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二氧化碳電還原催化劑變化機制

2020-10-09 今日科學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春忠團隊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徵技術,系統揭示了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催化劑的結構演變和真實催化活性相。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將二氧化碳還原為有價值的化學品或燃料被認為是一種合理利用碳資源,實現碳循環並緩解溫室氣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因而,二氧化碳電還原被認為是利用可再生電力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設計合理高效的催化劑成為其中的關鍵。然而,如何動態檢測電催化劑的結構演變以及催化劑的真實活性相,對研究者來說仍是一個難點。

研究人員利用環氧丙烷輔助水解的方法,製備了具有豐富界面結構的二氧化鈰負載的氯化氧鉍預催化劑,通過電鏡表徵技術證明其具有明顯的界面結構;通過原位X射線衍射、原位拉曼光譜、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光譜等多尺度的原位表徵技術,系統證實了在真實二氧化碳電還原條件下,催化劑的結構演變以及真實催化活性相。同時,研究人員還探究了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發現重構衍生的氧化鈰負載的金屬鉍具有金屬/氧化物界面,其催化性能明顯優於對比樣,且表現出優異的選擇性和穩定性。

這項工作為研究催化劑在真實催化條件下的結構演變和活性來源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今後催化劑的結構設計和催化機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87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中科大研製出二氧化碳還原高效催化劑
    記者4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南科大學者通過分子工程調控實現高選擇性二氧化碳電還原轉化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梁永曄、化學系副教授王陽剛及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馮振興聯合國際合作團隊在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CO2)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dispersed nickel phthalocyanines on carbon nanotubes for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選擇性99.5%以上 接近工業應用要求  8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永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分子分散電催化劑體系,並採用分子工程調控的方法,構建了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2)還原電催化劑。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由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大約35到40億噸的二氧化碳每年直接釋放到大氣中,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報導,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1990年的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第一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Chia-Jui Chang與Sheng-Chih Lin ;通訊作者:陳浩銘 通訊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論文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859全文速覽如何提高銅系電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產物選擇性並抑制與之競爭的析氫反應是當前該領域的熱門議題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
    二氧化碳的電催化還原既能夠有效地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同時也為這些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一種儲存的解決方案。但目前仍沒有一種可靠的催化劑能夠高效地實現這一過程。為了研發出高效的催化劑,對這個過程的反應機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8-06-20 08:00
  • 染敏太陽能電池用碳基高效電催化劑:活性中心的調控及作用機制
    對DSCs而言,碘三負離子(I3-)/碘負離子(I-)氧化還原電對是連接其光陽極和對電極的重要橋梁,基於I3- 和I-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實現光生載流子在DSCs內部的轉換與傳輸,因此,如何實現I3- 和I–之間的快速高效轉換,是影響DSCs整體性能的關鍵步驟之一。
  •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2-27 07:39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韓國:明確二氧化碳還原乙烯機理
    科技日報首爾11月17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清潔能源研究中心日前表示,該中心與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化工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進一步明確了二氧化碳還原為乙烯的化學反應機理。這一研究成果將為新一代碳資源化技術的研發提供幫助。
  • 南師大李亞飛:雙金屬位點催化劑,電還原 CO₂ 趁「勢」起飛
    但是目前常用的基於過渡金屬構築的 CO2 電化學還原催化劑和反應體系仍然面臨著催化效率低、過電勢高、選擇性低等一系列科學問題。另外,過渡金屬尤其是貴金屬的高昂價格也限制了這些催化劑的大規模使用和商業化。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圖7.通過X射線吸收光譜,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活性中心在二氧化碳還原反應過程中的微妙結構變化(Science 2019, 364, 1091-1094)。電催化應用單原子催化劑在析氫反應(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析氧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氧還原反應(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CO2RR),氮還原反應(nitrogen reduction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升高。當前,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從而實現CO2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研究重點與難點。
  •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2-27 10:21:27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