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輔助下二氧化碳的可再生燃料

2020-11-25 騰訊網

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生長反應器一起工作,該反應器由立方碳化矽製成。

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將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轉化為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能量的燃料。最近的結果表明,可以使用他們的技術從二氧化碳和水中選擇性地生產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該研究已經發表在ACS Nano上。

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糖,它們用作「燃料」來生長。他們從陽光中獲取能量。林建平大學的孫建武和他的同事正在嘗試模仿這種被稱為光合作用的反應,這種反應被植物用來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乙醇和甲醇等化學燃料。該方法目前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的長期目標是轉化太陽能為燃料。

該部門高級講師孫建武說:「通過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該技術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並減少對化石燃料燃燒的氣候的影響。」林雪平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專業。

石墨烯是存在的最薄的材料之一,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它具有彈性,柔韌性,對日光透明,並且是良好的電導體。這些特性的組合確保了石墨烯具有在電子和生物醫學等應用中使用的潛力。但是僅石墨烯並不適合LiU研究人員尋求的太陽能轉換應用,因此他們將石墨烯與半導體立方碳化矽(3C-SiC)結合在一起。林雪平大學的科學家以前已經開發出一種世界領先的方法,可以在由碳和矽組成的立方碳化矽上生長石墨烯。當加熱碳化矽時,矽蒸發,而碳原子保留並以石墨烯層的形式重構。研究人員先前已經表明,可以以受控的方式將多達四層的石墨烯彼此疊置。

林建平大學高級講師孫建武。

他們將石墨烯和立方碳化矽結合在一起,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光電極,該電極保留了立方碳化矽捕獲陽光能量並產生電荷載流子的能力。石墨烯在保護碳化矽的同時充當導電透明層。

基於石墨烯的技術的性能受多個因素控制,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石墨烯與半導體之間的界面質量。科學家已經詳細研究了該界面的特性。他們在文章中表明,他們可以定製矽上的石墨烯層碳化物和控制基於石墨烯的光電極的性能。以此方式使二氧化碳的轉化更有效,同時組分的穩定性得到改善。

研究人員開發的光電極可以與各種金屬的陰極結合,例如銅,鋅或鉍。通過選擇合適的金屬陰極,可以從二氧化碳和水中選擇性地形成不同的化合物,例如甲烷,一氧化碳和甲酸。

「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使用太陽能的能量,以控制轉化的碳 氧化物成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建武Sun說

甲烷用作燃料中的車輛適於使用氣體燃料。一氧化碳和甲酸可以進一步加工以使其可用作燃料,也可以在工業中使用。」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圖片來源:林雪平大學)  植物會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量的糖,作為生長的「燃料」,而且是從陽光中獲取能量。林雪平大學的Jianwu Sun及其同事正試圖模擬此種稱作「光合作用」的反應,即利用此種反應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乙醇和甲醇等化學燃料。目前,此種方法還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們的長遠目標是將太陽能高效地轉化為燃料。
  • 科學網—太陽能轉化燃料是未來方向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日前,第四屆太陽燃料和太陽電池國際會議暨第三屆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國際清潔能源科學會議在大連召開。
  • 二氧化碳被轉化為燃料,且無汙染
    除了這一方面的原因之外,其實我們現在全球能源的消耗也在逐年的增加,而且全球範圍之內的不可再生資源日益的枯竭,對於可再生資源的需求量卻在不斷的增加,所以科學家試圖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我們可以使用的燃料以緩解這種能源緊張的問題。
  • 新型廉價催化劑,可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效率達到13.4%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模仿光合作用,使用太陽光中的能量將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轉變為烴燃料。如今,一種新型的廉價化學催化劑已經以創紀錄的效率實現了夢想的第一步——利用太陽能電池的電力將二氧化碳分解為富含能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氣。
  • 中科院士李燦:太陽能燃料甲醇可解氫能「制儲運加」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在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及液體太陽燃料合成進展與展望」的演講。他指出,氫能發展初衷就是要解決低碳、生態等問題,可再生能源制氫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太陽燃料甲醇技術是儲能技術,應用中具有多重優勢。
  • 太陽能「光合」電池變二氧化碳為燃料
    研究人員展示他們的突破性太陽能「光合」電池。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常麗君)據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網站消息,該校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直接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氫化合物燃料,整個過程廉價而高效,有助於加快淘汰化石燃料。
  • NRL:獲太陽能微生物燃料電池專利
    太陽能微生物燃料電池(SMFC)是基於非半導體的系統,通過使用密封於燃料電池中的微生物消耗反應物來產生電力,其反應物(葡萄糖和氧)則由另一組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水在燃料電池內部再生。這種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使得電池可以在日光下長時間發電,長達幾千小時,而不需補充微生物燃料電池反應物。
  • 李燦院士:發展可再生能源才能從根本實現碳減排
    「我不是強調立刻完全切斷化石能源,而是逐步實現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優化互補,努力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第四,在能源轉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液體燃料。因為目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絕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都用於發電,而能源需求的另一個重要難題是需要可儲存、可運輸的液體燃料。
  • 雀巢與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零排放框架下 減少溫室氣體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9月24日報導】芬蘭可再生航空燃料供應商雀巢公司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合作,從2020年10月開始大幅增加商用航空低排放可再生燃料的供應。美國三大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捷藍航空)從2020年初開始,已使用100%由可再生廢料製成的低碳排放航空燃料。雀巢公司和殼牌公司的合作協議是繼兩公司為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供應可再生航空燃料的一個月後達成的。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氣候變化,並力爭實現零排放。
  • 中國首個太陽能燃料合成工程快速推進,發電造甲醇,背後是何原因
    作為國內首個液態太陽能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技術開發項目,實現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從而電解水制氫及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利用太陽能發電,使用電力製造氫氣,捕獲二氧化碳,製造出液態燃料甲醇,方便能源流通。2.西部電力資源豐富,將電力能源轉化,降低傳統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實現能源運輸、使用精細化。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蓋茨看好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數字世界的新一輪淘金熱都是關於可再生能源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這種能量可靠,這意味著找到方法不僅要產生它,而且要在不需要的時候儲存它,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它。和許多其他開創性的發明一樣,科學家們也開始向大自然尋求靈感。我們的星球和我們的優勢物種消耗的能量以某種形式來自太陽。
  •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來源:澎湃新聞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夢想能夠模仿光合作用,像植物一樣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製備成有機化合物,比如可作燃料使用的甲醇等。
  •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8-06-01 07:28
  • Neste和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9月23日報導,芬蘭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商Neste正與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合作,從10月開始大幅增加用於商業航空低排放燃料的供應。殼牌航空旨在降低所售燃料的碳排放量,進而出售更多的低碳燃料,例如可再生航空燃料。」Neste表示,與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航空燃料可減少高達80%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幫助航空公司實現其低碳排放的發展目標。Neste航空業務執行副總裁託爾斯滕•蘭格表示:「可再生航空燃料為商用飛機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而且有著減少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
  • 中國科學家「模仿植物」成功製備清潔燃料!或可大規模生產
    他們開發出一種獨立的設備,無需任何其他添加物或電力,就可以將太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中性燃料——一種沒有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或碳足跡的能源燃料或能源系統。「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儲存的化學清潔能源。」 王謙告訴 DeepTech。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真·大力水手:菠菜有望成為可再生燃料電池的關鍵催化劑
    目前的燃料電池,通常依賴於鉑基催化劑,但美國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菠菜(由於富含營養素而被認為是一種「超級食品」)能夠成為一種理想的可再生富碳催化劑,相關原理驗證實驗已經通過論文發表[注1]。對於這一結論,大力水手絕對會拍手叫好。
  •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之間的鬥爭正在升溫
    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某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相互排斥的,為了推進世界減排議程,需要避免使用核能,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根據蘇塞克斯大學的一份新聞稿,這項研究使用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表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往往表現出相互排斥的鎖定和路徑依賴性」。基本上,核能是有害的,因為它排擠了可再生能源,使其競爭力下降。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彭博新能源財經12月1日發布《中國加速低碳進程》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全球60%碳排放的國家和地區已制定碳中和目標,包括中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  煤炭時代成就了英國,油氣時代成就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