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劑失活,不用怕!氮化碳光催化劑來解決

2020-12-05 大上海迅凱催化

背景介紹

在有機合成中,利用Buchwald-Hartwig反應構建碳氮(C-N)鍵是極其常見的反應之一,但是該反應需要貴金屬-鈀(Pd)作催化劑。在自然界中,金屬鎳(Ni)的含量較高,有望替代Pd,但是對空氣敏感的Ni(0)絡合物、複雜的配體、強還原劑和形成C-N鍵需要鹼性溶液阻礙了其應用。雖然已具有空氣穩定的Ni預催化劑,但是仍需要強醇鹽鹼和複雜的配體。

圖1 Ni催化的C-N交叉偶聯反應

此外,利用電化學和光化學可以有效改善,但是電/光化學介導的鎳催化的C-N偶聯僅限於缺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對於不含吸電子基團的芳基滷化物通常不反應或產率很低。目前,僅僅報導了少數具有良好分離產率的實例。因為電/光化學介導的鎳催化需要將Ni(II)催化劑先還原為低價(Ni(0)或Ni(I))物種,進行氧化加成,對於富含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反應會很慢,從而導致Ni(0)物種的積累並聚集在一起,進而導致催化劑失活

成果簡介

基於此,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的Bartholomus Pieber(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通過使用氮化碳(CN)光催化劑可以避免催化劑的失活。第一種(A)方法是利用異質光催化劑的廣泛吸收特性,能夠對波長依賴性的還原消除(RE)速率進行控制,以防止在環狀仲胺和芳基芳滷化物偶聯過程中形成鎳黑。第二種(B)方法是在高濃度下進行反應,增加氧化加成的速率,適用於更廣泛的富含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對於親核性較弱的伯胺與富電子的芳基滷化物偶合時,可通過使用合適的添加劑來穩定低價鎳中間體。本文中,所開發的方案可以實現富含電子、中性和缺電子的芳基溴化物與伯胺、仲胺的C-N交叉偶聯的可重複進行,甚至也可以用於缺電子的芳基氯化物。

圖文導讀

在研究初始時,作者利用氮化碳CN-OA-m作為光催化劑,以優化4-溴苯甲酸甲酯與吡咯烷的雙-鎳催化劑/光氧化還原催化胺化反應。其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Entry 1是最優的催化條件。在優化條件下,作者進行了底物拓展,以評估該催化體系的適用範圍。其中,4-溴苯甲酸甲酯與環狀仲胺的反應通常可得到相應芳基胺的高收率。一系列含吸電子基團的芳基滷化物,具有高選擇性。此外,在1-溴-4-氟苯、溴苯、3-溴甲苯、1-溴-4-叔丁基苯等下,獲得的產率不具有代表性,因為這些底物存在嚴重的重現性問題。

表1 催化條件優化

表2 催化體系的適用範圍探究

作者通過XPS在使用520 nm LED實驗中回收的材料上僅檢測到Ni(II)。利用高角度環形暗場(HAADF)發現使用450 nm LED從實驗中回收的大量CN-OA-m上聚集的鎳顆粒(鎳黑),而使用520 nm LED幾乎沒有。1 mol%的均相PRC (Ir[dF(CF3)ppy]2(dtbbpy))PF6的反應對所需偶聯產物的選擇性低(33%),且收率很小的反應會形成大量黑色沉澱。將PRC含量降低至0.02 mol%,顯著提高產率(77%),且未觀察到形成顆粒。因此,PRC的量在避免形成鎳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需要分別確定每種底物的最佳催化劑負載量。不含PRC的紫外線光介導的實驗方案產率不超過26%,並且形成大量黑色沉澱物。STEM和EDX光譜證實,這些固體由鎳和有機物組成,高能光源對基板/產品的降解所致。

圖2 4-溴氟苯與吡咯烷反應期間的催化劑失活

接著,作者使用520 nm LED進行雙-氮化碳/鎳催化能夠選擇性、可重現地將溴苯和3-溴甲苯與吡咯烷進行C-N交叉偶聯,但對於1-溴-4-叔丁基苯和4-溴茴香醚存在催化劑失活的問題。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觀察到幾乎定量的產物形成,但是反應有時收率低且呈黑色反應混合物。此外,作者對4-氯苯甲酸甲酯與吡咯烷的偶聯重新研究,利用方法A在7天內得到所需偶聯產物的產率為65%。更長照射時間不會增加產率,只會增加脫滷副產物,表明催化劑完全失活。使用450 nm LED和較少量的溶劑的優化方法顯著增強了C-N耦合,並在兩天內獲得產率為92%。

圖3 評估不同的耦合方案

最後,作者研究了鎳黑的沉積是否會改變CN-OA-m的光催化活性,以影響其循環性。在使用白光(RGB)LED將吡咯烷與4-溴苯甲酸甲酯偶聯的過程中,反應混合物變為棕綠色。當異質PRC被回收時,產品量顯著減少。當未向回收的含有沉積Ni CN-OA-m材料中添加NiBr2·3H2O時,僅觀察到痕量的C-N偶聯產物。此外,在五次循環實驗中,黃色的PRC變成了深綠色變成黑色,並且沉積的Ni量增加到61 mg/g。在520 nm波長(方法B)下,模型反應需要48 h才能完全轉化。光催化劑在五次循環實驗中並未失去催化活性,並且以黃色固體的形式被回收,含有較少量的沉積鎳(39 mg/g)。兩次回收研究的CN-OA-m的STEM均顯示,使用白色LED進行的實驗中CN-OA-m的鎳附聚物數量巨大(鎳黑),而從使用綠色LED回收物中幾乎未檢測到附聚物。

圖4 利用更長的波長減少催化劑的失活

本文信息來源於網絡收集 如有違規 侵權 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新型納米氮化碳光催化劑
    氮化碳是一種基於碳和氮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可見光,並利用光子中存在的能量來催化工業上的化學反應。氮化碳是一種光催化劑,使用可廣泛獲得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前驅體很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異質材料穩定、堅固,並可輕易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氮化碳可以用來替代昂貴且有潛在毒性的金屬基催化劑。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製備高效、長壽命、廉價的光催化劑以推動綠色氫能的普及。成果簡介自2009年氮化碳被首次製備並用於光催化產氫以來,它憑藉簡單的製備方法、優異的穩定性成為了明星光催化劑。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有鑑於此,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等人將不含貴金屬的分子催化劑共價嫁接在氮化碳表面,大大提高了光生電子向活性位點的傳輸速率,並將電子的半衰期提高了1000倍以上,實現了和擔載貴金屬相當的產氫效率,並可維持運行7天以上。這為穩定、高效光催化劑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通用策略。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 基於不同氮化碳載體的單原子非均相催化劑
    為了實現貴金屬的有效利用和催化選擇性,基於貴金屬的單原子非均相催化劑然而,目前氮化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態的GCN上,而其他結構的氮化碳材料,例如在獲得GCN的聚合過程中的眾多中間體,線性蜜勒胺寡聚體(LMO),高度結晶的氮化碳,如聚三嗪醯亞胺(PTI)、聚庚嗪醯亞胺(PHI)等與單原子金屬作用的研究很少。
  • 科學網—讓工業催化劑不再「怕」一氧化碳
    事實上,不僅人怕一氧化碳,工業上用的催化劑也怕它。微量一氧化碳導致貴金屬催化劑「中毒」,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化學工程界。 最近,《自然—納米科技》雜誌發表新研究成果稱,一種新型鉑—碳化鉬雙功能加氫催化劑,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現象發生。該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丁課題組、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員周武課題組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溫曉東課題組合作完成。
  • VOCs催化氧化原理及催化劑失活分析
    在催化燃燒過程中,催化劑的作用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同時使反應物分子富集於催化劑表面,以提高反應速率。藉助催化劑可使有機廢氣在較低的起燃溫度條件下發生無焰燃燒,並氧化分解為CO2和H2O,同時放出大量熱。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失活SCR脫硝催化劑處理技術進展
    SCR脫硝催化劑作為一種耗材,達到使用壽命後將最終變為危險固體廢棄物,需對廢棄SCR脫硝催化劑中金屬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分析了失活SCR脫硝催化劑的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技術,提出了未來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 :光/鎳雙催化體系失活,怎麼破?
    較慢的氧化加成步驟使得活性極高的零價鎳催化劑容易在體系裡面聚集形成「鎳黑」,從而使催化劑失活。對於電催化反應體系,可以通過添加聯吡啶配體穩定零價鎳,從而避免這些「鎳黑」的形成。但是,對於光催化體系,添加配體的手段往往並不可行。
  • 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研究背景 利用光催化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使大部分有機汙染物降解為小分子無機物,亦可利用光催化技術分解水製備H2,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能源,因而光催化技術在近年來被廣泛關注。光催化劑則是光催化技術的核心部分之一。有效的光催化劑不僅需要具有高活性,還需要具有寬的太陽光響應範圍。
  • 高砷煤SCR脫硝催化劑中毒失活研究
    催化劑的化學壽命期一般為24000h(3年),但實際運行過程中催化劑可能因機械坍塌、機組運行異常、化學中毒等出現提前失活狀況。煤中微量元素,如As、Hg、P、Pb等與催化劑接觸,對SCR催化劑性能產生抑制作用,影響機組的整體脫硝水平。本文以燃用霍林河煤種的某電廠(下文稱某電廠)在役催化劑為例,通過一系列理化分析,對催化劑砷中毒失活機理和應對措施進行討論,以期為燃用相同煤質的電廠提供催化劑管理經驗。
  • 浙師大「尋」到新型可見光催化劑:可以治水又能產氫
    浙江在線8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吉 通訊員 繆靜)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環境友好型環境淨化技術,近年來常常被運用於水汙染治理,作為光催化技術的核心,光催化劑性能的高效與否,決定了光催化技術的效能。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新方法實現失活催化劑積碳直接定向轉化
    MTO反應採用分子篩催化劑,但反應過程中分子篩會因積碳而失活,因此需要對分子篩進行頻繁再生以維持系統連續穩定運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葉茂、劉中民院士團隊在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實現了高溫下將失活的SAPO-34分子篩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相關研究成果1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 Nanoscale | 功能化氮化碳材料用於水氧化
    在光、光電催化水氧化體系中,通過形貌控制和與其他半導體複合可對氮化碳能帶進行調整從而提升其吸光能力;通過雜原子摻雜來改善本徵電子結構,增強氮化碳電荷激發屬性;通過元素摻雜,多元半導體或導體介入來增強氮化碳電荷分離、傳輸及遷移能力;調整價帶位置,使氮化碳具有更大的水氧化勢能;水氧化助催化劑修飾來提升反應活性位點數量。
  • 高嶺土複合光催化劑的製備及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半導體光催化劑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顆粒團聚、不易分離回收等問題。將光催化劑負載到載體上可以有效地避免團聚問題,同時能夠增強催化劑的光催化活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