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用冰製造「可自我修復」的機器人

2021-01-09 宗熙先生

這些年,大家可能和小編一樣,經常會在媒體聽到一種叫「可自我修復」的技術,也就是說,某種材料物質受損時「可自我修復」。這方面聽得最多的是屏幕,屏幕刮傷後,可自我修復復原。以前聽到這種消息,總感覺不靠譜、很懸,忽悠的成分居大。

但是近日還真出了一個小編個人認為這方面比較靠譜的案例,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研究由冰製造「可自我修復」的機器人。

首先要理解他們的研究出發點和動機,主要是為探索其它星球時用的。因為如果用傳統的全機械機器人,需要很多零件,而機器人有可能會壞,那麼修理就需要更換零件,而將來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可能無法攜帶足夠的零件,在這些零件又遠在地球上,這就麻煩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如果可以找到一個可就地取材,或者這種材料很容易加工製作,有一定 的「可自我修復」性,那就好了。 研究人員最終認為冰是一種很好的材料,因為它存在於大多數行星上,也可以很容易的人工製造。

用冰製造機器人的部件的一大優勢是,它很容易通過加熱進行修改,並且可以切割和雕刻。當然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零件都能用冰製造的,比如電池和電子組件,冰只能做製造機器人的一部分材料。

另外,用冰製造機器人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具有很強的「可修復」性,這個大家好理解。當然冰是沒有意識的,是無法完全「自我修復」的,為了實現這一點,還需要這種機器人內部還有其它的部件、探測器等等,偵測到自身由冰建造的部件受損時,可主動採取措施「可自我修復」。

目前,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冰機器人」(IceBot)的驗證概念,設想用於南極探險,重量為6.3公斤。該機器人是手工製造的,用來驗證它可以在環境中移動,而不會在室溫下立即分解。

科學家們表示,在創造出能夠真正能夠自我重新配置、複製或「自我修復」的機器人之前,還有很多研究要做。

小編認為這種「可自我修復」的機器人的思路還比較靠譜,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用冰造了輛機器車,自己的輪子自己修,要上火星赴南極
    在另一層面,「冰刻機」的設計也讓我們意識到,冰這種自然界平平無奇的物質,可能會推動技術的變革!湊巧的是,前不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GRASP 實驗室的科學家也在嘗試用冰製作移動機器人,未來將登上火星、奔赴南極,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發揮效用。就長下面這樣,貌似有點小學生興趣小組作品展示的既視感?
  • 美國科學家用冰造了輛機器車,自己的輪子自己修,要上火星赴南極!
    在另一層面,「冰刻機」的設計也讓我們意識到,冰這種自然界平平無奇的物質,可能會推動技術的變革!湊巧的是,前不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GRASP 實驗室的科學家也在嘗試用冰製作移動機器人,未來將登上火星、奔赴南極,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發揮效用。就長下面這樣,貌似有點小學生興趣小組作品展示的既視感?用冰造一個火星車,靠譜嗎?
  • 開腦洞時間!冰塊能做機器人嗎?點進來瞧瞧
    在IEEE/RSJ國際智慧機器人與系統會議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的Devin Carroll和Mark Yim強調這是一項非常初步的工作,他們剛開始探索用冰做機器人的想法。很明顯,作為一種結構材料,無論是碳纖維還是冰,都無法製造出高效的電池。
  • 科學家用冰做了輛科考機器車,南極火星都能跑
    作為最常見的物理現象,「冰」是我們身邊常見又陌生的材料,做冰屋、刻冰雕,也是人們一直以來喜聞樂見的活動。不過,在科學家的眼中,冰又有不一樣的用途。最近,來自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的科學家Devin Carroll和Mark Yim就用「冰」這種材料做了一項有趣的操作——一輛能自己給自己換輪子、修外殼的科考車。
  • 冰機器人,美國火星探索的新利器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科學家正在開發能夠使用行星上的冰進行自我修復和重建的機器人。這種「冰機器人」(IceBot)代表無人駕駛探索其他行星的趨勢。美國航空航天局和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探索機器人無疑是很智能的,但最後每一個都因為故障而崩潰了。
  • 柔性電子的新技術:可自我修復的介電質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大部分時間僅關注於矽基電子,使得留給研究新型柔性電子材料的空間少之又少。近來,對於研究發展可自我修復的導電材料人們有著極大的動力,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於扭曲變形而導致的損壞。但是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也僅是局限於可自我修復的導電體。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開始著眼於可自我修復的絕緣材料。
  • 德美研發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發一種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通過強化串聯重複多肽的癒合性能,成功解決了自修復軟材料目前的局限性。該研究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自修復材料是一類擁有結構上具有自癒合能力的智能材料。
  • 新型自愈材料只需1秒便能自我修復
    國內外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新型材料,自愈型材料更是研究重點,它將識別損害的出現,並立即進行自我修復。這種自癒合能力將大大延長太空船的使用壽命。近日受魷魚啟發,科學家們聲稱他們的自愈材料自愈能力要比大多數材料更快,只需要 1 秒就能自我修復。
  • 【行業聚焦】柔性電子的新技術:可自我修復的介電質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大部分時間僅關注於矽基電子,使得留給研究新型柔性電子材料的空間少之又少。近來,對於研究發展可自我修復的導電材料人們有著極大的動力,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於扭曲變形而導致的損壞。但是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也僅是局限於可自我修復的導電體。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開始著眼於可自我修復的絕緣材料。
  • 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據國外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款完整的機器人,該機器人小到可以安裝在人體的大部分部位,並且可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Paul McEwan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Mark Miskin共同創建。
  • 德美研發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
    目前,科學家合作研發一種高強度合成蛋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自我修復微觀和宏觀的機械損傷,完全恢復其結構和性能,並且具有可編程的癒合特性。這種癒合性能為生物啟發性材料設計提供了新的機會,並解決了目前用於軟機器人和個人防護設備的自修復材料的局限性。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德米雷爾教授說,我們改變了章魚觸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以便將材料的自我修復能力發揮到極致。
  • 科學家研究出一款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種完整的機器人,它的外形十分小巧,足以安裝在人體的大部分位置,而且價格低廉能夠大規模進行生產。),物理科學教授保羅·麥克尤恩(Paul McEuen)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馬克·米斯金(Marc Miskin)助理教授共同創造。
  • 【行業動態】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自修復材料是一類擁有結構上具有自癒合能力的智能材料。近年來,人工合成的自修復生物材料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關注,其靈感來自於在受傷後能自我修復的生物系統。目前,科學家合作研發一種高強度合成蛋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自我修復微觀和宏觀的機械損傷,完全恢復其結構和性能,並且具有可編程的癒合特性。
  • 美研發自我修復裝甲技術:與《終結者》T-1000機器人類似
    據外媒報導,美陸軍近期正在研製「自我修復裝甲」,其可讓裝甲車輛、無人機和機器人在損傷後恢復,這將大大降低裝備的損毀率。目前,美國陸軍研究處和西北大學正開展相關研究,以將人工合成材料與活的生物有機體融合到一起。
  • 可編程活體機器人被美國攻克,能自我修復,未來或被用於戰爭
    電影《終結者》裡面機器人的構思讓人驚嘆,但是機器人的材料還停留在金屬和納米層面,而這次攻克的活體機器人將是全生物形態。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該局是監督軍事技術發展的聯邦機構。未來的武器可能不再是子彈或者核武器了,新形態的攻擊武器或將出現。
  • 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機器人皮膚」 連金屬都能癒合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傳統的機器人都是非常堅硬,而且動不動就容易損壞同時很難修復。但現在已經有科學家決心給這些機器人配上更厚的「皮膚」,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之前科學家們已經嘗試了各種柔軟的、可變形的電路板,這種電路板非常靈活,能夠減少開支和成本,但同樣也要面臨容易撕裂和破損的風險。而最近出現的一種新技術,可以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取得非常顯著的進展。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解決工程機械電子設備在使用軟性材料時容易出現表面損傷和電氣化故障的問題。就像之前類似的研究一樣,這種方法涉及到了一種聚合物。
  • 「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
    如果用來製造各種產品、設備的材料,也可以在磨損、開裂之後實現自動修復,豈不是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並保證其性能的穩定?近年來,受生物系統損傷後能夠自我修復的啟發,人工合成的自修復生物材料受到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修復材料是一種在結構上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材料。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3M贈款,用於研究金屬3D列印的質量
    該贈款可延期三年,總額達540,000美元,是雙方之間達成的一項協議的一部分,以推動對增材製造和其他活動的研究。「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確保科學嚴謹,而工業增材製造領域的領導者3M將指導行業相關性,並繼續在3M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之間建立牢固的夥伴關係。」
  • 研究團隊展示可自我修復的智能導電聚合物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亦於近日宣布了一種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新方案。其不僅能夠在遭受割傷後恢復,還與競品方案有很大的不同點。 通常情況下,自愈材料依賴於遭受割傷時釋放的流動性物質,但他們的新型導電聚合物可始終維持完整的形狀。
  • 這群腦洞大開的科學家,用青蛙細胞造出了一個機器人
    今年,美國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生物學家,在提取了青蛙DNA後,用這些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製造出了可編程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它既不是常見的金屬機器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體,而是一種真正「有血有肉」的活體機器!這逼格碉堡了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