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2020-12-03 硬派網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 2019-02-27 10:21:27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化學最新突破: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可在室溫下將氣態二氧化碳(CO2)轉化為固體碳材料,並用於能量儲存。該方法將為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作貢獻,成為可行的「負碳排放」技術。

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而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因此「負碳排放」技術對於維持未來氣候的穩定至關重要,但二氧化碳這一氣體形態給溫室氣體的長期封存帶來了困難。雖然目前很多研究都專注於將二氧化碳還原成高附加值產品,如化學原料和燃料,但這些方法無法實現永久性碳捕捉(因為合成的燃料只會被用來燃燒)。

此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克羅什·卡蘭特-扎德、多那·艾絲拉菲澤德團隊研發了一種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可以在室溫下將氣態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含碳固體。這一液態金屬催化劑基於無毒鎵合金,能防止結焦,即固碳吸附於催化劑表面,降低催化劑的活性。

研究團隊隨後將收集得到的固體產物製成超級電容,該超級電容器未來有望成為輕量級電池材料。

研究人員指出,此前的碳納米材料製備方法通常需要幾百攝氏度的高溫,而他們研發的技術可以幫助降低二氧化碳轉化的高能耗需求。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對於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記者張夢然)

相關焦點

  •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2-27 07:39
  • 科學家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固體「煤」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要遏制氣候變化的最壞情況,僅僅通過減少未來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不夠的 - 我們需要捕捉空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這是世界首次取得的突破,很可能改變我們碳捕獲和儲存的方式。目前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著重於將二氧化碳壓縮為液體形式,並將其運送到合適的地方並注入地下。但工程方面的挑戰、圍繞經濟可行性的問題以及對儲存場所可能發生洩漏的環境擔憂阻礙了相關計劃的實施。RMIT研究員託爾本·戴內克博士說,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可能是一種較為可持續的方法。
  • 研究實現常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碳捕捉新技術,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室溫條件下轉化成固態碳。這一突破有望為安全地清除溫室氣體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碳經濟:電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具有成本效益的乙醇
    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電催化劑,可以有效地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乙醇。據Argonne高級化學家和UCHicago CASE科學家Di-Jia Liu 所說,由其催化劑產生的過程應有助於循環碳經濟,這需要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這是因為新的電催化劑以非常高的能源效率並且僅用一小部分現有成本即可將CO2和水轉化為乙醇。
  • 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丁奎嶺這樣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由於甲烷分子碳氫鍵的高度穩定性和弱極性,它的轉化極具挑戰性,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如何在溫和條件下實現甲烷分子碳氫鍵的官能團化,被認為是化學中的『聖杯』。左智偉科研團隊通過精妙的催化反應設計,利用光的促進作用,在室溫下實現了甲烷分子的轉化,為甲烷的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 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並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對所需最終產品的選擇性高,成本低」。
  •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8-06-01 07:28
  • 不燥熱,不插電:《自然·化學》帶你靜觀室溫下氨氣轉化為氮氣
    倘若人們能合理設計這一過程,將會為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開闢新的道路。 NH3的合成與分解是兩種互為逆反應的過程,兩者還具有相同的決速步驟——氮氣吸附/脫附,但可用於合成NH3的催化劑並不適用於NH3的分解反應。迄今為止,人們已發展了一系列非均相催化體系用於NH3的催化氧化,反應利用不同的金屬催化劑,在高溫或外加電源的輔助下可以實現NH3的分解。
  • 我國科學家找到室溫條件下轉化甲烷新途徑
    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納米催化劑可高選擇性將CO2轉化為CO
    科技日報訊 (王建偉 記者馮國梧)天津工業大學尹振博士利用鈀銅雙金屬納米電化學催化劑高選擇性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該項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納米能源》上。二氧化碳的電催化轉化,即通過輸入電能並且在催化作用下將其還原生成化學品和燃料。
  • 新液態金屬電池可在室溫下工作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研究人員在《先進材料》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這種電池兼具固態金屬電池和液態金屬電池的所有優點,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室溫下控制液態金屬流 科學家們做到了
    phys.org網站7月27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CSU)的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公布了一項技術,在室溫下向動態液態金屬施加低電壓,能夠在至少三個數量級上調節其表面張力,使之形成液態金屬流。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植物擅長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但它們太慢了,科學家希望能夠加快這一從大氣中去除溫室氣體的過程。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
  • 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
    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 2020-12-27 08:02:33 來源 : 科學在線 英國化學家生產了一種廉價的催化劑,用於從二氧化碳生產液態烴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原標題: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 廉價稀土有望成為新型甲烷轉化催化劑
    光照一照,氣態甲烷變液態燃料,這可能嗎?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對外發布,該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使得甲烷可以在光的照射下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該技術有望代替傳統高溫高壓的貴金屬催化體系,為甲烷開發利用提供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 在室溫下控制液態金屬流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技術,他們能夠在室溫下產生液態金屬流。通過對液態金屬施加低電壓,研究人員能夠在至少三個數量級上調整其表面張力。"液體想要形成液滴,因為這降低了它們的表面能,"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Michael Dickey說。"而對於液態金屬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們的表面張力比其他液體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