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2020-11-25 中化新網

308次閱讀

作者:陳菲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8年08月07日

收藏

上海科大捧得有機化學領域「聖杯」

  中化新網訊 記者昨日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丁奎嶺這樣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由於甲烷分子碳氫鍵的高度穩定性和弱極性,它的轉化極具挑戰性,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如何在溫和條件下實現甲烷分子碳氫鍵的官能團化,被認為是化學中的『聖杯』。左智偉科研團隊通過精妙的催化反應設計,利用光的促進作用,在室溫下實現了甲烷分子的轉化,為甲烷的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據左智偉介紹,為了實現高選擇性甲烷轉化,目前的高效催化劑一般需要使用稀有且昂貴的貴金屬,如鉑、鈀等,同時高溫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為反應提供活化能,而這兩點都不符合化學工業對規模性和經濟性的要求。

  科研團隊在接觸到光促氧化還原催化時,發現該類反應是通過催化劑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使很多化學反應在室溫條件下就能順利進行。如果能將這一新興前沿催化技術用於甲烷活化,將開拓甲烷綠色活化的新方向。

  鈰在我國的稀土資源中佔比超過50%,其低廉的價格和獨特的光物理性質吸引了科研團隊的注意。他們首先選擇了配體到金屬電子的躍遷途徑——一個之前未被關注的簡稱為LMCT的光促躍遷過程,作為研究新型光催化劑的突破點。隨後驗證了鈰化合物在LMCT催化中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可行性,並進一步利用光能直接將醇活化形成高能的氧自由基,基本完成了甲烷光促轉化催化循環中的各項關鍵要素。

  經過兩年的前期工作積累,左智偉科研團隊最終找到了一個廉價、高效的催化劑組合。在三氯乙醇的協同作用下,廉價稀土金屬鈰能發揮出與稀有貴金屬相媲美的甲烷催化效果。他們使用商品化LED光源作為反應能量來源,在室溫條件下,成功實現了高選擇性的甲烷到高附加值產物的轉化。

  這一催化體系的特色在於突破了均相催化中依賴貴金屬的碳氫鍵插入實現甲烷活化的範式,高效利用鈰催化劑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採用氫轉移模式來直接將甲烷活化為高反應性的甲基自由基,結合自由基偶聯策略,從而為甲烷活化提供了條件溫和、多樣性轉化的新平臺。

  這一獨特的鈰催化體系的廉價實用性引已經起了工業界的關注。2017年年底,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大籤訂了一項關於鈰催化氧化反應的合作轉讓協議,並在中試放大上取得進展,目前已經具備百千克級別生產的條件。

相關焦點

  • 甲烷綠色轉化新方案面世
    本報上海7月30日電(記者姜泓冰)上海科技大學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 我國科學家找到室溫條件下轉化甲烷新途徑
    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Chem》 :鄧德會、包信和團隊實現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
    (25°C)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DOI: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18.05.006  跳轉閱讀→化學加網推出【重磅產品】專區,每家會員企業只可設定一個拳頭產品進入,採購體驗大大提升!
  • 我研究人員實現甲烷在室溫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
    甲烷作為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擁有最穩定的烷烴分子結構,具有高度的四面體對稱性,極難在溫和的條件下對其活化。因此,甲烷的選擇活化和定向轉化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被稱為化學領域「聖杯」式的研究課題。
  • 「甲烷室溫催化」研究進展科普解讀—新聞—科學網
    (25℃)直接將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催化並且轉化為其他化合物,實現了化學領域「聖杯」式難題的重大突破,邁出了甲烷室溫催化的第一步。石油化工 要理解什麼是甲烷室溫催化,還要從石油化工講起。 石油化工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交通工具用到的汽油,包裝用的塑膠袋,以及製作衣服的各種化纖材料等等,都屬於石油化工這個範疇。石油化工是關係著能源的主要供應者,也是材料工業的支柱之一。 石油化工主要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
  • 廉價稀土有望成為新型甲烷轉化催化劑
    光照一照,氣態甲烷變液態燃料,這可能嗎?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對外發布,該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使得甲烷可以在光的照射下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該技術有望代替傳統高溫高壓的貴金屬催化體系,為甲烷開發利用提供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藉助液態金屬電催化劑,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2-27 07:39
  •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2-27 10:21:27
  • 甲烷細菌轉化之謎破解,甲烷轉化將有質的飛躍
    甲烷分子示意圖甲烷細菌是著名的「甲烷清道夫」,它們可以利用甲烷-甲醇轉化反應,輕鬆地將甲烷轉化為可用燃料。長期以來,甲烷細菌的轉化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甲烷細菌究竟是如何輕而易舉地進行複雜的甲烷反應卻一直是一個謎。
  • 華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科研團隊實現光催化甲烷轉化「Dream...
    該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為:ZnO負載的助催化劑(Pt,Pd,Au或Ag),在室溫和光照射下,僅使用分子氧作為氧化劑,就能將水中的甲烷直接氧化為甲醇和甲醛。甲烷直接轉化為甲醇或者其他液態含氧化合物在活化C-H鍵和抑制過氧化方面仍然面臨相當大的挑戰。作者報導了對於0.1 wt %Au/ZnO,液態含氧化合物產量可達12,500 μmol/g/h,選擇性達到~95%。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進展綜述
    2001946; IF:15.84)上發表題為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Oxygenated Product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Prospects for Electrocatalytic and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at Low Temperatures(有關低溫下電催化和光催化甲烷氧化轉化的最新進展及展望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綜述文章
    甲烷是一種重要的化石燃料,廣泛存在於地殼中;它也是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更為嚴重。但是,甲烷在大氣中的洩露現象卻往往被忽視。採取措施減少甲烷的排放將是保護大氣及地球的重要途徑。同時,甲烷可作為能源燃料以及其他增值化學品的原料,豐富化工、醫藥等行業的產品製造,然而,甲烷分子中碳氫鍵的低反應活性仍限制著甲烷到增值化學品的高效轉化,是目前甲烷氣體低溫催化轉化的一個重要挑戰。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 科學網—神奇細菌可在室溫下將甲烷轉換為甲醇
    負責甲烷 甲烷氧化菌能夠從環境中清除甲烷,並將其轉化為可用燃料,這種細菌究竟是如何自然地進行這樣的複雜的反應是一個未解謎團。日前,美國西北大學一支跨學科研究小組發現,負責甲烷—甲醇轉換的酶物質在一個包含僅1個銅離子的位置發生催化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這項最新發現將引導科學家設計新型人造催化劑,它能將甲烷轉化為易於使用的甲醇,其機理與甲烷氧化菌相同。
  • 新型室溫液態金屬電池可能是未來的動力來源
    大多數電池都是由固態電極(如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鋰離子電池)或液態電極(包括智能電網的流動電池)組成。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的東西,其中包括液態和固態電池兩種最好的材料。 固態電池具有強大的儲能能力,但它們通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導致電池的性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效率也會降低。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 大連化物所發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綜述展望了未來甲烷活化和轉化的發展方向,指出了將來開發低溫下利用氧氣進行甲烷轉化的迫切性,指出限域單中心活性位點以及多組元催化劑在未來甲烷低溫催化轉化方面的重要性,並提出採用多能(熱、電、光)耦合進行甲烷催化轉化將有利於集成各種活化方式的優勢以實現更加高效的甲烷轉化。綜述為未來開發更加高效的甲烷轉化新途徑提供了借鑑。
  • 《AFM》水一樣輕的室溫液態金屬!
    與聚合物、塑料、木材等非金屬材料相比,室溫液態金屬的高密度(通常大於5 g cm-3)是其廣泛應用的主要障礙。這將給構建的組件帶來額外的重量,導致強烈的不適、更大的能源消耗和更糟糕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在需要大量金屬的情況下,如可穿戴外骨骼、軟機器人或可攜式電子設備。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全球首款20℃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誕生:集固態液態電池優勢於...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該電池結合了現有固態液態電池的許多優點,同時消除了它們的主要缺點並節省了能源,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