。
  • 蝴蝶形機器人 可自我摺疊並行走的變形金剛
    平板形態採用了一種名為「剛性摺紙」(rigid origami)的藝術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得摺紙自動摺疊出可移動的足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是真正的變形金剛!一個蝴蝶形的塑料平板竟然神奇地自動摺疊為一個四足機器人,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它還能自己行走!   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平板形態的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
  • 未來的軟機器人可能依賴於能夠導電,損壞和自我修復的新材料
    許多研究人員堅信, 能夠與人進行安全的物理交互的軟機器人(例如,通過抓握和移動物體來提供室內幫助)將與硬機器人一起為未來創造條件。形狀記憶材料是軟機器人中直線運動的理想選擇,能夠像二頭肌一樣來回移動。但是它們還提供了獨特而複雜的形狀改變功能。例如,最近有兩組材料科學家演示了如何將一類材料 從平坦的橡膠狀薄片可逆地轉換為面部的3D地形圖。對於傳統的電機和齒輪而言,這是一項壯舉,但是對於此類材料而言,由於材料的內在智能,它很簡單。
  • MIT科學家創造新材料:根據溫度變形,肌肉、肋骨都可製作
    3D列印中的下一個大問題可能就是所謂的「4D材料」,這種材料沿用與3D相同的製造技術,但被設計為隨著時間根據環境(如溼度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形,它們有時也被稱為主動摺紙或變形系統。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成功地創建了可以變形為包括人臉在內的複雜結構的平面結構,這些複雜結構比以前已經實現的複雜得多。
  • Nature石墨烯雙層堆疊膜製成的可變形柔性驅動器與機器人
    他們進而巧妙地利用了該特殊的力學行為,實現了形貌可編輯的無繫繩軟體機器人。相關工作以&34;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陳濤課題組的王帥博士和姚海民課題組的博士生高陽同學和危安然同學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姚海民教授和陳濤研究員、肖鵬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在開發可編程的束縛式軟機器人方面,人們的興趣與日俱增,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強大的人造肌肉,或將為未來的軟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提供動力!
    人造肌肉或將為未來的軟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提供動力。但為了設計和製造新設備,需要更多地了解這些強大結構的基本機制。現在,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人造肌肉纖維的一些基本物理特性。
  • 用磁場和光遠程控制軟機器人
    sciencedaily網站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依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以遠程控制軟機器人運動的技術。該技術可以將軟機器人鎖定在預定位置,然後在光和磁場的作用下重新配置成新的形狀。相關成果刊登於《科學進展》雜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論文作者Joe Tracy說:「軟機器人的可重構性讓我們倍感興奮。
  • 美國一設計組製造出蝴蝶型摺疊機器人 似變形金剛
    塑料板變身四足機器人,還可以自由行走。這個被譽為「真正變形金剛」的機器人,上周在外媒曝光。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日本的摺紙藝術,其成果將被應用在救援工作中。據悉,機器人的平板形態採用了一種名為「剛性摺紙」( rigid origami)的藝術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得摺紙自動摺疊出可移動的足。
  • 工程師開發變形噴嘴,可改變3D列印纖維方向
    打開APP 工程師開發變形噴嘴,可改變3D列印纖維方向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07 14:13:46 在
  • 康奈爾可拉伸傳感器可重新定義軟機器人和虛擬實境技術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廉價的LED和染料創造了一種光纖傳感器,最終製造出一種可拉伸的皮膚狀材料,能夠檢測變形,包括壓力、彎曲和應變。該傳感器可以參與實現軟性機器人系統應用,並可能助力增強現實技術,因為軟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增強現實用戶感受到與現實世界類似的感覺。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隨著對人機界面的關注日益增長,軟機器人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軟機器人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順從性和安全性,它們有助於與人進行無縫交互。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
  •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Emma Chou • 2018-07-05 14:06
  • 最新創造出的「細胞材料」,將在製造業領域產生革命性影響
    這些子單元可以被機器人組裝成大型複雜的物體,包括汽車、機器人或風力渦輪機葉片。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創造出了微小的建築材料,這些材料展示了各種獨特的機械特性,比如在被擠壓時產生扭曲運動的能力。
  • 軟物質材料,可以承受其形狀的劇烈變化,做軟機器人很有前景!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軟物質材料,如橡膠或聚合物,可以承受其形狀的劇烈變化,在靈活性和變形能力至關重要的應用中很有希望。例如,這些材料可以用來製造適合於專門任務的軟機器人,從可以在體內導航的醫療設備,到可以擠過小開口執行搜救任務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