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孿晶純銅的強度和導電性研究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眾所周知,工業應用中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然而,在常規金屬材料中這兩種性能往往相互牴觸,不可兼得。如圖1所示。純金屬(如銀、銅等)具有很高的導電率,但其強度極低(均小於100MPa)。通過多種強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屬的強度,如合金化(添加合金元素),晶粒細化或加工強化,但這些強化技術往往導致金屬材料電導率的大幅度降低。其原因在於這些強化技術本質上是在材料中引入各種缺陷,如晶粒細化引入更多晶界,加工強化引入大量位錯,這些缺陷會顯著增大對電子的散射,從而降低導電性能。所有這些強化方式均引入各種缺陷,因而也增加了傳導電子在這些缺陷上的散射,使金屬的電阻增大[1-3]。因此,實現金屬材料的高強度和高導電性是一項長期以來有待解決的重大科學難題。

孿晶界是一種特殊的共格晶界,它能像常規晶界一樣有效地阻礙位錯運動[4,5],但它對電子的散射能力比常規晶界小一個量級。因此,如果在金屬中獲得高密度的孿晶界,將可能有效提高金屬的強度而對其導電性能影響很小。孿晶結構在自然界中並不罕見,它可以通過塑性變形、相變、退火以及其它物理化學過程在許多金屬或合金中形成。

本研究採用脈衝電沉積技術製備具有高密度生長孿晶的高純銅(99.998%)。電解液為CuSO4,基板為鍍有Ni-P非晶態合金的鐵板。峰值電流為0.5 A/cm2,pH 值為1。其它工藝參數詳見文獻[6]。

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所得到的樣品由呈隨機取向的不規則形狀的晶粒構成(大多呈現出類等軸晶形狀),高密度的生長孿晶將亞微米級的晶粒分割成在厚度上呈納米量級的孿晶/基體片層狀結構。高分辨電鏡觀察表明,大多數孿晶界是完全共格的,與X射線衍射分析所顯示的樣品無微觀應變的結果相一致,在大多數孿晶中並未發現晶格位錯。升溫試驗表明,當等溫退火溫度高於250℃時(保溫時間約300秒)孿晶膜開始變厚(長大)。

將製得的銅薄膜樣品(厚約16-25μm)在室溫下進行單向拉伸試驗,其屈服強度高達900 MPa,斷裂強度達到1 068 MPa,此強度值比粗晶銅(晶粒尺寸>100μm)的強度高一個數量級,也高於已報導的納米晶體純銅樣品的強度值78。該樣品的彈性應變(10-2)與單晶銅相當9,遠高於粗晶銅的彈性應變(10-4)。該樣品呈現出較強的拉伸塑性,斷裂延展率達13.5%,遠大於納米晶體純銅的塑性(<3%)10。塑性變形階段有輕微硬化,表明在斷裂前的塑性應變過程中有晶格位錯增殖。

圖2為沉積態的納米孿晶銅樣品與粗晶銅的電阻率-溫度曲線。在70 K以上,兩種樣品的電阻率均隨溫度降低而線性下降;低於70 K時,由於在此溫度範圍內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起主導作用,溫度與電阻率不再線性相關。在整個溫度區間內納米孿晶銅的電阻率與粗晶銅非常接近,重複試驗表明,納米孿晶銅的室溫導電率為96.9±1.1% IACS,比無氧高導純(OFHC)銅的導電率高不足5%。在室溫測量的納米孿晶銅及粗晶銅的電阻溫度係數均與OFHC銅的文獻1值相吻合。兩種樣品剩餘電阻的差異為6.8±1.0×10-10Ω·m,表明在納米孿晶樣品中存在亞微米級尺寸晶粒及超細的亞結構(納米孿晶膜)。作為比較,在同樣條件下測量了由磁控濺射法製備的納米銅膜(常規晶界,晶粒尺寸為15nm)的電阻率(圖2)。該樣品的電阻率在整個溫度範圍內比納米孿晶銅樣品的值至少要高一個量級。

金屬中的各種晶體缺陷均是傳導電子的散射源,增加缺陷將導致電阻增大。金屬的電阻(ρtotak)由熱振動所產生的電阻(ρt)、雜質引入的電阻(ρi)以及諸如位錯和晶界等晶格缺陷所產生的電阻(ρd)三部分組成,即Matthiessen規律:

ρtotak =ρt +ρi +ρd

比較沉積態納米孿晶銅與粗晶銅的電阻可見兩者的唯一差異存在於晶格缺陷一項。由於兩種樣品位錯密度的差異可以忽略,納米孿晶銅的電阻增量可歸因於晶界和孿晶界的貢獻。

為了理解樣品的高強度,我們改變沉積工藝參數以製備出具有不同孿晶密度、同時保持樣品的純度、平均晶粒尺寸及結構不變的一系列樣品。用這些樣品進行拉伸試驗,發現樣品的強度隨其中的孿晶密度的降低而降低,表明孿晶界具有明顯的強化作用。這種強化作用來源於孿晶界對位錯運動的阻礙作用。孿晶界阻礙位錯運動已在納米晶體銅變形過程的原位電鏡觀察研究中得到證實11。因此,孿晶可以看作是位錯運動的內部障礙,此作用與晶界的強化作用相似。

綜上所述,孿晶界可以有效地阻礙位錯的運動,實現金屬強化,當孿晶片層寬度細化至納米量級時,銅的強度顯著提高,拉伸強度高達1GPa,拉伸塑性超過 10%。材料的強度及拉伸塑性均隨著孿晶界密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在強度顯著提高的同時,材料的電導率幾乎不變,與無氧高導銅相當(97%IACS),其強度與電導率關係如圖1所示。

納米孿晶結構也可通過其它途徑(如塑性變形及相變等)在各種金屬及合金中形成。因此,利用納米孿晶獲得超高強度高導電性金屬及合金不但為材料的強化技術和高強高導材料的研製提供了一個新途徑,而且有潛在的工業應用前景。

Science報導了此項成果,評審人認為利用納米尺寸孿晶實現純銅的超高強度和高導電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突破,這是其它任何強化技術無法達到的,它再次用極為漂亮的實驗結果演示,通過在納米尺度上的結構設計可以從本質上優化材料的性能和功用。利用納米孿晶獲得超高強度高導電性銅不但為材料的強化技術和高強高導材料的研製開闢了一個新領域,而且將對相關工業應用領域產生重要推動作用,如超導磁鐵技術、電力傳輸系統、機電裝備及微機電系統等。此項成果也將對納米材料技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 Brandes E A, Brook G B. Smithells Metals Reference Book,Butterworth-Heinemann, Linacre House, Jordan Hill, Oxford

OX2 8DP, (1998).

2 Anderws P V, West M B, Robeson C R et ak. The effect of

grain boundaries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polycrystalline

copper and aluminium. Phil. Mag., 1969, 19 (161): 887-898.

3 Pry R H, Hennig R W. On the use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s a

measur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n copper. Acta Metal., 1954, 2

(3): 318-321.

4 Christian J W, Mahajan S. Deformation Twinning. Prog. Mat.

Sci., 1995, 39 (1): 1-157.

5 Dahlgren S D et ak. Thin Solid Films, 1977,40:345.

6 Lu L, Shen Y F, Chen X H et ak. Ul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copper. Science, 2004, 304 (5 669):

422-426.

7 Sanders P G, Eastman J A, Weertman J R. Elastic and tensile

behavior of nanocrystalline copper and palladium. Acta Mater.,1997, 45 (10): 4 019-4 025.

8 Wang Y, Chen M, Zhou F et ak. High tensile ductility in a

nanostructured metal. Nature, 2002, 419 (6 910): 912-914.

9 Brenner S S. Tensile strength of whiskers. J Appl Phys, 1956,27 (12): 1 484-1 491.

10 Koch C C, Morris D G, Lu K et ak. Dutility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MRS Bull, 1999, 24 (2): 54-58.

11 Youngdahl C J, Weertman J R, Hugo R C et ak. Deformation

behavior in nanocrystalline copper. Scripta Mater, 2001, 44

(8): 1 475-1 47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納米孿晶純銅的強度和導電性研究

(金屬研究所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 瀋陽 110016)

摘要 強度和導電性是金屬材料兩個至關重要的性能,但往往顧此失彼,不可兼得。本研究提出利用納米尺寸孿晶實現金屬強化,以期獲得高強度和高導電性。實驗採用脈衝電解沉積技術製備出具有高密度納米尺寸孿晶的純銅薄膜,其拉伸強度達1 068 MPa,是普通純銅的10倍以上,並且室溫電導率與無氧高導銅相當(97% IACS)。系統研究了孿晶片層厚度對樣品性能的影響。

成果與應用

A Study on Uk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Ekectricak Conductivity in Copper

Lu Ke

(Shenya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AS, 110016 Shenyang)

Methods used to strengthen metals generally cause a pronounced decrease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 that a tradeoff must be made between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We synthesized pure copper samples with a high density of nanoscale growth twins. They showed a tensile strength of 1068 MPa, which is about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oarse-grained copper, while retain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omparable to that of pure copper(97%IACS). The effect of twin lamella thickness on the samples properties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Keywords metallic materials, strength, conductivity, nano-meter twins

盧 柯 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1965年出生於甘肅省,1985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1988及1990年分別獲金屬研究所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金屬納米材料及亞穩材料等研究,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申請及授權專利20餘項,20餘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相關焦點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工業中應用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 「納米孿晶純銅極值強度的形成機制」入選2009年度中國基礎研究...
    1月13日,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開展的「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的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磊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與盧柯研究員、丹麥Risφ國家實驗室黃曉旭博士合作的研究成果「納米孿晶純銅極值強度的形成機制」榜上有名。
  • 盧柯:「納米材料」研究深化了對晶格熱穩定性的認識
    研究內容包括納米材料的製備科學、結構性能關係、結構穩定性等,涉及材料實驗技術和計算模擬等。 盧柯博士與德國馬普金屬所的合作始於1991年。1991年9月至1993年4月間盧柯博士在中科院—馬普學會合作交流協議的資助前往德國Stuttgart在馬普金屬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合作者為Predel教授和R·Lück博士,主要開展非晶態合金向納米晶體轉變的相變動力學和熱力學過程研究。
  • 強度超越芳綸、導電性首次突破10MS/m的碳納米管纖維
    強度超越芳綸、導電性首次突破10MS/m的碳納米管纖維 發表時間:2020/9/17
  • 《Carbon》:史上最強碳納米管纖維!強度超越凱夫拉,導電性首破10...
    研究者所製得的 CNTFs的抗拉強度為4.2 GPa而凱夫拉為3.6 GPa 。 CNTFs的導電性提升到10.9MS / m,這是CNT纖維第一次突破MS / m ,按照質量標準,該纖維的導電性約為銅的80%。
  • 強度超越凱夫拉、導電性首次突破10MS/m的碳納米管纖維
    但現在有這樣一種材料,強度勝過凱夫拉,導電接近銅的80%的纖維,兼具硬度和導電,沒錯,這樣的材料已經誕生了。它不但性能優越,而且靈活性極好,重量輕,它就是碳納米管纖維(CNTF)。由於溶液紡絲工藝將纖維生產與碳納米管的生長分離開來,它允許原始碳納米管縱橫比和CNTF性能之間有明確的關聯。碳納米管原料的性能與宏觀纖維的性能之間的基本聯繫為CNTF的發展指明了前進道路:即高結晶度、高縱橫比和低雜質的CNTs。
  • 美國研發強度大/導電性強的碳納米管纖維 可用於汽車/航空航天
    萊斯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實驗室工程師Matteo Pasquali表示,已經研發出迄今為止強度最大、導電性最強的纖維,而且通過採用溼法紡絲工藝由長碳納米管制成。(圖片來源:萊斯大學)在該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溼法紡絲製成的碳納米管纖維可以給醫療和材料應用等帶來突破。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2017-01-15 10:33 來源: 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研究人員表示,合成層狀電子晶體導電性能甚至優於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電池電極、電子發射裝置以及化學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上。電子晶體屬於由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但其負電「離子」完全由電子取代,這些電子質量很小且不會呆在某個固定位置,而是到處游離,偶爾與其他電子交換位置,行為表現更像電子氣體。這種特性賦予電子晶體高度電子移動和快速導電等性能。
  • 新納米片材料導電性可控制
    創新連線·日本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和筑波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具備導電性的新納米片材料,僅由硼和氫構成。材料中的氫原子呈特殊排列方式,這種結構會引起分子吸附,從而改變導電性。這種新材料重量輕、柔韌性好,而且其導電性可控制,有望應用於可穿戴電子器件及新機理的傳感器等。 研究成果表明,可通過有機分子的吸附控制導電性,這被認為是硼化氫納米片的主要特徵之一。利用該特點,有望實現導電性納米片材料在器件領域的全新應用,比如分子響應性傳感器材料和催化劑材料等。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納米半導體摻雜鋁大大提高導電性
    納米電子學又前進了一步。一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微結構物理學研究所參與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可以用來製作具有非常強導電性矽納米線的效應:利用鋁作為催化劑生成這類納米線。科學家們發現,矽在這一過程中吸收的鋁,大大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 《Carbon​》:史上最強碳納米管纖維!強度超越凱夫拉
    研究者所製得的CNTFs的抗拉強度為4.2 GPa而凱夫拉為3.6 GPa。CNTFs的導電性提升到10.9MS / m,這是CNT纖維第一次突破MS / m,按照質量標準,該纖維的導電性約為銅的80%。
  • [多圖+視頻]科學家發現全新碳納米纖維 具備如同金屬的高導電性
    科學家於1991年發現了碳納米管(CNT),跟一般的導電物質相比,其導電性能大大優於後者,當其重量為一般導電物質的1/6時,其導電性就能達到了一般導電物質的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原標題: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
  • 日本開發成功導電性更加優良的新型碳納米管
    日本信州大學研究小組在碳納米管中成功植入結晶性硫原子鏈,製成導電性更加優良、在空氣中更加穩定的新型碳納米管。研究小組在真空中使硫原子蒸發,再將其導入1納米左右的碳納米管中形成結晶性硫原子鏈。經X光觀測,在稍粗的碳納米管中結晶性硫原子鏈呈Z字形排列;在稍細的碳納米管中呈直線形排列,均具備導電性能。    據介紹,製成的新型碳納米管導電性能更加優良,且在300度以下的空氣中呈現穩定狀態。該成果可用於納米級微型導線的製作和能量儲存等廣泛領域。
  • 強度超越芳綸的碳納米管纖維將成為新一代新型高強度纖維材料
    據悉,研究者所製得的碳納米管纖維的楊氏模量為260GPa,平均斷裂伸長率為3.5%,抗拉強度為4.2GPa 研究者通過比較該碳納米管纖維與碳纖維、直接紡絲碳納米管纖維、聚合物纖維和金屬的性能發現,本實驗製備的碳納米管纖維將商用碳纖維的抗拉強度和直接紡絲碳納米管纖維類似金屬的導電性完美結合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碳納米管根據不同的特徵分為不同的類別,商業化角度通常按管壁的層數和導電性對其進行分類。按照碳管的層數,碳納米管可以分成單壁碳納米管和多壁碳納米管;就其導電性而言,碳納米管可以是金屬性的,也可以是半導體性的,甚至在同一根碳納米管上的不同部位也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導電性。因而根據導電性質的差異可將其分為金屬型碳納米管和半導體型碳納米管。
  • 超輕石墨烯和陶瓷超材料具有高強度導電性和隔熱性能
    一種新型的輕量級,阻燃和超彈性的「超材料」已被證明具有高強度,導電性和隔熱性能,表明從建築物到航空航天的潛在應用。該複合材料將稱為氧化鋁的陶瓷納米層與石墨烯結合在一起,石墨烯是極薄的碳片。儘管陶瓷和石墨烯都很脆,但是這種新型超材料具有蜂窩狀微觀結構,可提供超彈性和結構堅固性。超材料具有納米級或十億分之一米級的特徵,圖案或元素,可為各種潛在應用提供新的特性。石墨烯在暴露於高溫下通常會降解,但是陶瓷具有很高的耐熱性和阻燃性,這些特性可用作飛機的隔熱罩。
  • 特斯拉研發新型鋁合金 具有強度高、導電性強的特點
    特斯拉研發新型鋁合金 具有強度高、導電性強的特點 來源:快科技 • 2020-02-12 12:12:35 對於特斯拉來說,他們希望通過在材料入手,從而減輕車的重量,同時也不要以失去安全性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