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軟機器人可能依賴於能夠導電,損壞和自我修復的新材料

2020-08-28 嗨氏科學

過去,機器人只能在工廠進行繁重的工作或進行精細的工作。現在,波士頓動力公司靈活的四足機器人Spot可供公司租藉以執行各種實際工作,這標誌著近年來人機之間的普通交互已經變得多麼普遍。

儘管Spot具有通用性和魯棒性,但它卻被社會視為傳統機器人,即金屬和硬塑料的混合物。許多研究人員堅信, 能夠與人進行安全的物理交互的軟機器人(例如,通過抓握和移動物體來提供室內幫助)將與硬機器人一起為未來創造條件。

柔軟的機器人技術和可穿戴計算機,這兩種對於人類交互而言都是安全的技術,它們將需要新型的材料,這些材料必須柔軟,可拉伸,並具有多種功能。我和我的同事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體機器實驗室開發了這些多功能材料。與 合作者一起,我們最近開發了一種這樣的材料,它獨特地結合了金屬,軟橡膠和形狀記憶材料的特性。

這些柔軟的多功能材料,我們稱之為導電材料,可以檢測出損壞並自我修復。它們還可以感應觸摸並響應電刺激(例如人造肌肉)改變其形狀和剛度。在許多方面,這都是開創性的研究人員Kaushik Bhattacharya和Richard James所說的:「 材料就是機器。」

使材料智能化

物質就是機器的想法可以體現在體現智能的概念中。該術語通常用於描述互連的材料系統,例如膝蓋的肌腱。跑步時,每次腳踩到地面時,筋都可以拉伸和放鬆以適應,而無需任何神經控制。

也可以在一種材料中考慮體現的智能-一種可以感應,處理和響應其環境的智能,而無需嵌入式電子設備(如傳感器和處理單元)。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橡膠。在分子水平上,橡膠包含成串纏繞在一起的分子鏈。拉伸或壓縮橡膠會移動並解開琴弦,但是它們的連杆會迫使橡膠彈回其原始位置而不會永久變形。橡膠「知道」其原始形狀的能力包含在材料結構中。


由於未來適用於人機互動的工程材料將需要多功能性,因此研究人員已嘗試將新的體現智能水平(不僅僅是拉伸)構建到橡膠等材料中。最近,我的同事們創建了嵌入在橡膠中的自愈電路。

他們首先將包裹在電絕緣「皮膚」中的微型液態金屬小滴分散在整個矽橡膠中。在其原始狀態下,皮膚的薄金屬氧化物層可防止金屬滴導電。

然而,如果嵌入金屬的橡膠受到足夠的力,則液滴將破裂並聚結以形成導電路徑。印在該橡膠上的任何電線都會自愈。在另一項研究中,他們表明自我修復機制也可用於檢測損害。在受損區域中形成新的電線。如果有電信號通過,則表明已損壞。

液態金屬和橡膠的結合為材料提供了感知和處理其環境的新途徑,即體現智能的新形式。液態金屬的重新排列使材料「知道」由於電響應而發生損壞的時間。


形狀記憶是材料體現智能的另一個例子。這意味著材料可以可逆地更改為規定的形式。形狀記憶材料是軟機器人中直線運動的理想選擇,能夠像二頭肌一樣來回移動。但是它們還提供了獨特而複雜的形狀改變功能。

例如,最近有兩組材料科學家演示了如何將一類材料 從平坦的橡膠狀薄片可逆地轉換為面部的3D地形圖。對於傳統的電機和齒輪而言,這是一項壯舉,但是對於此類材料而言,由於材料的內在智能,它很簡單。研究人員使用了一類稱為液晶彈性體的材料,有時將它們稱為人造肌肉,因為它們可以通過施加熱,光或電等刺激而伸縮。

全部放在一起

通過從液態金屬複合材料和形狀變形材料中汲取靈感,我和我的同事最近創建了一種具有前所未有的多功能性的軟複合材料。

它柔軟可拉伸,可以傳導熱量和電流。與普通橡膠不同,它可以主動改變其形狀。由於我們的複合材料易於導電,因此可以電動激活形狀變形。由於它柔軟且可變形,因此也可以抵抗重大損壞。由於複合材料可以導電,因此可以與傳統電子設備交互並動態響應觸摸。

此外,我們的複合材料可以自我修復並以全新的方式檢測損壞。損壞會產生新的導電線,從而激活材料中的形狀變形。複合材料在刺破時會自發收縮。

在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中,變形的Android T-1000可以液化;可以改變形狀,顏色和紋理;不受機械損傷的影響;並展現超人的力量。這種複雜的機器人需要複雜的多功能材料。現在,可以感知,加工和響應其環境的材料(例如這些形狀變形複合材料)開始成為現實。

但是與T-1000不同的是,這些新材料並不是邪惡的力量-它們為假肢,伴侶機器人,遠程探測技術,可改變形狀的天線以及工程師尚未應用的更多應用鋪平了道路甚至還沒有夢想。

相關焦點

  • 研究團隊展示可自我修復的智能導電聚合物
    常規材料會在撕扯破裂後維持這樣的狀態,但某些神奇的材料卻擁有「自愈」的特性。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亦於近日宣布了一種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新方案。其不僅能夠在遭受割傷後恢復,還與競品方案有很大的不同點。
  • 柔性電子的新技術:可自我修復的介電質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大部分時間僅關注於矽基電子,使得留給研究新型柔性電子材料的空間少之又少。近來,對於研究發展可自我修復的導電材料人們有著極大的動力,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於扭曲變形而導致的損壞。但是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也僅是局限於可自我修復的導電體。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開始著眼於可自我修復的絕緣材料。
  • 新型自愈材料只需1秒便能自我修復
    國內外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新型材料,自愈型材料更是研究重點,它將識別損害的出現,並立即進行自我修復。這種自癒合能力將大大延長太空船的使用壽命。近日受魷魚啟發,科學家們聲稱他們的自愈材料自愈能力要比大多數材料更快,只需要 1 秒就能自我修復。
  • 【行業聚焦】柔性電子的新技術:可自我修復的介電質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大部分時間僅關注於矽基電子,使得留給研究新型柔性電子材料的空間少之又少。近來,對於研究發展可自我修復的導電材料人們有著極大的動力,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於扭曲變形而導致的損壞。但是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也僅是局限於可自我修復的導電體。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開始著眼於可自我修復的絕緣材料。
  • 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機器人皮膚」 連金屬都能癒合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傳統的機器人都是非常堅硬,而且動不動就容易損壞同時很難修復。但現在已經有科學家決心給這些機器人配上更厚的「皮膚」,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之前科學家們已經嘗試了各種柔軟的、可變形的電路板,這種電路板非常靈活,能夠減少開支和成本,但同樣也要面臨容易撕裂和破損的風險。而最近出現的一種新技術,可以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取得非常顯著的進展。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解決工程機械電子設備在使用軟性材料時容易出現表面損傷和電氣化故障的問題。就像之前類似的研究一樣,這種方法涉及到了一種聚合物。
  • 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幫助電池實現自我修復
    伊利諾伊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這種電解質在損壞後可以自我修復,而且這種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的情況下被回收利用。這項新的研究可以幫助製造商生產可回收,自我修復的商業電池,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
  • 最強人造皮膚來了:自我修復5000次,拉伸28倍,靈敏度驚人
    次,未來可以用於外科修復。「2D傳感器的出現加速了將這種原子般薄、機械強度高的材料集成到功能多、耐用的人造皮膚中的努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由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增強的水凝膠來創建它們的「彈性表面」,並使用高導電納米線將其與2D碳化鈦MXene傳感器結合起來。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隨著對人機界面的關注日益增長,軟機器人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軟機器人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順從性和安全性,它們有助於與人進行無縫交互。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
  • 可編程活體機器人被美國攻克,能自我修復,未來或被用於戰爭
    電影《終結者》裡面機器人的構思讓人驚嘆,但是機器人的材料還停留在金屬和納米層面,而這次攻克的活體機器人將是全生物形態。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該局是監督軍事技術發展的聯邦機構。未來的武器可能不再是子彈或者核武器了,新形態的攻擊武器或將出現。
  • 腦洞大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用冰製造「可自我修復」的機器人
    這些年,大家可能和小編一樣,經常會在媒體聽到一種叫「可自我修復」的技術,也就是說,某種材料物質受損時「可自我修復」。這方面聽得最多的是屏幕,屏幕刮傷後,可自我修復復原。以前聽到這種消息,總感覺不靠譜、很懸,忽悠的成分居大。
  • 在空氣中及水下可自然附著粘合的新合成材料,可實現肢體修復
    (RDECOM)陸軍研究實驗室(ARL)的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系列合 可3D列印的,可自我修復的,可回收的成材料,其質地從超軟到極硬,並且它們在空氣或水下自然地彼此粘附。FDM技術依賴於熱塑性聚合物長絲或其納米複合材料的使用,與其他3D列印技術相比,它是最簡單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然而,無溶劑樹脂的高粘度會導致在逐層沉積過程中層間粘合不良,導致FDM印刷物體的機械強度與使用傳統成型技術製造的物體相比顯著降低。
  •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一種新方法可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複雜形變器。3D列印用於製造可變形材料的過程,可用於製造軟機器人或用作生物醫學植入物。可根據需要重新配置的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通過一種印刷變形材料的新方法更接近於現實。萊斯大學,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列印對象的方法,該對象可以在暴露於溫度,電流或應力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以採用其他形式。
  • 什麼防彈衣能自我修復?美國科學家找到了材料:魷魚的牙齒
    能夠自我修復的裝甲,這是無數軍事科研人員的夢想,不過直到今天,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研發出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的無機物質。不過,有機物作為構成生命的物質,其蘊藏的能力仍然沒有被人類吃透。美國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顯示,最先被用於軍事用途的可再生性的材料,很可能就來源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質。
  • 新型生物玻璃材料 可3D列印且能自我修復
    生物玻璃是一種神奇的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韌性、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與天然生物組織形成鍵合作用,所以能起到修復甚至替代天然組織
  • 新動向!離電材料:連接生命和機器的新橋梁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研究軟聚合物材料的Ryan Hayward表示,自然界只有一種電子,但卻有無數種離子。這意味著功能可以附加在離子上,從而影響材料的光學特性、表面能量甚至生物活性。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離子和電子的世界是如何被整合在一起的。離子材料能夠以類似生命的方式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這可能是實現人機一體化的關鍵。
  • 多功能的新材料家族可以構建逼真的假肢,未來派軍隊平臺
    通過調整單一聚合物的化學性質,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陸軍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系列合成材料,其質地從超軟到極硬。研究人員說,它們的材料是3D可列印的,可自我修復的,可回收的,並且它們在空氣或水下自然地彼此粘附。他們的發現在五月份的《高級功能材料》雜誌上有詳細介紹。
  • 不依賴於壓力的觸摸傳感器!吉林大學劉小孔教授《Mater. Horiz.》:可自修復的純固態、無液體、可拉伸、高彈性離子導體
    可拉伸的柔性導電材料為柔性電子產品的發展帶來了希望,如可拉伸傳感器、人造皮膚、可拉伸電池、可穿戴電子產品、軟體機器人等。導電水凝膠和離子凝膠的發展為可拉伸離子導體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水凝膠由於水的蒸發而乾燥使得水凝膠無法在開放環境中長期穩定使用;離子凝膠(聚合物網絡中包含極低揮發性的離子液體(IL)或深共融溶劑(DES))存在IL或DES洩露滲出的問題,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自然·材料》調控降解的多肽人造肌肉軟抓器!1秒自愈機械損傷
    背景  自修復對於在動態和現實環境中運行的軟執行器和機器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機器容易受到機械損壞(如刺傷,撕裂和割傷)。然而,當前的自修復材料有限制其實際應用的缺點,例如治療強度低和治療時間長。近年來,可拉伸的自愈材料已被廣泛研究,這些材料在受損後可恢復其結構和性能。
  •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變形磁性軟機器人在微創醫學,可穿戴設備和軟機器人器人中具有多種應用。然而,大多數磁性編程方法固有地與製造過程耦合,因此它們阻止了機器的可重新編程性。在《Science Advances,》的新報告中,Yunus Alapan和德國,土耳其,瑞士和美國的多學科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高通量的磁性編程策略。
  • 章魚觸手帶來新突破?「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
    如果用來製造各種產品、設備的材料,也可以在磨損、開裂之後實現自動修復,豈不是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並保證其性能的穩定?近年來,受生物系統損傷後能夠自我修復的啟發,人工合成的自修復生物材料受到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修復材料是一種在結構上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