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2020-11-25 cnBeta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據《物理科學網》介紹,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新技術,可將二氧化碳和甲烷直接合成較複雜的化學物質,比如乙酸、甲醇、乙醇和甲醛等,端看合成的環境條件(室溫和大氣壓)而改變。

在以往,將兩種穩定的惰性分子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或化學品是非常困難的,通常需要高溫或催化劑,所需的能量也往往很大,因此很不划算。但利物浦大學的電漿合成技術,雖然也要提供能量,但輸入能量比較低,而且是在室溫與常壓下合成,使得這套技術可大規模普及化的應用。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發展的非高熱電漿體合成法,提供了一個二氧化碳的解決方案,也是對未來化學工業的重要革命。」

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大的溫室氣體,但很多人其實不了解的是,俗稱天然氣、沼氣的甲烷也是強大的溫室氣體,甚至溫室效應能力比二氧化碳要強10—50倍。許多科學家擔心,湖底、凍土層、海底的大量甲烷若因氣溫上升而釋放到大氣裡,全球暖化將會極劇加速。

為了應對溫室氣體帶來的全球氣候問題,碳捕捉與碳封存相當重要,也就是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給收集起來,並找個結構穩固的地層深埋進去,但碳封存仍屬理論階段,埋入地底的二氧化碳能否安全的待著不散亦是個問題。若電漿合成技術有效果,那麼我們可以一次處理2種溫室氣體。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合成為液態燃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電漿合成技術,可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讓碳捕捉有了確切的用途
  • 甲烷燃料縮短火星探險的距離
    然而,當人們靜下心來就會發現依然有很多障礙,其中就包括遙遠路程所需的火箭燃料是巨大的。但科學家們並沒有輕易放棄。美國科學家們就發明了一種在火星上將甲烷轉化為火箭燃料的新方法,這為未來太空人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任務增加了關鍵的靈活性。SpaceX公司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工程師找到了將火星上冰中的水與二氧化碳結合以獲得足夠的碳和氫來生產甲烷的方法。
  • 液態甲烷塑造地貌 土衛六上布滿燃料(圖)
    液態甲烷塑造地貌 土衛六上布滿燃料(圖) 點擊進入>>>   這是一個冰冷、原始而又充滿活力的世界,由液態甲烷構成的雨水匯聚成河流湖泊
  • 新「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圖片來源:MEHMETCAN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模擬光合作用,利用太陽的能量產生化學燃料。現在,一支研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銅和鐵基催化劑,可利用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如果經過進一步改進,新的催化劑將有助於減少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這項新研究是「令人興奮的進步」。
  • 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
    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 2020-12-27 08:02:33 來源 : 科學在線 英國化學家生產了一種廉價的催化劑,用於從二氧化碳生產液態烴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利用其技術是有可能用二氧化碳和水選擇性地生產出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林雪平大學的Jianwu Sun及其同事正試圖模擬此種稱作「光合作用」的反應,即利用此種反應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乙醇和甲醇等化學燃料。目前,此種方法還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們的長遠目標是將太陽能高效地轉化為燃料。
  • 100年前的理論暗示,甲烷才是火箭燃料的未來
    ,火箭要裝載等重的液態甲烷和液態氫,就要求氫燃料倉的體積近乎6倍於甲烷燃料倉的體積,這又會增加燃料倉的金屬用量,進而增加燃料倉的重量,迫使火箭主體結構的三維相應的增加,火箭的乾重提高了,相應的火箭的有效載荷就降低了,單就這一點原因,就幾乎將氫氣的高比衝優勢抹平了。
  • 科學家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固體「煤」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要遏制氣候變化的最壞情況,僅僅通過減少未來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不夠的 - 我們需要捕捉空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
  • 未來的太空人可以使用甲烷在火星上製造火箭燃料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他們可以從紅色星球上已經存在的甲烷中製造火箭燃料。 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基於甲烷的火箭燃料,他們希望這可以使從火星返回的旅程更加可行。這種方法先前是由SpaceX的Elon Musk和工程師提出的,他們考慮了利用火星上冰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來產生甲烷所需的碳和氫的方法。
  • 太陽能輔助下二氧化碳的可再生燃料
    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將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轉化為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能量的燃料。最近的結果表明,可以使用他們的技術從二氧化碳和水中選擇性地生產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該研究已經發表在ACS Nano上。 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糖,它們用作「燃料」來生長。他們從陽光中獲取能量。
  • 美國成功試驗甲烷燃料火箭發動機 有諸多優勢
    據space網站2007年5月7日報導,工程師們成功試驗了一種以甲烷為動力的火箭,這是甲烷在航天發動機領域中的首次應用。未來這種新型發動機可能把火星、木星、土衛六以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用作天基燃料補給站,允許從地球發射更輕便的太空飛行器,而且更容易發射。
  • 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低於二氧化碳,但它是一種威力大得多的溫室氣體。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數據,在100年的時間裡,一分子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將是一分子二氧化碳的28-36倍。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科學家研發液態金屬電催化劑 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碳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2-27 10:21:27
  • 甲烷燃料電池優缺點
    低汙染:使用氫氣與氧氣作為燃料,生成物只有水和熱,若使用烴類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熱,沒有汙染物。 2. 高效率:直接將燃料中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故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 3. 無噪音:電池本體在發電時,無需其他機件的配合,因此沒有噪音問題。 4. 用途廣泛:提供的電力範圍相當廣泛,小至計算器大至發電廠。 5.
  • 科學家猜測其中充滿液態甲烷或乙烷
    土衛六上有「海洋」  科學家猜測其中充滿液態甲烷或乙烷  新華社3月13日電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項目小組13日報告說,卡西尼飛船上幾部高科技觀測儀器最新拍攝發回的土衛六圖像都顯示,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上存在「海洋」。
  • 另闢蹊徑: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經濟氣體甲烷
    最近日本的科學家(Kensei Yamada, Shuhei Ogo, Ryota Yamano, Takuma Higo, and Yasushi Sekine.Lett. 2020, 49, 303–306)開發了一種在低溫下通過電場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 與以前的方法相比,這種新方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甲烷是一種有價值的經濟氣體,可用於產生熱量和電能,因此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減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時緩解全球變暖的進程。
  • 這個機器可以吸收室內二氧化碳並將轉化為燃料
    二氧化碳濃度在擁擠的辦公室中不斷上升,而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通常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氣,而現在多了一種可能性,就是過濾掉室內的二氧化碳。芬蘭一家初創企業Soletair Power最近展示了在其辦公室運行的機器,該設備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燃料。
  • 土衛六上充滿了甲烷,是否可以點燃它,讓它產生液態水?
    人類最早對衛星的探索就是從月球開始的,在探索月球的同時科學家們還利用天文設備觀察其他的衛星,並且發現了一些特殊的衛星,例如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土衛六。據天文學家的觀測,土衛六可以說是太陽系中一顆比較奇葩的衛星,因為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擁有大氣層的衛星。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土衛六不僅擁有濃厚的大氣層,而且大氣層的濃度甚至比地球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