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梯度納米孿晶強化與硬化研究獲新突破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研究組合作,發現增加結構梯度可實現梯度納米孿晶結構材料強度,即加工硬化的協同提高,甚至可超過梯度微觀結構中最強的部分。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科學》。

近來,微觀結構梯度的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程材料中。因其獨特的變形機制,梯度結構材料普遍表現出較好的強度、硬度、加工硬化及抗疲勞性能等。盧磊和高華健課題組的科研人員利用直流電解沉積技術,通過調節電解液溫度,實現孿晶片層厚度和晶粒尺寸沿樣品厚度的梯度變化,獲得結構梯度定量可控的納米孿晶銅材料。隨結構梯度增加,梯度納米孿晶銅強度和加工硬化率同步提高;結構梯度足夠大時,梯度材料的強度甚至超過了梯度微觀結構中最強的部分。

科研人員通過微觀結構分析與分子動力學計算模擬結合發現,梯度納米孿晶銅額外的強化和加工硬化歸因於梯度結構約束而產生的大量幾何必需位錯富集束。這些位錯富集束在變形初期形成,沿梯度方向均勻分布在晶粒內部。這種均勻分布的位錯束結構,與均勻結構材料中隨機分布的統計儲存位錯結構截然不同,具有超高位錯密度的位錯富集束在變形過程中,通過阻礙位錯運動、有效抑制晶界應變局域化,從而提高梯度納米孿晶結構的強度和加工硬化。

梯度納米孿晶強化的概念結合了多尺度結構梯度,進一步提高了材料強度極限,並為發展新一代高強度/延性金屬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沈春蕾 劉言)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u1925

《中國科學報》 (2018-11-2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金屬所《Science》: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以上小程序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來源 | 金屬研究所            編輯 | 化學加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研究組合作在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科學家實現梯度納米孿晶金屬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同步提高
    梯度納米結構是指材料的結構單元尺寸(如晶粒尺寸或層片厚度)在空間上呈梯度變化,從納米尺度連續增加到宏觀尺度。自然界中這種梯度結構無處不在。近來,微觀結構梯度的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程材料中。鑑於其獨特的變形機制,梯度結構材料普遍表現出較好的強度、硬度、加工硬化及抗疲勞性能等。
  • 盧磊、高華健今日Science長文:梯度納米孿晶實現超級強化
    美東時間2018年11月1日,最新一期Science在線發表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磊組和布朗大學高華健組合作的研究長文,報導梯度納米孿晶實現超級強化的最新發現及其原子尺度機制。 讓工程材料更強更韌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永恆追求。
  • 科學家發現納米孿晶銅的極值強度和超高加工硬化效應
    、丹麥Risφ國家實驗室的黃曉旭博士合作研究的成果,他們利用共格孿晶界獨特的穩定界面結構獲得了具有超細特徵尺寸的納米結構金屬,並發現減小孿晶片層厚度將增加材料的強度。這一發現表明當純金屬的特徵尺寸降低至納米量級時,由於塑性變形機制的變化會導致極值強度的出現,同時表現出一般金屬材料所不具備的超高加工硬化效應。評審人認為作者在利用納米孿晶強化材料本質方面獲得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不但豐富和拓寬了人們對納米尺度材料塑性變形的本質的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發展高性能納米結構材料及其應用提供了重要線索。普通多晶體金屬材料的強度通常隨晶粒尺寸的減小而升高。
  • 科學網—在納米鋁孿晶變形領域獲進展
    本報訊(通訊員畢曉楠 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團隊及合作者,採用磁控濺射方法製備了納米結構的鋁/非晶氮化鋁多層膜
  • 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發現
    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發現
  • 《科學》:我國學者金屬材料研究獲新發現
    《科學》:我國學者金屬材料研究獲新發現
  • 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獲百萬美元獎金!團隊發現新型納米結構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研究團隊發現兩種新型納米結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南都記者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力學所等在多級結構高強高韌金屬動態變形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如何突破金屬強度和塑性的對立是力學和材料交叉學科面臨的挑戰。均勻結構由於其結構均勻,動態變形和剪切帶演化機理相對成熟,但缺乏加工硬化能力,在動態條件下缺乏均勻塑性。近年來研究表明,多級結構是高強度金屬突破其塑性瓶頸的一個重要途徑。  多級結構在準靜態條件下具有優於均勻結構的力學性能,那麼其在動態條件下是否同樣具有優越的力學性能?各級結構及其協調變形如何影響動態力學性能?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評審人認為,作者在利用納米孿晶強化材料本質方面獲得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不但豐富和拓寬了人們對納米尺度材料塑性變形的本質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發展高性能納米結構材料及其應用提供了重要線索。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
    新華社石家莊5月21日電(記者 齊雷傑)記者21日從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處獲悉,日前,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多種優良特性,未來有望成為鋼鐵行業廣泛應用的新一代刀具材料。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中科院金屬所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
  • 砒霜治癌症、提高銅性能、開創數學新領域:他們獲科學大獎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納米孿晶純銅的強度和導電性研究
    孿晶界阻礙位錯運動已在納米晶體銅變形過程的原位電鏡觀察研究中得到證實11。因此,孿晶可以看作是位錯運動的內部障礙,此作用與晶界的強化作用相似。 綜上所述,孿晶界可以有效地阻礙位錯的運動,實現金屬強化,當孿晶片層寬度細化至納米量級時,銅的強度顯著提高,拉伸強度高達1GPa,拉伸塑性超過 10%。材料的強度及拉伸塑性均隨著孿晶界密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
  • 盧柯彭實戈分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剛剛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