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同時,合成氨在工業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工過程,氨氣是化工生產中一種基礎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來製備化肥、硝酸、炸藥等,還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傳統的合成氨方法主要是哈伯法,但此過程在高溫高壓下才能進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但是由於氮氣分子非常穩定,氮—氮三鍵難以斷裂,面臨著低活性和低選擇性的難題,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同時,合成氨在工業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工過程,氨氣是化工生產中一種基礎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來製備化肥、硝酸、炸藥等,還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傳統的合成氨方法主要是哈-伯法,但此過程在高溫高壓下才能進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但是由於氮氣分子非常穩定,氮-氮三鍵難以斷裂,面臨著低活性和低選擇性的難題,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北大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中化新網訊 北京大學3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張亞文/嚴純華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目前,工業上廣泛採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過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來促使高純氫氣和氮氣在鐵基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生成氨,其能量和氫氣都來自於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現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點。
-
關於電化學合成氨的一些思考-離子液體作為溶劑用於電化學合成氨
所屬專欄:研之成理電化學天地日益突出的環境和能源問題制約著人類的發展。自電氣革命以來,電一直是能源最好的載體之一,它傳輸速度快,方便存儲也很容易的轉化為其他的能源形勢。科學家們針對能源和環境問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以電能作為中間介質,然後進行能源存儲或者化學品的合成。當然這個體系的核心是發展高效的催化劑。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利用豐富的N2、H2O、太陽能和可再生電能進行光催化和電催化N2還原反應(N2RR)合成NH3是非常有吸引力。與塊狀催化劑相比,2D催化劑通常具有較短的載流子擴散路徑,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電導率,較多的空位型缺陷和裸露的邊緣位置,這有利於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N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ACS AMI:合成氨電催化劑新進展
電催化N2還原反應(NRR)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工業固氮方法,可以在環境條件下實現高效、可持續、環保的氨生產。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但由於氮氣分子具有極高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對於氮氣分子的活化十分困難。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合成甲醇催化劑改性研究
我國的合成甲醇催化劑研究始於二十世紀60年代末期,先後開發出了C207、C301、C302、C302-1、NC-501、NC-306等合成甲醇催化劑。隨著國內外的合成甲醇催化劑的不斷更新換代,合成甲醇催化劑的研究朝著低溫低壓、低能耗、高活性、高選擇性、高熱穩定性和高機械強度的方向發展[13]。目前,合成甲醇催化劑有三大類:銅系催化劑、非銅系催化劑以及低溫液相甲醇合成催化劑。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摻雜氧誘導的策略,成功合成了具有豐富表面磷空位的氧摻雜磷化亞銅納米片(圖a)。電化學實驗表明:在-0.3 V(相較於標準氫電極)條件下,其合成氨產率為28.12 μg h-1 cm-2(圖b),法拉第效率為17.5%,該性能約為純磷化亞銅催化劑的3.4倍。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其中包括使用鹼土和鹼土金屬氧化物作為促進劑,通過過渡金屬將促進劑的電子轉移到N2的反鍵鍵上,從而提高傳統鐵和釕基催化劑的性能。電支撐的低功函數和高電子密度增強了電子向過渡金屬的轉移,進一步降低了激活勢壘。這一策略促進了氮氣離解合成氨,並使催化操作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然而,它需要使用昂貴的釕。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含有表面氮空位的氮化物可以激活N2。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氨(NH3)是化肥工業的關鍵,也是最常見的化學品之一。由於大氣氮的鍵能大(每摩爾945千焦),在Haber Bosch工藝發展之前,直接利用大氣氮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隨後,人們探索了許多策略來降低N≡N鍵的激活障礙,使這一過程更有效。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到目前為止,最成熟的人工固氮合成氨(NH3)工藝是哈伯-博施(Haber-Bosch)法(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利用鐵基催化劑將高純度的氮氣和氫氣轉化為氨氣),然而由於其工作條件非常苛刻(200-300 atm、350-550℃),並產生巨大的能耗,因此,發展高能源利用效率、低CO2排放和直接利用空氣中N2在常溫常壓下合成NH3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該課題組合成了鉀離子和活性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光催化劑,在可見光條件下,光催化合成氨速率達到3.42mmol g-1 h-1。一系列對比實驗結果表明:邊緣氰基活性位點上的氮原子首先通過光催化加氫還原合成了氨分子,剩下的不飽和碳原子在鉀離子的協助下能夠吸附氮分子與鄰近的碳氮雜環構建出一個C2N4環,最終與質子耦合光生電子進行反應合成第二個氨分子,並且重新生成氰基基團。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 利用沸石咪唑型框架(ZIF)修改雙金屬電催化劑的d帶電子結構,以增強氮氣還原反應性能
電化學氮氣還原反應 (NRR) 為合成氨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但其反應性能較差 (法拉第效率, FE ~10 %)。這主要是由於催化劑優先結合氫原子,從而在動力學上有利於氫還原反應(HER) 。傳統的用改善NRR反應性能的摻雜策略主要是通過在催化劑表面創建電子缺失的位點來促進氮氣吸附和之後的活化。然而,這些方法因需要過度的能耗而受到阻礙。儘管這些方法可以增強催化劑與氮氣的相互作用,潛在的氫原子在催化劑表面的強吸附和進行的HER反應並未從本質上得到解決。
-
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Chem:Ru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將N2電化學還原為NH3是一種潛在的合成途徑,可以通過太陽能或風能提供動力,實現可持續的能源經濟。然而,電化學氮還原存在兩個主要問題:(1)過電位高(2)法拉第效率(FE)低(由於副反應氫析出反應(HER)的發生,尤其在水溶液中)。目前用於N2還原製備NH3所報導的催化劑(Au、Pt/C、Ru、Mo、Ag/Au、Bi4V2O/CeO2、Rh和Fe/CNT)種類有限。
-
科學逸聞|人口爆炸的起爆劑:拯救人類的合成氨工業
是飛機的發明,還是核能的利用,還是電子科技的發展,亦或者是計算機科學的興起?但從人類作為一個族群繁衍的角度來說,最為重要的恰恰是常被忽視的合成氨技術。如果離開微軟,電視,核反應堆,太空梭,人類還是會一樣發展繁衍下去,但離開了合成氨技術,全球總人口很難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等一系列動蕩後仍舊一路從1900年的16億增加到現在的七十餘億。那麼,合成氨技術是什麼呢?它是怎麼開發出來的呢?
-
頂刊:「操縱」晶格位錯,獲得高效率高選擇性銅電催化劑
通過電化學方法將CO還原為增值產品,有望實現可再生的能源存儲。在CO電還原過程中,銅可以將CO轉化為多碳(C2+)產品。然而,開發一種對CO還原具有高選擇性的銅電催化劑和C2+產品的理想生產速率仍然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