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細菌轉化之謎破解,甲烷轉化將有質的飛躍

2020-12-05 科技工作者之家

甲烷分子示意圖

甲烷細菌是著名的「甲烷清道夫」,它們可以利用甲烷-甲醇轉化反應,輕鬆地將甲烷轉化為可用燃料。長期以來,甲烷細菌的轉化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甲烷細菌究竟是如何輕而易舉地進行複雜的甲烷反應卻一直是一個謎。

sciencedaily.com網站5月9日報導,《科學》雜誌發文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發現,與甲烷-甲醇轉化反應相關的酶的催化位點僅包含一個銅離子,這一發現可能會催生全新設計的人造催化劑。新催化劑能以類似的「輕鬆機理」促進甲烷-甲醇轉化反應。

論文作者、西北大學教授Amy C. Rosenzweig說:「幾十年來,起催化作用的金屬離子的『身份』和結構始終難以確定。我們的研究將為理解甲烷細菌對甲烷的轉化帶來飛躍。」論文合著者Brian M. Hoffman教授補充說:「通過確定催化反應涉及的銅中心類型,我們為深入理解自然界最具挑戰性的反應奠定了基礎。」

甲烷細菌將甲烷氧化為甲醇,不僅去除了有害的溫室氣體,還提供了易於使用的清潔燃料。目前催化甲烷-甲醇反應的工業過程需要極高的壓力和溫度(約1300℃)。而甲烷細菌在室溫下即可「免費」完成轉化反應。論文第一作者Matthew O Ross說:「雖然銅基催化劑對甲烷-甲醇轉化反應的促進作用是已知的。但溫和條件下單銅催化位點的轉化反應卻是前所未見的。通過進一步了解甲烷細菌的轉化作用,我們就能對現有催化劑進行優化了。」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阿淼

相關焦點

  • 細菌為甲烷轉化成甲醇提供新思路
    原標題:細菌為甲烷轉化成甲醇提供新思路    美英研究人員新近破解了一種以甲烷為生的細菌將甲烷轉化成甲醇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可望開發出新型人工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轉化,大幅降低成本。    將甲烷轉化成易於儲存和運輸的甲醇,有助提高甲烷利用率。
  • 發現將煤炭釋放的有機化合物直接轉化為甲烷的產甲烷菌
    2016年10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國家高級產業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存在一種能夠將煤炭釋放的有機化合物直接轉化為甲烷的細菌。他們描述了他們開展的實驗和他們發現的這種細菌。
  • 科學網—神奇細菌可在室溫下將甲烷轉換為甲醇
    負責甲烷 甲烷氧化菌能夠從環境中清除甲烷,並將其轉化為可用燃料,這種細菌究竟是如何自然地進行這樣的複雜的反應是一個未解謎團。日前,美國西北大學一支跨學科研究小組發現,負責甲烷—甲醇轉換的酶物質在一個包含僅1個銅離子的位置發生催化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這項最新發現將引導科學家設計新型人造催化劑,它能將甲烷轉化為易於使用的甲醇,其機理與甲烷氧化菌相同。
  • 我國科學家找到室溫條件下轉化甲烷新途徑
    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  據左智偉介紹,為了實現高選擇性甲烷轉化,目前的高效催化劑一般需要使用稀有且昂貴的貴金屬,如鉑、鈀等,同時高溫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為反應提供活化能,而這兩點都不符合化學工業對規模性和經濟性的要求。  科研團隊在接觸到光促氧化還原催化時,發現該類反應是通過催化劑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使很多化學反應在室溫條件下就能順利進行。
  • 甲烷綠色轉化新方案面世
    本報上海7月30日電(記者姜泓冰)上海科技大學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 水是甲烷催化轉化為甲醇的關鍵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揭示了新的細節,這些細節解釋了高選擇性催化劑如何將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轉化為甲醇(一種易於運輸的液體燃料和用於製造塑料、油漆等日用品的原料)。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設計出更高效/選擇性的催化劑,使甲烷轉化成為一種經濟上可行、環境上有吸引力的替代排放或燃燒 "廢氣 "的方法。
  • 甲烷轉化為CO2或有利於控制氣候變化
    科技日報華盛頓5月20日電 (記者劉海英)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是《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許多科學家正在為如何達成這一目標而絞盡腦汁。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新研究稱,將溫室氣體甲烷轉化為二氧化碳(CO2),可作為達成該目標的有效補充手段。
  • 另闢蹊徑: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經濟氣體甲烷
    Lett. 2020, 49, 303–306)開發了一種在低溫下通過電場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 與以前的方法相比,這種新方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甲烷是一種有價值的經濟氣體,可用於產生熱量和電能,因此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減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時緩解全球變暖的進程。
  • 甲烷催化轉化領域的人員注意了!趕緊看看全球甲烷的這些大數據!
    眾所周知,CO2是溫室氣體,將其變廢為寶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前一期內容公布了CO2排放的數據(CO2催化轉化火遍科研圈,怎麼能少了這些背景數據呢?)。但不要忘記的是甲烷也是溫室氣體,且全球天然氣儲量豐富,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既能解決環境問題,又能緩解能源問題。
  • 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並展望了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技術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
  • 我國甲烷高效轉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基於「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矽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綜述文章
    甲烷是一種重要的化石燃料,廣泛存在於地殼中;它也是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更為嚴重。但是,甲烷在大氣中的洩露現象卻往往被忽視。採取措施減少甲烷的排放將是保護大氣及地球的重要途徑。同時,甲烷可作為能源燃料以及其他增值化學品的原料,豐富化工、醫藥等行業的產品製造,然而,甲烷分子中碳氫鍵的低反應活性仍限制著甲烷到增值化學品的高效轉化,是目前甲烷氣體低溫催化轉化的一個重要挑戰。
  • 研究人員在溫和條件下高效率地將甲烷轉化為甲酸
    甲烷是生產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前景廣闊的物質。甲烷在溫和條件下轉化為增值化學品或燃料已成為能源和催化領域最熱門的課題之一。然而,由於甲烷分子的高對稱性和低極化性,使得在溫和條件下活化甲烷具有挑戰性。此外,目標產物通常比甲烷反應性更強,容易過度氧化成溫室氣體CO2。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進展綜述
    2001946; IF:15.84)上發表題為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Oxygenated Product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Prospects for Electrocatalytic and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at Low Temperatures(有關低溫下電催化和光催化甲烷氧化轉化的最新進展及展望
  • 廉價稀土有望成為新型甲烷轉化催化劑
    光照一照,氣態甲烷變液態燃料,這可能嗎?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對外發布,該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使得甲烷可以在光的照射下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該技術有望代替傳統高溫高壓的貴金屬催化體系,為甲烷開發利用提供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 我國突破天然氣製備乙烯瓶頸甲烷可高效轉化 被認為將改變世界
    有了上述新技術,未來我國將可用儲量遠大於石油的天然氣、頁巖氣高效生產乙烯。而使用只含一個碳的甲烷分子製造乙烯,就需要先用高能量將甲烷的 C-H鍵「激活」(活化),讓它們兩兩相連。但由於具有四面體對稱性的甲烷分子是自然界中最穩定的有機小分子,它的選擇活化和定向轉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迄今為此,天然氣的轉化利用通常採用傳統二步法。
  • 《Chem》 :鄧德會、包信和團隊實現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
    為了克服高的反應能壘,甲烷的轉化往往需要在高的反應溫度(600-1100°C)下進行,如何降低反應溫度,將對其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儘管眾多的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在溫和條件尤其在室溫條件下,並且不需要引入如光、電、等離子體等任何其它形式的能量,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成高附加的燃料或化學品仍極具挑戰。
  • 甲烷如何影響環境中砷的遷移?浙大學者找到一條新的轉化途徑
    硝態氮是城市汙水及地下水中的一種重要汙染物,微生物可利用汙水中COD為碳源通過反硝化作用將之還原為氮氣從而實現汙染物去除。當碳源不足時,則需要為微生物添加外源碳源以實現反硝化過程,這既增加了成本,也帶來了二次汙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