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atalysis:空前的電催化析氫活性!應變誘發銅鐵礦型氧化物...

2020-11-22 騰訊網

成果簡介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固體研究所Bettina V. Lotsch教授報導了在應力作用下的一系列銅鐵礦型氧化物在酸性介質中用於電催化析氫的最新成果。在PdCoO2中,應變下的Pd原子子晶格作為一個模板,可在還原條件下生長為具有拉伸應變的Pd覆蓋層。表面改性範圍可達400 nm,並使交換電流密度增大,Tafel斜率降至38 mV dec−1,過電位η102表面原位形成的活性β-PdHx相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研究表明,在應變下形成更穩定的催化活性相,將原位引發高效的電催化劑。

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變暖和化石燃料供應的減少,可持續能源受到更多的關注。一種可行的選擇是以化學燃料的形式存儲間歇性電能,例如氫氣。鹼性電解槽可產生清潔的氫氣,而鹼性電解槽需要恆定且高的電流密度才能穩定運行。在酸性環境下,可以使用更強大、更靈活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池,它可以與風能和太陽能等能源進行結合。電催化析氫反應(HER)中最廣泛使用的催化劑仍然是鉑,這是一種昂貴而稀有的金屬,也容易發生催化劑中毒。因此,研究各種條件下高效、穩定的電催化劑已被確定為能源科學一個關鍵目標。包括HER在內幾種催化反應,應變效應已被認為增強內在活性的核心,如預測和觀察到的Pd覆蓋層。最近,這一概念的範圍被擴大,在基片引起的應變效應或核殼粒子中的直接應變控制,被有效地用於HER,以及氧的釋放反應和氧還原反應。

文章解讀

電化學表徵

與純金屬相比,金屬Pd和Pt基銅鐵礦的一個共同特徵是, A位上具有延伸近鄰距離的固有擴展六方金屬子晶格。該子晶格由一層邊緣共享的MO6(M=Co,Cr)八面體隔開(圖1a),這會引起各向異性的傳輸特性。到目前為止,這些和其它銅鐵礦氧化物已被報告為在鹼性介質中電催化析氧反應的高效電催化劑。此外,銅基和銀基銅鐵礦由於其較大的帶隙而被用作陰極。除AgRhO2和CuCrO2,這些系統的穩定性僅限於鹼性,中性或非還原條件。用循環伏安法、計時電位法和安培法在氫飽和1M H2SO4中進行了分析。圖1b-d中的極化曲線顯示了所有三種材料在前1,000個循環中每個幾何表面區域的未校正陰極電流,它們均以不同的方式提高了效率。所有銅鐵礦的活性都很高,所有系統都需要過電位η10遠小於100 mV。PdCrO2最初需要的超電勢η10約50 mV(圖1b)。隨後,電流密度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而降低並穩定下來。對於類似的負載,PdCoO2最初過電位η10產生50 mV,並在頭1000次循環中不斷改善,降至12±3mV(圖1c,e)。相反,PtCoO2最初的活性低於Pd基材料,並在30-100 周期內迅速提高到類似的PdCoO2活性。隨後,它過電位η10的30-35 mV左右穩定。這在PdCrO2的第一個周期中是明顯可見的(圖1b),在表面氫飽和之前,在RHE電位處已經出現明顯的高活性。在10-1000循環範圍內,表面催化機理隨循環次數的增加而變化,電流趨於穩定。有趣的是,過電位也被催化過程所改變,這反映在Co-基材料的Tafel斜率的減小上(圖1f)。觀察到的η10所描述的活性在氧化物中的演化,與催化劑每表面積j0的活性有關,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並與圖中所示的過電位的趨勢平行(圖1e)。

圖12D MOF@Pt合成及結構表徵

根據報導的工藝製備銅鐵礦PdCrO2、PtCoO2和PdCoO2的多晶粉體。晶體尺寸在 PdCrO2的1-3μm範圍內,PtCoO2的10-30μm和PdCoO2的1mm範圍內(圖2)。隨後將這些微晶壓入碳糊電極中,以研究它們在酸性介質中HER的活性。在PdCoO2上形成富含Pd的表面層,該表面層在經過1000次循環後厚度約為310 nm。事實上,通過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催化後的銅鐵礦表面上獲得了表面轉變的直接證據。通過較重元素的粗糙化和積累表明,PdCrO2沒有顯示任何明顯的腐蝕跡象(圖2a、b),散射電子圖表明PtCoO2的表面被輕微修飾(圖2c,d-e,f)。相反,PdCoO2的表面被強烈修飾,Co溶解和催化性能的變得更強(圖 2g-i)。在光學顯微鏡表明,發生大面積表面改性和變粗糙(圖2g,h)。改性表面上的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圖進一步表明,該最頂層覆蓋層中富集了Pd。Co和O在表面附近溶解後,覆蓋層內裂紋和納米顆粒的形成,表明在剩餘的覆蓋結構中任然存在應變的釋放(圖2j-i)。這些裂紋還可能與催化劑在電催化循環過程中,氫負載和卸載催化劑中有關,從而導致晶格參數的動態變化。

圖2 在1 MH2SO4中電催化HER之前和之後的銅鐵礦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分析

為進一步研究表面改性,如圖3所示,使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來表徵催化之前和之後,所有三種材料各自成分的化合價態。總之,所有原始銅鐵礦的主要元素線都與文獻報導的值很好地吻合。在氧譜(圖3C,f,i)中,在531-532 eV處的O1s信號被認為是表面吸附氧。催化作用後,銅鐵礦M-O相互作用峰在529 eV處的振幅相對於PdCrO2中的表面O1s峰略有降低(圖3c)。對於PdCoO2(圖3d-f)和PtCoO2(圖3g-i),XPS表明Pd和Cr與O在表面的結合有所減少。催化後Co和M-O1s信號完全消失,PtCoO2的動力學稍慢。在催化過程中表面形成Pd(0)或Pt(0)層,這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對共溶解的表徵一致。總結這些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在循環實驗中,PdCrO2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變,而PtCoO2和PdCoO2逐漸失去Co,並最終被還原,形成了各自貴金屬的金屬蓋層。

圖3 XPS光譜

覆蓋層結構和應變分析

將表面腐蝕過程的本質確定為在PdCoO2上還原形成富Pd覆蓋層之後,接著研究為什麼該過程導致HER異常高的活性。老化5分鐘的單晶橫截面薄片既包含覆蓋層,又包含底層材料,如圖4所示。Pd蓋層的厚度約為30 nm,由大小為2-10 nm的Pd納米晶體組成(圖4a-d)。通過EDS光譜對覆蓋層的元素分析表明,覆蓋層主要由Pd組成(圖4e),而Co濃度低於檢測極限(2表面上生長,與電解質直接接觸。在PdCoO2晶體和Pd蓋之間有一個急劇的過渡(圖4b)。觀察到整個覆蓋體積與PdCoO2基板的匹配方向,表明Pd(111)以大塊PdCoO2的c方向(垂直於六邊形Pd子晶格)為模板進行定向生長。在帽狀結構中,觀察到了pd納米晶的雙變體(圖4d)。

圖4在PdCoO2上的Pd覆蓋層的STEM分析

總結展望

該工作研究了銅鐵礦型氧化物PdCrO2、PdCoO2和PtCoO2在酸性介質中的電催化析氫活性。這三種催化劑達到10mA cm−2geo所需的過電位優於大多數已報導的電催化劑。高催化活性來源於優越的表面活性,其交換電流密度達到mA cm−2級。PdCrO2、PdCoO2和PtCoO2的初始交換電流密度分別為1.9±0.8 mA cm−2、2.0±0.3 mA cm−2和 0.57±0.12 mA cm−2,其數量級遠高於除了鉑以外的絕大多數HER催化劑。在PdCoO2中,貴金屬子晶格中的拉伸應變誘導Pd fcc覆蓋層產生,該層以各向同性的β-PdHx相的形式直接生長在底層塊體材料上。正如d帶理論所預測的那樣,襯底引發的應變使氫吸附能增加,降低β-PdHx相形成的能量勢壘。這種相變改變了HER機理,即表面催化過程從Pd中的限速Volmer反應轉向更有效的Volmer-Tafel或Volmer-Heyrovsky機理。所得催化劑達到10mA cm−2geo需要的過電位為12±3mV,優於塊體Pt。針對具有固有應變的金屬子晶格的電催化劑,此處介紹的應變工程增強了活性,提出了更通用的設計原理。這進一步表明,由應變導致的穩定相變,可能是決定金屬與底物相互作用和固有催化活性的關鍵因素。因此,應變誘導的相變可能會補充經典的d波段理論作為預測催化性能的模型。

文獻信息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催化周報:Science和Nature子刊等大合集
    PNAS:通過原位電化學自重建獲得銅鐵礦類似物作為析氧催化劑開發具有良好原子結構和電子結構的新型與已知的層狀金屬氫氧化物或(羥基)氧化物相比,銅鐵礦(ABO2)具有A陽離子交替層和BO2八面體共邊的特點,但由於其電子導電性和本徵活性較差而很少用於OER。在此,我們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一種由金屬氫氧化物和銅鐵礦突變而成的銅鐵礦類似物。計算出BO2層原始晶場畸變對電子結構的影響,以提高電子電導率和催化活性。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JACS、Angew.等大合集
    黑磷(BP)作為一種獨特的單元素二維材料,由於其獨特的電子結構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電催化析氧領域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這是因為金納米粒子可以在BP表面注入自由電子,實現局部半導體與金屬的耦合效應,從而有效地提高載流子的遷移率和催化活性。這項工作充分證實了BP/Au是一種合適的電催化析氧候選材料,並為構建高效電催化劑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 北航:電化學原位自重構誘導製備銅鐵礦類似物作為析氧反應催化劑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批准號:51532001,51861130360)等資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和物理學院劉利民教授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類銅鐵礦結構材料的設計合成及電催化特性。 高效析氧反應(OER)電催化劑材料的設計與製備是燃料電池
  • 北航郭林&劉利民PNAS:看銅鐵礦如何高效催化OER
    然而,同樣具有邊共享金屬-氧八面體(MO2)層的層狀材料銅鐵礦(ABO2)卻極少用於電催化,這歸因於它們差的導電性和本徵活性。儘管如此,銅鐵礦本身具備的大的BO2層間距和強的A-BO2共價相互作用等結構特點,使其在電催化領域仍然是吸引人的。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Angew.、AM等大合集
    鎳-鐵複合材料可以有效催化析氧。厭氧硫酸鹽還原菌以硫酸鹽為電子受體,在硫化鐵修飾的鎳鐵氫氧化物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表現出良好的析氧電催化性能。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羥基氫氧化物與硫化物的協同作用是高活性的起因。這種微生物腐蝕策略不僅提供了有效的候選電催化劑,而且還可以連結傳統的腐蝕工程與新興的電化學能量技術。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第一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Chia-Jui Chang與Sheng-Chih Lin ;通訊作者:陳浩銘 通訊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論文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859全文速覽如何提高銅系電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產物選擇性並抑制與之競爭的析氫反應是當前該領域的熱門議題
  • 中國科大在碳基催化劑電催化析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已有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氮等雜原子摻雜可以調控雜原子近鄰碳原子的電子結構,增強該碳原子活性位點與反應中間體的吸附作用,進而提高石墨烯等碳基材料的電催化析氫性能,然而傳統的吡啶、吡咯和石墨型氮摻雜模式對於石墨烯等碳基催化劑的性能調控,效果不佳,與報導的高活性的金屬基催化劑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在這裡,作者報告了在常壓CO2加氫反應中的新發現,該反應可以通過簡單地改變TiO2載體的晶相(銳鈦礦型或金紅石型TiO2)或改變銳鈦礦型TiO2上的金屬負載來完全改變選擇性。Operando光譜和NAP-XPS研究表明,決定性因素是從金屬到載體的電子轉移,這改變了CO中間體的吸附和活化。
  • 過渡金屬氧化物析氧催化都是由氧氫氧化物實現的嗎?
    作為電解水陽極析氧反應的催化劑,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等大合集
    單片這種超結構可以直接用作電催化的自支撐電極,而不需要任何粘合劑。利用這種具有優良傳質和電子輸運性能的「單片」多孔超結構,以及超小尺寸(3-4 nm)的催化活性磷化鈷納米顆粒,它對OER、HER和ORR表現出優異的三功能電催化活性,在水分解和鋅空氣電池中取得了優異的性能。
  • 華南理工崔志明:組分可調控的鎳基反鈣鈦礦氮化物高效析氫催化劑
    DFT計算表明,經過對催化劑中A位金屬的部分取代,可降低水解離過程的能壘、優化氫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從而提高電催化析氫活性。背景介紹利用風能等間歇性能源發電產生的電能來電解水製備氫氣,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制氫技術。而要實現大規模電解水製備氫氣,則需要開發廉價、良好導電性、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催化析氫材料。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Mater.、Nat. Energy、JACS大合集
    由於雙金屬納米系統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取決於其組成、結構和尺寸的高度可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此,我們報導了被限制在sp2碳框架內的雙金屬鎳銅(NiCu)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該納米顆粒對析氫(HER)、還原氧(ORR)和析氧(OER)反應具有三功能催化性能。從實驗和理論上看,鎳鈷合金的電催化作用與納米顆粒表面雙金屬晶格的局部結構畸變有關。
  • ...單相鈣鈦礦氧化物:超交換誘導原子尺度多活性中心協同電催化產氫
    電催化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型的制氫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催化析氫(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反應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步驟,因此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來降低HER反應電位,從而減少能量損耗,一直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不同於酸性HER反應機制,鹼性HER不僅僅只包含H*的吸附,還涉及到動力學水解離和氫氧根脫附過程。
  • 80篇Nature/Science帶你走進大牛的催化世界!
    Gaunt*去年的銅A Meta-SelectiveCopper-Catalyzed C–H Bond ArylationSCIENCE VOL 323 20 MARCH2009 Mark D.Petterssonb關於催化歷史的簡約而不簡單總結 A brief history ofcatalysisNature, Volume 7, no. 4,2003 Alexis T.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基於壓電的催化技術依賴於電荷能量或載流子的分離效率,已引起廣泛關注。由應變或應力引起的壓電電位可以產生巨大的電場,這已被證明是電荷能量轉移或電子和空穴轉移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可替代鉑的Co單原子析氫催化劑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教授、鄭偉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析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1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Single-atom cobalt array bound to distorted 1T MoS2 with ensemble effect for hydrogen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基於此,史丹福大學的崔屹教授團隊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指導下,研究了銅和錫合金化對活性和對甲酸選擇性的影響。對反應能的理論熱力學分析表明,將銅摻入錫中可以抑制氫的釋放和CO的產生,從而有利於生成甲酸。與理論結果一致,通過共電沉積設計的CuSn3催化劑,在-0.5 V vs.
  • 前沿透視:Nano Letters - 具有面內選擇性切割Mo-S鍵的MoS2助力高效析氫
    具有優先暴露不飽和活性邊緣位點的硫化鉬(MoS2),被認為是析氫反應(HER)的一種優異的電催化劑。然而,MoS2的析氫活性源於其邊界,而其基面呈電化學惰性,這限制了MoS2的HER活性進一步提高。正如預期的那樣,合成的c-MoS2-C表現出顯著增強的析氫活性和出色的穩定性。這種基面活化策略可以擴展到其他類型的過渡金屬滷化物和催化反應系統。
  • 研究進展|難降解廢水電催化處理技術
    陰極的析氫副反應會降低非產氫的電催化效率,因此需要較低的析氫過電位材料。鉑(Pt)電極析氫電位低,高效穩定,但Pt電極昂貴,對雜質敏感,容易被CO等毒化;而鈀(Pd)具有良好的儲氫活化氫性能,因此基於Pd系的材料是電催化還原的發展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