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屬所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本報訊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約90%金屬構件的失效均由疲勞斷裂引起,其原因是材料在循環加載過程中微觀結構不斷變化、遭受嚴重且不可逆轉的累積損傷,從而導致材料循環硬化或軟化直至最終失效。

金屬材料的非穩定循環響應及疲勞壽命強烈依賴於其疲勞歷史,實際複雜循環載荷服役條件下金屬構件的疲勞失效和壽命預測更加困難。因此,抗疲勞損傷材料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就是如何減小或抑制循環變形過程中微觀結構局域化和不可逆損傷。

金屬所科研人員利用電解沉積技術成功製備了塊體擇優取向納米孿晶純銅樣品,通過傳統拉—壓變幅應變控制疲勞實驗研究了該樣品的循環應力—應變響應。結果表明經過上萬次循環加載變形之後,納米孿晶金屬的塑性變形是完全可逆的且幾乎沒有累積損傷,表現出一種獨特的與歷史無關的穩定循環響應特徵。這種具有獨特的穩定循環響應特徵和有限累積損傷的納米結構為發展抗疲勞損傷的高性能工程金屬材料提供了新思路。(沈春蕾 劉言)

《中國科學報》 (2017-11-06 第5版 創新周刊)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發現 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人民網瀋陽11月3日電(蔣山)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著名的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與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計損傷非常有限。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金屬所納米孿晶金屬形變機制的定量電子顯微學研究獲進展
    納米孿晶金屬以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導電性受到廣泛關注,該材料的變形行為是材料學家長期關注的問題之一。作為一類大角度晶界,共格孿晶界能夠強烈地阻礙位錯的運動,提高材料的強度,一般來說孿晶片層厚度越小,納米孿晶材料的強度也應該越高。
  • 揭示孿晶輔助納米晶粒生長機制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張廣平帶領團隊,通過對納米尺度金屬薄膜疲勞加載下晶粒長大行為的原子尺度研究,揭示了「孿生輔助納米晶粒長大
  • 金屬所《Science》: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研究組合作在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周刊(2018年11月2日在線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AOP) on Science's website)。
  • 金屬所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
    金屬所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 2019-04-02 金屬研究所 【字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院士盧柯、研究員李秀豔在這一問題上取得新的進展。他們發現對於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Cu、Ag、Ni樣品,準靜態拉伸變形時,隨著晶粒尺寸從亞微米減小至納米量級,晶界遷移先逐漸增強,而當晶粒尺寸小於臨界值時,晶界遷移逐漸受到抑制,這一結果顛覆了傳統的認識,與其在納米晶熱穩定性晶粒尺寸反常效應的相關發現一致。
  • 研究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新聞—科學網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
  • 快速升溫實現納米晶界「熱弛豫」—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實現梯度納米孿晶金屬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同步提高
    梯度納米結構是指材料的結構單元尺寸(如晶粒尺寸或層片厚度)在空間上呈梯度變化,從納米尺度連續增加到宏觀尺度。自然界中這種梯度結構無處不在。近來,微觀結構梯度的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程材料中。鑑於其獨特的變形機制,梯度結構材料普遍表現出較好的強度、硬度、加工硬化及抗疲勞性能等。
  • 《自然》:孫軍等發現金屬孿晶變形的強烈晶體尺寸效應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然而,在常規金屬材料中這兩種性能往往相互牴觸,不可兼得。純金屬(如銀、銅等)具有很高的導電率,但其強度極低(均小於100MPa)。通過多種強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屬的強度,如合金化(添加合金元素),晶粒細化或加工強化,但這些強化技術往往導致金屬材料電導率的大幅度降低。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部繼續開展了不同金屬材料退火孿晶界面的疲勞損傷行為研究,在退火孿晶界面的疲勞損傷行為方面觀察到一些新的實驗證據,為理解金屬晶體材料的疲勞損傷物理本質與強韌化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關於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的主要結果可歸納如下: 1.
  • 【光明日報】中科院金屬所:納米金屬強度或可大幅度調控
    晶粒尺寸相同的納米材料,其硬度可以通過調控晶界穩定性而大幅度變化,既可硬化也可軟化。3月26日,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稱,由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研究出的這一成果,發表於3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上,為科學家大幅度調控納米金屬的強度提供了可能。
  • 科學家發現納米孿晶銅的極值強度和超高加工硬化效應
    1月30日,《科學》報導了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磊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與盧柯研究員、丹麥Risφ國家實驗室的黃曉旭博士合作研究的成果,他們利用共格孿晶界獨特的穩定界面結構獲得了具有超細特徵尺寸的納米結構金屬,並發現減小孿晶片層厚度將增加材料的強度。
  • 科學網—在納米鋁孿晶變形領域獲進展
    本報訊(通訊員畢曉楠 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團隊及合作者,採用磁控濺射方法製備了納米結構的鋁/非晶氮化鋁多層膜
  • 中科院金屬所製備超雙親聚氨酯海綿—新聞—科學網
    近期,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隋國鑫和副研究員劉冬豔的指導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協同作用,通過浸塗法獲得超雙親聚氨酯海綿。該超雙親海綿對水和油類的接觸角為零度,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附水和油。該項成果為製備具有特殊浸潤性能的多孔彈性材料及其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催化劑載體和智能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有望獲得應用。 該研究成果已在《先進材料界面》(Adv. Mater.
  • 科學網—梯度納米孿晶強化與硬化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研究組合作,發現增加結構梯度可實現梯度納米孿晶結構材料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