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2020-07-08 讀懂科學

材料科學中,孿晶(twin crystal)作為一種典型的面缺陷普遍存在於金屬或合金中,它是影響材料塑性和硬度等力學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人們對孿晶與材料物理化學性能的相關性研究卻鮮見報導。理論上,孿晶沿孿晶界具有對稱且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這不僅可促進單晶光催化劑中光生載流子(電子-空穴對)的輸運,而且可形成內建電場進而加速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因此,在單晶光催化劑中構建一定數量的納米孿晶可有效改善其光催化活性。近日,西安理工大學孫少東教授和梁淑華教授團隊在《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win engineering of photocatalysts: A minireview」的綜述論文。該論文著重講述了孿晶型光催化劑的可控合成方法、表徵技術與光催化性能增強機制,並對孿晶型光催化劑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見解和展望。文章的作者還包括:張小川(碩士研究生)、崔傑(工程師)和楊卿(教授)。

全文速覽

具有高度有序原子排列的孿晶,不僅可促進自由電荷載流子在單晶光催化劑中的輸運,而且其自身構建的內建靜電場可抑制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因此,近年來關於孿晶型光催化劑的研究備受關注。然而,目前尚未見關於光催化劑孿晶工程的綜述文章。本文總結了現有孿晶型光催化劑(包括:金屬硫化物和金屬氧化物)的合成方法、透射電鏡表徵和光催化性能增強機制。同時,作者還提出了該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可能的發展動向。希望該綜述論文能為當前致力於研究光催化劑缺陷工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驗指導。

內容簡介

文獻研究表明:適量晶體缺陷的存在將破壞原子排列的周期性,產生一定的晶格畸變內應力,這有利於調控材料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進而改善其催化活性。材料科學中,晶體缺陷主要包括:點缺陷(空位和異質原子)、線缺陷(刃型位錯、螺型位錯和向錯)、面缺陷(表面、界面、孿晶和層錯)和體缺陷(孔洞和裂紋)。

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圖1. 孿晶的原子排列示意圖

孿晶(twin crystal)作為一種典型的面缺陷普遍存在於金屬或合金中,它是影響材料塑性和硬度等力學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人們對孿晶與物理化學性能的相關性研究卻鮮見報導。理論上,孿晶沿孿晶界具有對稱且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如圖1所示),這不僅可促進單晶光催化劑中光生載流子的運輸,而且可形成內建電場進而加速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因此,在單晶光催化劑中構建一定數量的納米孿晶可有效改善其光催化活性。

圖2給出了不同孿晶型光催化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以及與之對應的光催化性能增強機理示意圖。由圖可知,納米孿晶的存在將導致半導體光催化材料的導帶和價帶之間出現一個費米能級,這將誘發能帶彎曲,進而在孿晶界附近形成一個「背靠背」的肖特基勢壘。這種肖特基勢壘能夠控制自由電荷的遷移,通常排斥多數載流子,吸引少數載流子。因此,孿晶界不是光生載流子的複合中心,而是通過形成一個正、負電荷分離的靜電場來加速電荷的分離。這使得光生載流子可順利通過單原子層的孿晶界而不被俘獲或散射。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的能帶彎曲方式不同,其能帶向下彎曲,故該平行孿晶界可吸引電子排斥空穴,促進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如圖2a所示。n型半導體的孿晶增強光催化性能機制如圖2b所示。簡言之,與普通晶界相比,在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中引入納米孿晶不僅可優化光生載流子的遷移路徑,而且還能促進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納米孿晶的數量越多光催化性能越好。因而,構築含有納米孿晶的功能材料有助於獲得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和使用性能。

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圖2. 不同類型半導體的孿晶結構、能帶結構及光催化機理示意圖。

(a) p型半導體。(b) n型半導體

近年來,人們已經合成了一些含有納米孿晶的金屬硫化物和金屬氧化物光催化劑。例如:採用簡單的沉澱-水熱法製備出了含有孿晶的Cd1-xZnxS固溶體,它在不含任何助催化劑的條件下依然呈現出優異的可見光解水產氫速率。又如,以Kirkendall效應為基礎,利用乙醇輔助犧牲Cu2O模板技術,可製備出完全由孿生結構自組裝形成的多面體硫化銅籠。然而,與其它缺陷型光催化劑相比,人們對孿晶型光催化劑的認識仍處於初級階段,目前尚未出現關於光催化劑孿晶工程的專門綜述類文章。鑑於此,作者認為對當前孿晶型光催化劑的系統總結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深入理解半導體材料中孿晶的形成機理和催化性能增強機制以及合理設計和構建新型光催化材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對孿晶型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與展望(如圖3)。首先,我們簡要介紹了晶體學中有關孿晶的基本知識,包括孿晶的識別和表徵方法。隨後,作者詳細闡述了現有孿晶型光催化劑(包括:金屬硫化物和氧化鈦)的可控合成方法、表徵技術與光催化性能增強機制。最後,作者提出了幾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圖3. 本文內容的簡要介紹示意圖

結論與展望

孿晶型光催化劑的發展是近幾十年來光催化缺陷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除了對已有金屬硫化物和金屬氧化物的孿晶工程研究進展進行全面的綜述之外,還提出了該研究領域中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精確表徵和識別孿晶的類型(包括:不全位錯類型和相組成)有利於揭示孿晶類型與光催化增強性能的相關性。特別是納米孿晶的微觀結構中通常存在一定的層錯,而這些層錯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機制尚未明確,故應予以深入探究。

第二,由於高密度的孿晶通常比低密度的孿晶表現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因而高密度的孿晶合成策略研究仍需加強。目前已報導的孿晶型光催化劑僅局限於硫化銅、Cd1-xZnxS和TiO2,因此構建新型孿晶型光催化劑仍存在較大的探索空間。

第三,異質原子摻雜和基於孿晶型光催化劑構建複合光催化材料均是提高孿晶型光催化劑的有效策略,但關於這兩方面的研究卻鮮有報導。特別是加強理論計算,有利於揭示能帶結構和界面結構優化對光催化性能的增強機制。

第四,孿晶在光催化反應中的穩定性還有待於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與摻雜、晶面工程和界面工程相比,目前人們對光催化劑孿晶工程的認識仍處於初級階段。本文綜合闡述了已有光催化劑中孿晶的合成策略、確定方法、性能增強機制和未來的研究方向,這為新型光催化劑的製備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該綜述文章能為當前致力於研究光催化劑缺陷工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驗指導。

作者簡介

孫少東,男,1981年12月生,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後,陝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現為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教授(直聘)。目前主要從事「基於催化材料缺陷工程的水系汙染物處理和清潔燃料開發」。具體科研成果詳見課題組網頁:http://js.xaut.edu.cn/web/sdsun。

課題組近年來發表的綜述論文列表:

[1] Twin engineering of photocatalysts: A minireview, Catal. Sci. Technol., 2020, 10, 4164.

[2] High-index faceted metal oxide micro-/nanostructures: a review on their characterizati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Nanoscale, 2019, 11, 15739.

[3] Water-guided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 inorganic micro-/nanostructures, Chem. Commun., 2019, 55, 9418.

[4] Amorphous TiO2 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Catal. Sci. Technol., 2019, 9, 4198.

[5] Synthesis, Func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Diversified Applications of Molybdenum Oxides Micro-/Nanocrystals: A Review, Cryst. Growth Des., 2018, 18, 6326.

[6] Tuning Interfacial Cu-O Atomic Structures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Chem. Asian J., 2019, 14, 2912.

[7] Mesocrystals for photocatalys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ynthesis engineering and functional modifications. Nanoscale Adv., 2019, 1, 34.

[8] Cuprous oxide (Cu2O) crystals with tailored architectur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ynthesis, fundamental properties, func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8, 96, 111.

[9] Morphological zinc stannate: synthesis,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20534.

[10] Recent advances in functional mesoporou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mpg-C3N4) polymers, Nanoscale, 2017, 9, 10544.

[11] Diversified copper sulfide (Cu2-xS) micro-/nanostructur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ynthesis, mod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Nanoscale, 2017, 9, 11357.

[12] Recent advances in hybrid Cu2O-based heterogeneous nanostructures, Nanoscale, 2015, 7, 10850.

[13] Hollow CuxO (x=2,1) micro/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CrystEngComm, 2017, 19, 6225.

[14] Recent advances in tuning crystal facets of polyhedral cuprous oxide architectures, RSC Adv., 2014, 4, 3804.

[15] Cu2O-templated strategy for synthesis of definable hollow architectures, Chem. Commun., 2014, 50, 7403.

本文由西安理工大學孫少東教授團隊供稿。

相關焦點

  • 製備出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碳化矽納米線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郭向雲組通過在溶膠-凝膠過程中採用不同碳前驅體和催化劑,製備出了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的碳化矽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具有類似螺紋的形貌特徵,直徑50-300納米,長度可達幾十到上百微米。這種鋸齒形表面特徵是由於納米線中的周期性孿晶造成的。
  • 頂刊:「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然而,如何獲得高缺陷、高活性的銅催化劑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銅常採用面晶立方(fcc)結構,在成核和生長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傾向形成位錯、孿晶和堆積缺陷等擴展缺陷。儘管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控制納米晶體的晶體結構仍然是一個挑戰,因為缺乏一個定量的旋鈕來控制它們的成核和生長。
  • 《Adv Mater》「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研究了具有豐富雙晶結構的高晶格無序Cu3N可作為CO還原的前驅體電催化劑。
  • 麻省理工《Acta Materialia》:滑移孿晶在相界面的變化!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催化劑失活,不用怕!氮化碳光催化劑來解決
    成果簡介基於此,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的Bartholomus Pieber(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通過使用氮化碳(CN)光催化劑可以避免催化劑的失活。第一種(A)方法是利用異質光催化劑的廣泛吸收特性,能夠對波長依賴性的還原消除(RE)速率進行控制,以防止在環狀仲胺和芳基芳滷化物偶聯過程中形成鎳黑。第二種(B)方法是在高濃度下進行反應,增加氧化加成的速率,適用於更廣泛的富含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對於親核性較弱的伯胺與富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偶合時,可通過使用合適的添加劑來穩定低價鎳中間體。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2019-08-0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南交大《MMTA》:拉伸純鎂中發現大量反常孿晶
    深入理解孿晶尤其是{10-12}拉伸孿晶的激活規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鎂及鎂合金在不同變形條件下的孿生行為和孿晶變體選擇目前受到了學界廣泛的關注。普遍認為多晶體中{10-12}拉伸孿晶的激活規律可以較好地用施密特因子(m)來預測,但是也有研究表明,{10-12}拉伸孿晶變體的選擇表現出非施密特行為,激活的孿晶變體不總是具有最高的m值,甚至表現出了相對低的m值。
  • 盧磊、高華健今日Science長文:梯度納米孿晶實現超級強化
    美東時間2018年11月1日,最新一期Science在線發表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磊組和布朗大學高華健組合作的研究長文,報導梯度納米孿晶實現超級強化的最新發現及其原子尺度機制。 讓工程材料更強更韌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永恆追求。
  • 雪梨大學廖曉舟教授課題組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轉換孿晶——一種全新的孿晶形成機制
    孿晶是晶體材料中極其常見的一種結構。孿晶與其基體之間的界面稱為孿晶界。原子的堆垛在孿晶界的兩邊形成鏡面對稱關係。作為一種特殊並廣泛存在的晶體缺陷,孿晶界對晶體材料的力學性能有著極大的正向影響。相較於其它二維缺陷,孿晶界可以更有效地阻礙位錯的運動並提升材料中位錯的密度,從而同時提高材料的強度和塑性。
  • 科學網—梯度納米孿晶強化與硬化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研究組合作,發現增加結構梯度可實現梯度納米孿晶結構材料強度
  • 金屬頂刊:定量研究鎂合金高速變形下的位錯和孿晶演化!
    導讀:本文採用EBSD,中子衍射和Hopkinson拉杆實驗,首次定量研究了ATZ311鎂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孿晶密度和位錯密度的變化。為分析應變速率對鎂合金微觀結構的影響方面起到了指導作用,為後續分析合金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變化提供了研究方法。滑移和孿晶是鎂及其合金中兩種主要的塑性變形機制。
  • 金屬頂刊:定量研究鎂合金高速變形下的位錯和孿晶演化
    對鎂合金中位錯亞結構隨應變速率的變化鮮有報導,還沒有應變速率對鎂合金位錯和孿晶影響的定量研究。 香港大學黃明欣團隊首次對不同應變速率下ATZ311鎂合金的位錯和變形孿晶的演化進行了定量研究。這一結果表明在本材料中,僅與孿晶相關的硬化機制(例如動態Hall-Petch效應、Basinski機制以及孿晶間相互作用)發揮作用較小。研究人員通過計算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錯密度發現,600 s-1下的高流變應力可以克服低Schmid因子或者高CRSS值(滑移體系激活的臨界分切應力),使得沿<a>方向滑移的位錯密度達到峰值。
  • 新型納米氮化碳光催化劑
    氮化碳是一種基於碳和氮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可見光,並利用光子中存在的能量來催化工業上的化學反應。氮化碳是一種光催化劑,使用可廣泛獲得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前驅體很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異質材料穩定、堅固,並可輕易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氮化碳可以用來替代昂貴且有潛在毒性的金屬基催化劑。
  • 《Acta Materialia》亞穩β鈦合金中首次發現兩種反常孿晶!
    經取向分析並對多層級孿晶和界面相進行標定,發現變形組織中的單根變形帶實則包含多個孿晶組分:(a) 初生孿晶 primary twin, (b) 次生孿晶 secondary twin,(c) 基體matrix,(d) 界面omega相,矛盾之處在於:原位同步輻射觀察到的應力誘發α』』馬氏體相在顯微組織中始終未能探測到。
  • 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發現 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人民網瀋陽11月3日電(蔣山)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著名的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與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計損傷非常有限。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