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超能陸戰隊中,主角小宏設計了一款由成千上萬的微磁單元組成的微磁機器人。每個帶有磁性的微型單元都是獨立的個體,它們通過磁力即可互相連接,在人類的控制下隨意排列組合,可以任意變換成橋梁、快速移動的階梯等等三維空間上的結構,不受障礙物影響地去完成各種任務。電影中,反派卡拉漢教授在盜取這款微磁機器人後,能輕鬆的上天、入地,創造一切可能。
太平洋時間10月25日,機器人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 IEEE智慧機器人與系統國際會議(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正式召開。受疫情影響,本該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IROS 2020 改在線上舉辦,並且史無前例的通過線上免費向公眾開放。
在IROS 2020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題目為《FreeBOT: A Freeform 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Robot with Arbitrary Connection Point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的論文被提名為機器人機構設計最佳論文(Best Paper Award on Robot Mechanisms and Design)。
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Robot, MSRR)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MSRR系統由許多重複的模塊單元組成,這些模塊可以通過改變連接關係重新改變成不同的構型。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設計了許多有趣的MSRR,它們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晶格式、鏈式和混合式。
儘管這些MSRR採用了不同的結構和不同的連接方式,它們都有一些缺點:
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自由組合的MSRR模塊仍然是一個挑戰。
該如何突破MSRR的局限性呢?巴克球給了研發人員一些靈感。
巴克球本質上是一些磁性小球,在人的外界幹預下,一堆巴克球可以自由地變化成各種形式。研發人員正是希望賦予多機器人系統這樣的特性,讓多機器人系統能夠自主地、自由地形成各種形狀,產生不同的功能,滿足不同任務的需要。
新型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FreeBOT
受巴克球的啟發,論文提出了一個新型的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FreeBOT,它可以在其他機器人表面上任意點自由連接。
FreeBOT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球形鐵磁性外殼和內部磁鐵。模塊之間的連接是無性的和即時的,因為內部磁鐵可以自由地吸引其他FreeBOT的鐵磁性球殼,而不需要與特定的連接器精準對齊。這種連接方式具有更少的物理約束,因此可以將FreeBOT系統擴展到更多的構型以滿足更多的功能需求。
FreeBOT雖然只有兩個電機,但可以完成多項任務:模塊獨立運動、連接器管理和系統重構。FreeBOT可以在平面上獨立移動,甚至可以爬上鐵磁性的牆壁;一群FreeBOT可以穿越複雜的地形。大量的實驗測試表明,FreeBOT系統具有實現自由組合機器人的巨大潛力。
FreeBOT展示了一些有趣的運動能力。一個FreeBOT可以在平地上獨立的移動;甚至爬上鐵磁性的斜坡;甚至爬上垂直的鐵磁性牆壁。
一群FreeBOT可以展現更有趣的協作運動。一個FreeBOT可以與另外一個FreeBOT自由地連接/分離;組合在一起後,一個FreeBOT可以在另外一個FreeBOT的表面自由的運動。
兩個FreeBOT可以協作地完成超出個體能力的任務。
研發人員相信,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具有自由組合特性的「微磁機器人」是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的終極目標,而FreeBOT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走出的第一步。
未來,他們會基於FreeBOT開展更多協同規划算法的研究,以實現一個自由組合的FreeBOT系統。此外,研發人員將增加FreeBOT的數量,以充分展示FreeBOT在實現更多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巨大潛力。期望不久的將來,FreeBOT能夠實現電影中的微磁機器人的震撼場景,實現真正的自由組合機器人。
本文第一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讀博士生梁冠琪,其導師為林天麟教授。目前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和現場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