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自愈!德美研發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

2020-08-26 思音之小沙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發一種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通過強化串聯重複多肽的癒合性能,成功解決了自修復軟材料目前的局限性。該研究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自修復材料是一類擁有結構上具有自癒合能力的智能材料。近年來,人工合成的自修復生物材料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關注,其靈感來自於在受傷後能自我修復的生物系統。

  目前,科學家合作研發一種高強度合成蛋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自我修復微觀和宏觀的機械損傷,完全恢復其結構和性能,並且具有可編程的癒合特性。這種癒合性能為生物啟發性材料設計提供了新的機會,並解決了目前用於軟機器人和個人防護設備的自修復材料的局限性。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德米雷爾教授說,我們改變了章魚觸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以便將材料的自我修復能力發揮到極致。在自然界中,自我修復需要很長時間,例如24小時。現在,我們將修復過程縮短到1秒鐘。

  研究團隊主要成員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阿布頓·佩納-弗朗切斯博士解釋道,章魚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癒合,因為其觸手中的蛋白質分子只是簡單地交織在一起。而在實驗室開發的材料中,我們改變了分子的納米結構,使它們相互連接。這些材料經過系統優化,以改善其氫鍵結合的納米結構和網絡形態,具有可編程的癒合特性(癒合1秒後強度為2至23MPa),癒合速度和強度均超過其他天然與合成軟材料幾個數量級。

  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梅廷·西蒂教授帶領其團隊研究了如何在軟體機器人中使用這種自修復軟材料。研究人員設計並製造了一種氣動軟促動器,並構建軟夾持器,這是軟機器人技術在食品、製藥、包裝和零售行業中很有希望的應用。此外,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還提供了一個有前途的平臺,可以使軟機器人更接近於模擬複雜的生物系統,並為多功能軟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設計空間。

  劃重點:

  人的皮膚被劃傷後,傷口過一段時間會自動癒合。如果用來製造各種產品、設備的材料,也可以在磨損、開裂之後實現自動修復,豈不是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並保證其性能的穩定?於是乎,自修復材料模仿生物體損傷癒合的原理應運而生。上述最新研究便是從章魚觸手中獲得啟發。自修復材料既可以通過加熱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在材料內部分散或複合一些功能性物質來實現。該研究更偏向於後者,其研究成果將在智能軟機器人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相關焦點

  • 德美研發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發一種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通過強化串聯重複多肽的癒合性能,成功解決了自修復軟材料目前的局限性。該研究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自修復材料是一類擁有結構上具有自癒合能力的智能材料。
  • 【行業動態】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行業動態】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2020-08-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
    文 | 財聯社 黃君芝近期,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科學家們聯合研發了一種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通過增強串聯重複多肽的癒合性能
  • 華諾生物:研發自修復水凝膠材料,滿足創傷修復領域醫械耗材需求
    正是基於人體創傷修復和器官修復再生這一臨床重大需求,王華楠博士在2017年創立了華諾生物,專注於植入性生物醫用材料類醫械耗材的研發、生產、推廣和銷售。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水凝膠在人體組織和器官修復損傷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 振奮人心: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一款「全天候自愈電子皮膚」
    根據最新報導,近期,天津大學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出「全天候自癒合材料」,這種材料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甚至能夠在嚴寒、深海、強酸、強鹼等極端環境中快速自愈,這一消息傳出,無疑給機器人、深海探測器與極端條件下的各類高科技設備帶來利好消息,有了這種「超級電子皮膚」,它們將成為極端環境中的「百毒不侵」。
  • 創傷修復生物材料產品行業研究:進口廠商佔據中高端市場
    創傷修復產品為生物醫用材料的重要分支領域生物醫用材料應用範圍廣泛,當前最熱門的應用領域為骨科、心腦血管、口腔與眼科和創傷修復四大領域。創傷修復生物材料主要用於創傷預防、護理、止血、治療、修復等領域。我國每年因創傷就醫患者數高達6200萬人次,其中致死人數達70~80萬。創傷修復產品有著巨大的臨床需求。2.
  • 科學家研發「電子皮膚」,受傷可自愈,會實現「返老還童」嗎?
    以色列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具有柔性的高分子材料,這種獨特的材料在遭受外界傷害時能夠自愈,比如一些刮擦,割傷和扭傷等。如果將這種材料與傳感器結合,有望獲得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柔性電子皮膚,柔性電子皮膚預計在未來的應用領域會非常廣闊,可以應用在機器人研究領域,還可以應用於假肢和可穿戴設備上。
  • 我國生物材料研究面臨突破的若干新領域
    中國自70年代開始生物材料研究,迄今已有近40年的研究和發展沉澱,特別是在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各類科技計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的支持下,現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並在組織誘導材料、納米生物材料、鈣磷(矽)生物材料、生物礦化與自組裝、生物活性塗層、藥物控釋材料與系統等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起底快速止血神奇膠水背後的「黑科技」—新聞—科學網
    黑科技」
  • 生物自修復混凝土是什麼黑科技?
    還有學者嘗試在混凝土中摻入特殊的活性無機料和有機化合物,依靠它們自身的化學反應使混凝土裂紋自我修復、鈍化(物化性質趨於穩定,變得不易與外界發生反應)。2016年初,荷蘭德爾福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 Henk Jonkers研發了一種生物自我修復的混凝土,可以用微生物對混凝土的裂縫進行修補。
  • 生物陶瓷可誘導骨組織生成 開拓生物材料發展新途徑
    張興棟和他的團隊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率先研發出生物活性陶瓷及塗層等。上世紀90年代,他又首創迄今國際唯一的骨誘導人工骨並應用於臨床。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這一顛覆性概念。這一概念賦予材料誘導組織形成或再生的生物功能,開拓了生物材料發展的新途徑。  體外培養組織技術由於缺乏人體神經和體液系統的控制,應用中可能出現風險。
  • 激素臉可以自愈嗎?激素臉多久能修復好
    激素臉是因為塗抹了過多含有激素類的產品引發的一種皮膚炎症,很多得了這種病的人都在想,能否通過自愈的方式進行修復,如果在治療過程當中什麼產品都不用,讓皮膚自然修復能否痊癒,那麼激素臉可以自愈嗎?正常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健康呢?
  • 液態金屬讓機械腿獲得自愈能力,童年陰影T-1000真的要來了?
    科學家們希望機器人能像動物或者人類一樣,具備傷口自愈能力。現在,這個設想離實現邁進了一步。在今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器人領域會議之一 IRO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上,就有一款帶有液態金屬肌腱的機器人腿原型亮相,該肌腱可以實現自動修復。該項研究由東京大學 JSK 實驗室操作。
  • 《材料化學》途徑驅動的生物玻璃-肽水凝膠作為動態和自修復基質
    【摘要】肽水凝膠最近已成為設計組織工程中合成支架的潛在生物材料。他們展示了肽兩親物1的路徑控制自組裝,以提供動力學控制的納米纖維(1NF)和熱力學穩定的扭曲螺旋束(1TB)。這些具有不同持久性長度的超分子納米結構可促進原位礦化,從而產生模板化的生物活性玻璃複合材料,1NFBG和1TBBG-可吸收,介孔和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骨支架。1TBBG是具有優異性能的材料,其開孔網絡結構百分比較高,這是通過非橋連和橋連氧的比例獲得的。
  • 王遠亮——重慶大學——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研發
    所在院校: 重慶大學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 研究領域: 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研發
  • 德美新冠疫苗研發項目取得進展
    2020-11-10 15:06:33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柏林記者張毅榮、駐華盛頓記者譚晶晶報導: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和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9日發表聯合聲明說,3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數據顯示,兩家公司合作研發的一款候選新冠疫苗有效性超過
  • 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解析生物材料體內免疫應答
    2016年,業界某巨頭公司大量疝修復補片產品因考慮到復發率或再次手術率高等因素被其安全團隊召回1。因此,生物材料的臨床前安全評估和臨床監測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檢測生物材料的檢測方法大多是體外實驗不能精準模擬體內複雜的環境;或是聚焦於局部免疫反應而缺乏對全身系統性免疫的評估,因此未能準確評估生物材料的安全性,不能有效預測和規避不良後果。
  • 新型自愈材料只需1秒便能自我修復
    國內外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新型材料,自愈型材料更是研究重點,它將識別損害的出現,並立即進行自我修復。這種自癒合能力將大大延長太空船的使用壽命。近日受魷魚啟發,科學家們聲稱他們的自愈材料自愈能力要比大多數材料更快,只需要 1 秒就能自我修復。
  • 自癒合材料——航天夢魘的「終結者」
    他們研發出一種神奇塑料,能夠在被子彈或者其他碎片射穿後立即自愈。 研究參與者、密西根大學博士斯科特·扎瓦達表示:「我們對在一定條件下觸發的化學反應很感興趣」,扎瓦達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於研發醫用自癒合材料,例如可取代縫線的手術用粘合劑。在得知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發類似技術——讓航天服上的孔洞和空間站等在遭受損傷後迅速癒合——之後,密西根大學的工程師們改變了研究方向。
  • 生物材料應重點關注生物相容性
    各種人工生物材料,包括人工導尿管、人工體腔引流管、人工靜脈導管、人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管、人工器官插管、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骨、人工聲帶等被廣泛使用。 生物材料是一種能對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進行診斷、治療、替代、修復、誘導、再生或增進其功能的特殊的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