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刊:「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2020-09-20 材料material

通過電化學方法將CO還原為增值產品,有望實現可再生的能源存儲。在CO電還原過程中,銅可以將CO轉化為多碳(C2+)產品。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研究了具有豐富雙晶結構的高晶格無序Cu3N可作為CO還原的前驅體電催化劑。相關論文以題為「In Situ Topotactic Transformation of an Interstitial Alloy for CO Electroreduction」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002382


CO電合成C2+產品是一種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與需要高溫高壓的傳統化學過程相比,CO的電化學還原在環境運行條件下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並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有多種高效的電催化劑可以將CO2還原為CO,但C2+產品的生產效率很低。最近發現串聯策略可以提高C2+產物的活性和選擇性,注意的是CO是CO2還原反應(CO2RR)中的關鍵反應中間體。CO不可避免的解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直接CO2RR對C2+產物的活性和選擇性。


迄今為止,銅基材料被認為是將CO2和/或CO轉化為C2+產品的最佳催化劑(如乙醇、醋酸酯、乙烯和丙醇)。然而,傳統的銅電極由於CO2/CO的質量傳輸限制和與之競爭的析氫反應(HER),生產速率低,法拉第效率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晶體缺陷,如晶界、晶格位錯,顯著提高了CO/CO2還原的活性。這些晶格缺陷以不飽和配位位點的存在為特徵,可能會增加CO的結合能,從而增加吸收CO的濃度。它們的存在可以通過穩定相應的*C2中間體,如*OC-COH、*C-CO和*HC-CO,進一步降低了碳碳偶聯反應的能壘,最終提高CO/CO2RR的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如何獲得高缺陷、高活性的銅催化劑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銅常採用面晶立方(fcc)結構,在成核和生長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傾向形成位錯、孿晶和堆積缺陷等擴展缺陷。儘管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控制納米晶體的晶體結構仍然是一個挑戰,因為缺乏一個定量的旋鈕來控制它們的成核和生長。


在本工作中,研究者通過控制氮化銅(Cu3N)納米晶的生長速率成功地製備了具有豐富孿晶結構的氮化銅(Cu3N)納米晶。在低生長速率下,銅原子在表面遷移並以獨特的對稱性在晶體層面上組裝,使表面總能量最小化。當生長速率增加時,由於原子的加入速率超過擴散速率,晶體的生長受動力學控制。因此,缺陷豐富的種子向各向異性生長並演化為低對稱結構的納米晶體。具有豐富孿晶結構的獨特Cu3N納米晶體的形成將受到動力學控制,而不是熱力學控制。在接下來的電活化過程中,Cu3N前驅體催化劑被還原為金屬Cu。由於金屬/非金屬間隙合金獨特的結構和間隙氮原子的緩慢釋放,所獲得的Cu催化劑繼承了母體Cu3N中存在的晶格位錯,從而使其在CORR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在流動電池系統中,在電流密度為727 mA cm-2的情況下,該去硝化催化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過90%的C2+法拉第效率。使用帶有固態電解質(SSE)的膜電極組裝(MEA)電解槽,在陰極和SSE-安全層出口,得到了17.4 vol%的乙烯流和濃度為1.45 M的液體流,以及230×10-3 M C2+的產物。


圖1 Cu3N-HDD和Cu3N-LDD納米粒子的形成與表徵。


圖2 銅催化劑顆粒的形成過程及分析。


圖3 原位生成不同Cu催化劑的形成及結構表徵。


圖4 不同電解槽構型下Cu-HDD、Cu-LDD和Cu-NC催化劑在CORR中的性能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


綜上所述,研究者通過調節晶體生長動力學成功地製備了孿晶結構密度可控的氮化銅(Cu3N)納米晶。通過Cu3N的原位還原和伴隨氮的釋放得到的銅電催化劑在拓撲轉移過程中繼承了其母體結構的結晶度缺陷,即晶格位錯密度受控。當無電解的MEA電解槽進一步採用多孔陽離子交換樹脂作為固態電解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時,就可以獲得高濃度的氣體和液體C2+流,從而朝著商業上可行的CO電解槽的最終目標邁進。(文:水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Adv Mater》「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在CO電還原過程中,銅可以將CO轉化為多碳(C2+)產品。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研究了具有豐富雙晶結構的高晶格無序Cu3N可作為CO還原的前驅體電催化劑。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這種高度選擇性的乙烯製備過程幾乎不生成其它碳基副產物(例如C1-C4碳氫化合物和CO2),避免了傳統的費-託合成工藝始終帶來的不良產物弊端。因此,該研究為豐富的工業CO還原高選擇性生產乙烯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文章詳情】電催化CORTE過程很大程度上受催化劑載體疏水性和多孔結構影響。
  •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選擇性電催化劑
    基於選擇性電催化劑組裝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單電池及其組成部分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軍課題組的研究者們轉換研究思路,從製備選擇性催化劑的角度考慮克服DMFC中的甲醇滲透問題,以期降低或擺脫對質子膜的依賴。選擇性催化劑意味著在DMFC的陰極或陽極使用的催化材料只對陰極或陽極的反應有催化作用,對另一側的反應無活性或活性極低。
  • 氧還原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設計、合金的原位轉變、Cu團簇、ReS2/CC...
    該策略已成功地應用於其他過渡金屬系統,並進一步發現了活性和選擇性都得到有效改善的合金催化劑。此外,還對碳基材料的介觀結構設計和雜原子摻雜策略進行了綜述,與完整的碳位點相比,它們顯著提高了H2O2的生產效率。最後,簡要展望了將已開發催化劑從實驗室規模測試轉移到試點工廠運營的未來方向和相關挑戰。
  • 納米催化劑可高選擇性將CO2轉化為CO
    科技日報訊 (王建偉 記者馮國梧)天津工業大學尹振博士利用鈀銅雙金屬納米電化學催化劑高選擇性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該項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納米能源》上。二氧化碳的電催化轉化,即通過輸入電能並且在催化作用下將其還原生成化學品和燃料。
  • 銅-分子催化劑直接八電子電還原硝酸鹽合成氨
    該過程的需要高能量的輸入,這推動了在環境條件下通過氮(N2)-水反應合成電化學NH3的研究。然而,由於惰性N≡N鍵和N2的超低溶解度,這種低成本工藝的未來受到產率低和選擇性差的影響。而直接從非N2來源獲得NH3可以規避這些挑戰。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本文構築一反應系統:在銅奈米在線修飾不同程度的銀,來探討金屬修飾對於銅系催化劑的二氧化碳還原選擇性的影響。使用一系列的原位表徵技術(X射線吸收光譜、X射線繞射、拉曼光譜),本課題組發現經由適當的金屬修飾,該銅銀雙金屬催化劑會於反應中進行結構重組產生銅銀合金,而該合金化過程會進而優化整體催化劑的d能帶中心,引導整體催化反應傾向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弱化析氫反應)並高選擇性地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為甲烷。
  • 碳載非貴金屬、原子級分散催化劑、晶格應變、鈷硫化物/氮化物
    Pt仍然是已知最有效的HER電催化劑。因此,有必要找到在實際應用中使Pt利用率最大化的方法。在此,北京化工大學王峰/張正平團隊展示了一種在環境溫度和壓力下通過光活化合成RuCeOx負載的、選擇性負載原子Pt(0.49 wt. %)(表示為Pt/RuCeOx-PA)的簡便策略。
  • 新型光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變身能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孫永福教授、謝毅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具有雙金屬活性位點的超薄納米片催化劑,並實現了其對二氧化碳光還原產物高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能源》上。  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引發的溫室效應,是當前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研究中獲進展 2020-03-1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通過SOSI調控表面氧將燃燒催化劑轉化為選擇性脫氫催化劑
    這些特點使MnOx/CeO2-SOSI催化劑在ODHP中同時表現出高活性和高選擇性,性能優於一般的錳氧化物催化劑,甚至超過了具有實際應用前景的釩催化劑。由於這些特點,MnOx/CeO2-SOSI催化劑在ODHP中擁有出色的活性和丙烯選擇性,甚至優於氧化釩催化劑。研究盲點:錳氧化物催化劑由於其高氧化活性通常被用作燃燒催化劑,傳統的丙烷氧化脫氫催化劑雖然選擇性較高,但由於缺乏活性氧物種活化丙烷從而導致活性較低。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國產高選擇性銀催化劑工業化應用
    本報訊 近日,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研製的高選擇性YS-8810銀催化劑在上海石化2號乙二醇裝置順利完成一周年考核,催化劑選擇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催化劑活性和乙二醇產品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擁有了自主開發和生產高選擇性銀催化劑的能力,擁有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氧乙烷/乙二醇核心技術。
  • Nature Catalysis:空前的電催化析氫活性!應變誘發銅鐵礦型氧化物...
    Lotsch教授報導了在應力作用下的一系列銅鐵礦型氧化物在酸性介質中用於電催化析氫的最新成果。在PdCoO2中,應變下的Pd原子子晶格作為一個模板,可在還原條件下生長為具有拉伸應變的Pd覆蓋層。表面改性範圍可達400 nm,並使交換電流密度增大,Tafel斜率降至38 mV dec−1,過電位η102表面原位形成的活性β-PdHx相具有更高的穩定性。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
  • 氮化鈦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選擇性電化學反應
    ,大幅提高鉑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成為許多研究的焦點。最近,韓國科學家Hyunjoo Lee教授領導的團隊成功製備出了鉑的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為鉑提供一種理想的最小化結構,並顯示出優異的催化活性。
  • 碳經濟:電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具有成本效益的乙醇
    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電催化劑據Argonne高級化學家和UCHicago CASE科學家Di-Jia Liu 所說,由其催化劑產生的過程應有助於循環碳經濟,這需要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這是因為新的電催化劑以非常高的能源效率並且僅用一小部分現有成本即可將CO2和水轉化為乙醇。
  • 【科技日報】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有了高選擇性催化劑
    科技日報合肥4月2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司銳研究員合作,通過構築負載在金屬有機框架MIL-101上的鉑單原子催化劑,揭示出其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金屬-配體相互作用,該相互作用通過調控反應路徑提高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的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表面原子比例和納米顆粒大小的關係要論近年來最火的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絕對是獨樹一幟。每個月都會有新的高質量單原子文章登陸頂刊,近些年橫掃Science, Nature及子刊。想要在這個領域一展拳腳又不知哪兒入局?
  • 催化裂化催化劑詳解
    早期矽酸鋁催化劑的微孔結構是無定形的,即其中的空穴和孔徑是很不均勻的,而分子篩則是具有規則的晶格結構,它的孔穴直徑大小均勻,好像是一定規格的篩子一樣,只能讓直徑比它孔徑小的分子進入,而不能讓比它孔徑更大的分子進入。由於它能像篩子一樣將直徑大小不等的分子分開,因而得名分子篩。不同晶格結構的分子篩具有大小不同直徑的孔穴,相同晶格結構的分子篩,所含金屬離子不同時,孔穴的直徑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