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高選擇性銀催化劑工業化應用

2020-12-01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本報訊 近日,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研製的高選擇性YS-8810銀催化劑在上海石化2號乙二醇裝置順利完成一周年考核,催化劑選擇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催化劑活性和乙二醇產品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擁有了自主開發和生產高選擇性銀催化劑的能力,擁有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氧乙烷/乙二醇核心技術。


        目前,國內有17套採用高選擇性銀催化劑的乙二醇裝置建成投產,生產能力佔國內環氧乙烷/乙二醇總產能的86%以上。然而,這17套裝置使用的高選擇性銀催化劑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


        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堅持走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開發新型高選擇性銀催化劑,在2009年底成功研製出最高選擇性達89%的YS-8810銀催化劑。2011年,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部決定:由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和催化劑分公司共同在上海石化38萬噸/年乙二醇生產裝置上進行YS-8810銀催化劑的工業應用試驗。


        2011年10月20日,YS-8810銀催化劑在上海石化38萬噸/年的乙二醇生產裝置上開車一次成功。隨後,YS-8810銀催化劑經歷了前期馴化、高活穩定、選擇性快速拉升和提高反應溫度選擇性穩步上升四個階段,目前進入平穩運行階段。(尹國海)

 

來源:中國石化報

相關焦點

  • 中科煉化成功使用國產銀催化劑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高選擇性YS-9010K銀催化劑,在中科煉化環氧乙烷/乙二醇(EO/EG)裝置上一次開車成功,打破國內引進EO/EG裝置首次投產必須使用進口銀催化劑的慣例。作為國內單套環氧乙烷產能最大、流程最長的裝置,25萬噸/年環氧乙烷4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採用引進工藝,是中科煉化核心裝置之一。
  • 畢錫和課題組Chem: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
    卡賓誘導的C(sp3)−H鍵插入反應能在無導向基團參與條件下實現高選擇性的C(sp3)−H鍵官能化,是新近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Davies、Pérez、Arnold等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的策略僅限於吸電子基團(EWG)穩定的重氮化合物所生成的高親電acceptor型金屬卡賓(圖1A)。
  • 丁醇/2-丙基庚醇國產催化劑取得成果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向延長石油所屬延安能化公司頒發技術發明一等獎證書,表彰該公司在丁醇/2-丙基庚醇國產催化劑配位體研發與應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丙烯三聚四聚國產化:破局催化劑選擇性
    美國環球油品公司 (UOP)30年代即已開發的固體磷酸/硅藻土催化劑,該催化劑雖被廣泛應用,但是它存在機械強度低、易泥化結塊、再生困難等問題,具有活性、選擇性和強度三者均高及壽命長的磷酸鹽催化劑是方向。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新型硝基芳烴高選擇性還原催化劑
    因此,硝基芳烴選擇性還原生產芳胺類化合物一直以來都是化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之一。其中貴金屬催化劑(Pd、Pt等)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催化性能,但對於硝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功能性官能團,尤其是易還原的取代基團,往往對目標產物表現出極低的選擇性。
  • CO選擇性甲烷化催化劑研究進展
    採用CO選擇性甲烷化反應可將CO去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綜述富氫氣體中CO選擇性甲烷化催化劑研究進展,重點包括Ru基催化劑、Ni基催化劑以及Ru-Ni雙金屬催化劑。CO 選擇性甲烷化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且無需添加反應物,反應生成物甲烷和水均無毒害作用,處理後的 H2可直接用於後續反應。CO 選擇性甲烷化催化劑採用的活性組分有貴金屬及第Ⅷ族過渡金屬,主要包括 Ru 基和 Ni 基催化劑。Ru 基催化劑甲烷化活性高,但價格昂貴,且 Ru 與 CO 易形成 Ru(CO)x 絡合物,導致活性組分流失。Ni 基催化劑甲烷化活性高、選擇性好且價格低廉。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本文構築一反應系統:在銅奈米在線修飾不同程度的銀,來探討金屬修飾對於銅系催化劑的二氧化碳還原選擇性的影響。使用一系列的原位表徵技術(X射線吸收光譜、X射線繞射、拉曼光譜),本課題組發現經由適當的金屬修飾,該銅銀雙金屬催化劑會於反應中進行結構重組產生銅銀合金,而該合金化過程會進而優化整體催化劑的d能帶中心,引導整體催化反應傾向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弱化析氫反應)並高選擇性地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為甲烷。
  • 納米催化劑可高選擇性將CO2轉化為CO
    科技日報訊 (王建偉 記者馮國梧)天津工業大學尹振博士利用鈀銅雙金屬納米電化學催化劑高選擇性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該項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納米能源》上。二氧化碳的電催化轉化,即通過輸入電能並且在催化作用下將其還原生成化學品和燃料。
  • :含有高密度缺陷位點的銀納米線的合成
    近來,西安交通大學金明尚(通訊作者)提出了一種高效合成具有高密度缺陷位點納米材料的方法。文中介紹,使用具有一維孔道結構的分子篩SBA-15做為模板劑吸收銀離子,然後再將銀離子還原成銀,而說的到的銀納米線表面便具有告密的的缺陷位點。利用此種銀納米線做為催化劑催化矽烷轉化,測試得到的轉化頻率(TOF)是目前所有銀催化劑中最高的。
  • 通過SOSI調控表面氧將燃燒催化劑轉化為選擇性脫氫催化劑
    這些特點使MnOx/CeO2-SOSI催化劑在ODHP中同時表現出高活性和高選擇性,性能優於一般的錳氧化物催化劑,甚至超過了具有實際應用前景的釩催化劑。除釩氧化物外,其他金屬氧化物如MnOx和CoOx等通常容易導致丙烷直接燃燒,而不是選擇性的氧化脫氫。雖然硼基催化劑已經被發現在ODHP中有著優異的催化性能,但對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在ODHP 中的應用,以及催化劑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係的認識仍有待加深。 對此,我們提出一種通過結構優化將燃燒催化劑轉化為選擇性氧化脫氫催化劑的策略。
  • 新型光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變身能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孫永福教授、謝毅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具有雙金屬活性位點的超薄納米片催化劑,並實現了其對二氧化碳光還原產物高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能源》上。  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引發的溫室效應,是當前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 【科技日報】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有了高選擇性催化劑
    科技日報合肥4月2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司銳研究員合作,通過構築負載在金屬有機框架MIL-101上的鉑單原子催化劑,揭示出其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金屬-配體相互作用,該相互作用通過調控反應路徑提高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的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
  • 嶗山科研新進展青能所開發出新型硝基芳烴高選擇性還原催化劑
    近日,青島能源所楊勇研究員帶領的低碳催化轉化研究組以儲量豐富、生物兼容性強及環境友好的鐵鹽及竹筍為原料,通過硫原子摻雜策略開發出一條便捷環保、廉價高效的負載型單相黃鐵礦FeS2納米結構催化劑,實現功能性硝基芳烴高度選擇性還原製得苯胺類化物,並表現出目前文獻報導中基於非貴金屬多相催化劑最高的催化活性,且反應條件溫和綠色。相關結果發表在權威期刊ChemSusChem,被選為VIP和期刊封面。
  • 頂刊:「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研究了具有豐富雙晶結構的高晶格無序Cu3N可作為CO還原的前驅體電催化劑。
  • 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概念圖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
  • 【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教授段學志、博士曹約強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Adv Mater》「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研究了具有豐富雙晶結構的高晶格無序Cu3N可作為CO還原的前驅體電催化劑。
  • 國產煤制氣甲烷化技術或促進口替代
    但同時,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也在奮起直追,國產甲烷化工藝和催化劑正在取得越來越多成果。國產技術奮起直追,甲烷化技術開發或呈現進口替代。    甲烷化是煤(或焦爐煤氣)制合成天然氣的關鍵步驟,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通過甲烷化反應生成目標產品甲烷(CH4),副產水(H2O),並產生大量熱量。亞化諮詢認為,甲烷化技術的關鍵指標是催化劑的選擇性、反應活性和壽命,以及工藝熱量的高附加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