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敏太陽能電池用碳基高效電催化劑:活性中心的調控及作用機制

2021-01-17 能源學人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Cs)是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中具有發展前景的一類電池,其性能的調控與提升是一個挑戰性的課題。對DSCs而言,碘三負離子(I3-)/碘負離子(I-)氧化還原電對是連接其光陽極和對電極的重要橋梁,基於I3- 和I-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實現光生載流子在DSCs內部的轉換與傳輸,因此,如何實現I3- 和I–之間的快速高效轉換,是影響DSCs整體性能的關鍵步驟之一。貴金屬Pt電極通常被用作I3-還原反應的電催化劑,但其價格高昂、儲量有限,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易受電解質腐蝕,很大程度上制約了DSCs的規模化應用。

功能碳素材料具有廉價易得和性能穩定等優點,有極大潛力作為Pt 電極的替代者。研究表明,氮原子摻雜技術能夠有效調控碳材料的電催化活性、電子結構和表面化學性質。到目前為止,人們對N摻雜碳材料中不同N類型(如季N、吡啶N、吡咯N和吡啶N氧化物)在電催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依然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解;氮摻雜碳材料作為DSCs對電極時,I3-還原反應的活性中心是什麼?如何調控?目前依然不是很清楚。因此,需要對上述關鍵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這對於詮釋I3-在碳基對電極上的還原反應機制至關重要,也能夠為合理設計和構築高效的碳基DSCs電催化劑提供新思路。

最近,大連理工大學邱介山教授團隊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林志群教授團隊(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將對苯二胺的氧化聚合與高溫熱處理有機耦合,原位製備了富活性位的氮摻雜碳納米線(NCWs,圖1a、c)。結合實驗和理論計算,他們研究了NCWs對電極中不同N構型對於I3-還原反應的作用機制,揭示了I3-還原反應的活性中心。發現在700℃和800℃下製備的NCWs(即NCWs-700和NCWs-800),有豐富的邊緣活性位點和富氮的石墨微晶(圖1b、d)。提高熱處理溫度,能夠提高NCWs的比表面積,這有利於材料與液相電解液的接觸和活性位點的暴露。探究了不同溫度下製備的NCWs作為DSCs對電極的活性,發現NCWs-700對I-的再生反應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構築的DSC器件之光電轉換效率達到8.90%,優於參比Pt對電極的性能(8.09%,圖1e)和其他NCWs對電極。 

圖1. (a, b) NCWs-700和(c, d) NCWs-800的透射電鏡照片;(e) 基於NCWs-700和Pt對電極的DSCs的光電流密度-電壓曲線。

 

綜合採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循環伏安測試、交流阻抗譜等表徵手段,研究、揭示了NCWs對催化I3-還原反應的電化學響應特點與規律,發現NCWs對I3-還原的催化活性取決於所含的N構型及其密度。與其他種類的N相比,季N構型可顯著降低對應碳骨架的離子化能(圖2a),有利於電子從外部電路轉移到電解質並抑制NCWs/電解質界面處的電荷損失,進而提高了DSCs的光伏性能。季N能夠明顯改變碳骨架的自旋密度分布(圖2b),進而導致更多活性位點。自然布居分析進一步揭示了NCWs中催化I3-還原的活性中心是與季N相鄰的、帶正電荷的碳原子(圖2c)。這一工作對設計和構築廉價高效的碳基DSCs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Nano Energy上(影響因子13.12),第一作者是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孟祥桐。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和中央高校基礎研究資金的支持。 

圖2.基於不同N構型碳骨架的(a)離子化能和(b)自旋密度分布;不含N碳骨架與含季N碳骨架的自然布居分析。

 

近年來,圍繞高性能碳基DSCs對電極材料的設計與可控制備,邱介山教授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團隊進行了鍥而不捨地探索,他們提出了採用化學氧化法切割多壁碳納米管並結合氮摻雜的兩步法策略,構築了氮摻雜石墨烯納米帶(Adv. Energy Mater., 2015, 5, 1500180);基於雜原子摻雜,建立了富活性位點的石墨烯之製備方法(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4682-4686; J. Mater. Chem. A, 2017, 5, 2280–2287; Nano Energy, 2016, 25,184-192; Nanoscale, 2016, 8,17458-17464; Chem. Comm., 2014, 50, 3328-3330);探究了對石墨烯基面進行官能化的技術方法(Nano Energy, 2016, 22, 59-69; Carbon,2016, 100, 474-483; Sci. China Mater., 2016, 59, 104-111;)及製備功能多孔碳材料的方法(Green Chem., 2018, 20, 250; Carbon,2018, 128, 201-204;)等。

 

Xiangtong Meng, Chang Yu, Xuepeng Zhang, Longlong Huang, Matthew Rager, Jiafu Hong, Jieshan Qiu, Zhiqun Lin, Active sites-enriched carbon matrix enables efficient triiodide reduction in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ve centers, Nano Energy, DOI:10.1016/j.nanoen.2018.09.070

聽說微信最近又改版了,

一不留神就會被各類信息淹沒。

為防止大家在人群中走散,

這次特地做了一個小教程


將『能源學人』添加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當天的最新消息

啦(瘋狂暗示)





相關焦點

  • 染敏太陽能電池效率獲突破進展 高達11.5%
    發表於:2010-05-06 09:46:5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據臺灣(中央社記者林惠君臺北5日電)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吳春桂主持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染敏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11.5%,為目前文獻報導最高效率染料。
  • 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科學網—銅催化劑讓二氧化碳回收更高效
    但是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為有用化學物的過程不僅枯燥、昂貴而且非常浪費,因此從經濟和環境方面都不可行。 現在美國能源部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藉助單一的銅催化劑就能夠讓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變得既經濟又高效。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催化劑》雜誌上。
  • 研究揭示黑磷化學活性構建高效鉑磷催化劑的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在黑磷化學活性和催化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Rapid Activation of Platinum via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黑磷對鉑基電化學析氫催化劑的快速活化作用》)為題在線發表於
  • ...單相鈣鈦礦氧化物:超交換誘導原子尺度多活性中心協同電催化產氫
    研究背景氫能由於高效、清潔環保、可以存儲與運輸等特點,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應用前景的新能源之一。電催化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型的制氫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催化析氫(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反應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步驟,因此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來降低HER反應電位,從而減少能量損耗,一直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
  • 蘋果可望採用永光染敏太陽能電池
    蘋果為改善移動裝置電池的續航力,傳已將採用具可撓性、輕薄性及透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未來可能應用在 iWatch 及 iPhone 7 上,永光是全球僅有的 3 家 DSSC 染料生產廠商,一旦蘋果產品確定採用 DSSC,永光的業績爆發力不容小覷。
  • AEM:高性能Mn-N4鋅-空氣電池氧還原電催化劑活性中心
    開發廉價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鉑用於鹼性氧還原反應(ORR)是目前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日,考慮到Mn-N-C對*OH較弱的吸附能和豐富的儲量,北京化工大學劉軍楓教授,韓愛娟副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Lirong Zheng報導了採用一步熱活化策略製備了一種具有Mn-N4結構的高效Mn SAS催化劑(Mn-SAS/CN)。然後利用Operando XAS研究了高效錳單原子位點在鹼性ORR過程中的原子結構動態變化。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2.2 凝膠衍生物的製備得益於凝膠的三維交錯多孔納米結構,凝膠可以作為碳基、金屬氧化物、金屬及合金等高效催化劑的理想前驅體。此類催化劑具有大比表面積、多孔結構、高效物質電荷傳輸通道、均勻覆蓋的活性位點等一系列優勢,在電催化氫氣析出(HER)、氧氣析出(OER)、氧氣還原(ORR)、二氧化碳還原(CO2RR)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中國科大在碳基催化劑電催化析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電解水制氫受到廣泛關注,尋找能替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成為當下研究熱點。石墨烯由於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易於化學修飾等優點,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人們致力於將其發展成為高活性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 孫世剛團隊:一種新型高效酸性氧還原M/MN4複合活性位的構建
    所獲得的含有M-NPs和MN4複合位點的催化劑在酸性介質中表現出高效的ORR活性和穩定性,是迄今為止最好的M-N-C催化劑之一。背景介紹鐵-氮-碳是一種高效、潛在可替代Pt基的氧還原電催化劑。通過設計和合成具有高效催化效應的特定鐵-氮活性中心結構,強化和提高其氧還原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在氧還原電催化研究領域具有極大的挑戰。在合成鐵-氮-碳催化劑的同時,會形成金屬納米粒子並與鐵-氮-碳結構共存。通常認為鐵-氮是氧還原的活性中心,為了提高活性中心的密度,需要避免金屬納米粒子的形成。與之相反,也有些報導石墨烯包覆的金屬納米粒子能夠促進鹼性中的氧還原反應。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氮摻雜碳基納米材料作為廉價非金屬CO2RR催化劑備受關注,但因其結構複雜,難以精確控制,導致對其催化活性位點的認識仍存在較大爭議,催化性能也亟待大幅提升。利用結構明確的小分子作為模型催化劑是明晰其催化機制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自身的催化活性低,實驗誤差大,難以給出可信結果。
  • 科學家將菠菜作為電池催化劑,效率更高更便宜
    催化劑(用於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流)極其重要,好的催化劑可以使化學反應更快更高效,從而增加能量輸出。當今的燃料電池通常使用鉑基催化劑(platinum catalyst,以金屬鉑為主要活性物質)。近日,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ACS Omega》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功,表明菠菜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的可再生的富碳催化劑。
  • 空穴來風,風馳電掣:空位工程調控的固氮電催化劑
    近些年來, 利用電化學手段在常溫常壓下將氮氣電催化還原為氨氣的固氮方式, 憑藉其能耗低、綠色環保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設計和開發高效的催化劑為氮氣的吸附和活化提供活性位點對電化學固氮意義重大, 但是目前電化學固氮性能的改善不盡人意。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委員會發布《「碳基能源轉化利用的催化科學...
    「碳基能源轉化利用的催化科學」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項目指南碳基能源轉化利用的催化科學重大研究計劃面向碳基能源高效利用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催化表界面化學所涉及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本重大研究計劃注重催化劑結構、表界面特性,以及外場環境對催化劑表界面電子態的影響和調控,重點關注能源小分子高效轉化相關的C-H鍵和C-O鍵的催化活化及C-C偶聯等反應;創新碳基能源利用的化工過程,優化反應歷程,以達到高效、環保和CO2低排放的目標;建立和發展高分辨表徵手段,實現在實際催化反應條件下對反應過程進行精準表徵;發展新的理論方法,實現在接近真實催化反應條件下的理論模擬和預見,為未來在分子、原子水平上對催化劑活性中心進行理性設計提供指導
  • 燃料電池陰極高效氧還原催化劑研究取得突破
    由於其高能量密度、高能源轉換效率、低溫啟動快等優勢,氫能燃料電池被認為是替代內燃機的最理想汽車動力。目前,世界諸多汽車巨頭都已開發出各自品牌的燃料電池汽車,尤其以日本豐田公司的Mirai最為引人注目。然而,為保證輸出功率,目前的燃料電池仍需擔載較高的貴金屬Pt作為電催化劑,極大地制約了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 「碳基能源材料用於氧電極催化及其鋅空氣電池」學術報告開講啦
    近年來,研究者通過缺陷調控、耦合活性顆粒和原子級摻雜等工程策略,優化電子結構以及表面活性物種吸附/解吸行為,使碳基催化劑在電催化方面表現出可與商業貴金屬催化劑媲美的潛力。為了讓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碳基能源材料是如何應用於雙功能氧催化及其鋅空氣電池的,測試狗決定組織一次免費的直播課程,帶大家加入我們的碳基能源材料應用課堂~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與傳統的熱催化技術相比,精細化學品的電催化合成技術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反應速度快等優勢,能夠實現精細化學品的高效綠色清潔製備,更重要的,電催化合成工藝能夠與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機融合,利用大量的低品位新電能,降低精細化學品的生產成本,減輕或避免環境汙染問題。
  •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選擇性電催化劑
    選擇性催化劑意味著在DMFC的陰極或陽極使用的催化材料只對陰極或陽極的反應有催化作用,對另一側的反應無活性或活性極低。工作時,甲醇在陽極上被催化氧化為CO2和H2O,同時產生6個電子和6個質子,其中質子經質子交換膜由陽極到達陰極,在催化劑作用下使陰極室的氧還原,生成H2O。電子經外電路由陽極到達陰極,並通過外電路做功並構成電迴路。DMFC結構簡單、方便靈活,工作時間只取決於燃料攜帶量而不受限於電池的額定容量,近年來倍受產業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