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找到室溫條件下轉化甲烷新途徑

2020-12-05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隨著探明儲量和開採量的不斷提升,天然氣逐漸成為極具經濟價值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如果能對天然氣進行直接的化學轉化,那麼不僅可以實現天然氣的高附加值利用,而且還能避免天然氣運輸帶來的高額費用和汙染。然而,對天然氣進行直接轉化並非易事。


  天然氣中的主要化合物是甲烷,而甲烷又是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分子。科學家一直沒找到成本低廉、轉化高效、反應條件溫和的轉化辦法。據了解,目前甲烷直接轉化的高效催化劑需要使用稀有且昂貴的鉑、鈀等貴金屬,反應條件還需要是高溫,這與工業中期待甲烷直接轉化兼具規模性和經濟性的要求相去甚遠。


  經過2年的前期工作積累、148天衝刺、2202次嘗試和優化,左智偉團隊最終找到一個高效催化劑組合——「鈰基催化劑+醇催化劑」,即室溫條件下,在三氯乙醇和稀土金屬鈰的協同催化下,完成甲烷轉化。


  左智偉介紹,該催化劑組合的最大優點是充分注重反應全過程的經濟性。第一,反應條件只需室溫,無需加熱或冷凝;第二,三氯乙醇是常見的化工原料,作為催化劑獲取很方便;第三,鈰在我國稀土資源中佔比接近50%,三氯化鈰每噸價格約1.8萬元,相當於傳統鉑、鈀等貴金屬催化劑價格的萬分之一。


  業內專家認為,該團隊通過精巧的化學設計找到了催化「頑固分子」甲烷的新方法,為充分利用甲烷這一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了解決方案,在醫藥、農業化學品和精細化工等行業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記者 王琳琳)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丁奎嶺這樣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由於甲烷分子碳氫鍵的高度穩定性和弱極性,它的轉化極具挑戰性,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如何在溫和條件下實現甲烷分子碳氫鍵的官能團化,被認為是化學中的『聖杯』。左智偉科研團隊通過精妙的催化反應設計,利用光的促進作用,在室溫下實現了甲烷分子的轉化,為甲烷的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 我研究人員實現甲烷在室溫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
    甲烷作為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擁有最穩定的烷烴分子結構,具有高度的四面體對稱性,極難在溫和的條件下對其活化。因此,甲烷的選擇活化和定向轉化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被稱為化學領域「聖杯」式的研究課題。
  • 大連化物所發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目前,工業上甲烷的轉化主要是經水蒸氣重整製備合成氣(Syngas,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以及合成氣後續進一步轉化成各類有機化學品。該路線中甲烷水蒸氣重整過程通常需要在高溫(700°C-1100°C)條件下進行,合成氣的後續轉化也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這增加了該過程的經濟成本和環境壓力。因此,探索溫和條件下甲烷直接轉化製備高附加值的化學品的技術是一個迫切但又極具挑戰的課題。
  • 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並展望了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技術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
  • 「甲烷室溫催化」研究進展科普解讀—新聞—科學網
    ,在室溫條件下(25℃)直接將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催化並且轉化為其他化合物,實現了化學領域「聖杯」式難題的重大突破,邁出了甲烷室溫催化的第一步。 目前甲烷的直接轉化所選用的催化劑是傳統的過渡金屬,如鐵、鐵鈷等、,但反應仍然需要在600~1100℃這樣高的溫度下才能夠進行。如果有一種催化劑,能夠降低甲烷直接轉化的反應溫度,將節省大量的能耗,對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4.
  • 科學網—神奇細菌可在室溫下將甲烷轉換為甲醇
    負責甲烷 甲烷氧化菌能夠從環境中清除甲烷,並將其轉化為可用燃料,這種細菌究竟是如何自然地進行這樣的複雜的反應是一個未解謎團。日前,美國西北大學一支跨學科研究小組發現,負責甲烷—甲醇轉換的酶物質在一個包含僅1個銅離子的位置發生催化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這項最新發現將引導科學家設計新型人造催化劑,它能將甲烷轉化為易於使用的甲醇,其機理與甲烷氧化菌相同。
  • 《Chem》 :鄧德會、包信和團隊實現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
    來源 | 大連化物所 編輯 | 化學加  導讀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發現石墨烯限域的單原子鐵中心可以在室溫條件下
  • 甲烷綠色轉化新方案面世
    本報上海7月30日電(記者姜泓冰)上海科技大學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催化劑,馴服甲烷可做火箭燃料
    據新華社7月28日報導,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甲烷細菌轉化之謎破解,甲烷轉化將有質的飛躍
    甲烷分子示意圖甲烷細菌是著名的「甲烷清道夫」,它們可以利用甲烷-甲醇轉化反應,輕鬆地將甲烷轉化為可用燃料。長期以來,甲烷細菌的轉化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甲烷細菌究竟是如何輕而易舉地進行複雜的甲烷反應卻一直是一個謎。
  • 廉價稀土有望成為新型甲烷轉化催化劑
    光照一照,氣態甲烷變液態燃料,這可能嗎?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對外發布,該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使得甲烷可以在光的照射下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該技術有望代替傳統高溫高壓的貴金屬催化體系,為甲烷開發利用提供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 甲烷如何影響環境中砷的遷移?浙大學者找到一條新的轉化途徑
    環境中砷遷移轉化的新途徑趙和平教授團隊長期從事水汙染控制相關研究。2013年,國外科學家偶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溫室氣體甲烷為唯一碳源和電子供體實現反硝化。「這一發現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甲烷作為汙水處理的中間產物,同時又是自然環境中大量存在的物質。」
  • 研究人員在溫和條件下高效率地將甲烷轉化為甲酸
    甲烷是生產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前景廣闊的物質。甲烷在溫和條件下轉化為增值化學品或燃料已成為能源和催化領域最熱門的課題之一。然而,由於甲烷分子的高對稱性和低極化性,使得在溫和條件下活化甲烷具有挑戰性。此外,目標產物通常比甲烷反應性更強,容易過度氧化成溫室氣體CO2。
  • 甲烷如何影響環境中砷的遷移?浙大學者找到新途徑
    2013年,國外科學家偶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溫室氣體甲烷為唯一碳源和電子供體實現反硝化。「這一發現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甲烷作為汙水處理的中間產物,同時又是自然環境中大量存在的物質。」趙和平介紹,「如果能找到更多這類微生物,既能利用導致溫室效應的第二大危害物甲烷,又能去除水體中硝氮等一系列氧化態汙染物,就兩全其美了。」
  • 我國突破天然氣製備乙烯瓶頸甲烷可高效轉化 被認為將改變世界
    而世界範圍內富含甲烷的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生物沼氣等的大規模發現與開採,以儲量相對豐富和價格低廉的天然氣替代石油生產液體燃料和基礎化學品成為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研究和發展的重點。使用石油來製造乙烯,原理是把含大量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分解成只含兩個碳原子的乙烯(C2H4),只要在高溫條件下,這一反應並不難實現。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甲烷影響砷遷移新途徑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近日,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德國圖賓根大學應用地球科學中心等機構研究人員,揭示了甲烷厭氧氧化耦合砷還原現象,提出了可能的代謝機理,並進一步闡明了該途徑對環境汙染、糧食安全以及生態健康的潛在影響。該成果對於理解甲烷厭氧氧化的生物學機制和防控環境重金屬汙染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
  • 我國甲烷高效轉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基於「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矽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
  • 水是甲烷催化轉化為甲醇的關鍵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揭示了新的細節,這些細節解釋了高選擇性催化劑如何將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轉化為甲醇(一種易於運輸的液體燃料和用於製造塑料、油漆等日用品的原料)。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設計出更高效/選擇性的催化劑,使甲烷轉化成為一種經濟上可行、環境上有吸引力的替代排放或燃燒 "廢氣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