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2020-11-27 澎湃新聞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賀梨萍 綜合報導

2017-06-0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夢想能夠模仿光合作用,像植物一樣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製備成有機化合物,比如可作燃料使用的甲醇等。近期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的廉價催化劑,可提高人工光合作用效率至13.4%,遠高於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效率1%。

上述研究人員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化學家Michael Grätzel的研究團隊。上述研究相關的論文於6月5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的子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實際上,所謂的人工光合作用需要先將二氧化碳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然後再將一氧化碳和氫結合成有機物。這個過程需要使用催化劑且消耗能量。催化劑指的是,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

在過去二十多年模仿光合作用的研究中,科學家已發現了許多催化劑,但這些催化劑多傾向於使用貴金屬(金Au、銀Ag、鈀Pd),而且高效靶向性催化一種特定產品還是一個挑戰。

近年來,一種廉價的氧化銅(CuO)衍生的催化劑受到科學家的歡迎,不過由於其選擇性差,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的效率仍不高。這種催化劑也可以使水分解,Grätzel表示,其使水分解的物質的量甚至比二氧化碳分解的物質的量還多。隨後的研究發現,在銦離子存在下使用氧化銅進行的電化學還原反應,可大大提高生成一氧化碳的量。最近,也有研究發現錫也能產生類似的效果。

圖片來自V. ALTOUNIAN/SCIENCE。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下,Grätzel的研究團隊使用原子沉積的方式,用氧化錫(SnO2)對氧化銅納米線電極的表面進行改性,成為二氧化碳在電化學還原為CO時具有高選擇性的催化劑,可以將90%的二氧化碳分子轉化為一氧化碳。他們將這種催化劑和太陽能電池連接後發現,太陽能和一氧化碳的自由能轉換效率為13.4%。據《科學》(Science報導,這要遠遠優於能夠以約1%的效率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能量的植物,甚至是將催化劑與微生物結合以產生燃料的最新混合方法。

據《科學》雜誌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可再生能源專家John Turner說,新的研究表現出「非常好的結果」。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家Nate Lewis說,新的結果是其他最近的改進延伸,該結果也表明相關的研究正在取得進展。不過,Lewis也警告稱,目前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努力仍然保持在基礎研究領域,它們目前還遠不能以接近煉油的成本來生產燃料。

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偶爾激增性的供應可能會超出電網可承受的範圍,可能會給電網造成衝擊。所以,科學家們正在尋找一種可行的方式來存儲多餘的電力。Grätzel說,這可能也會進一步推動化學燃料在儲存能源的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光合作用,燃料,二氧化碳,催化劑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型廉價催化劑,可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效率達到13.4%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模仿光合作用,使用太陽光中的能量將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轉變為烴燃料。如今,一種新型的廉價化學催化劑已經以創紀錄的效率實現了夢想的第一步——利用太陽能電池的電力將二氧化碳分解為富含能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氣。
  • 太陽能「光合」電池變二氧化碳為燃料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常麗君)據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網站消息,該校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直接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氫化合物燃料,整個過程廉價而高效,有助於加快淘汰化石燃料。
  • 劍橋大學研發「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
    近幾十年來,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類大力研究從陽光獲取能源的技術,除了常見的太陽能光電板之外,「人造光合作用」也是研究的項目之一。近期,劍橋大學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基於相紙(photosheet)的人造光合作用機制,轉換效率高,沒有毒性副產物,而且成本低,是有望商業化的方案。
  • 新「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圖片來源:MEHMETCAN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模擬光合作用,利用太陽的能量產生化學燃料。現在,一支研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銅和鐵基催化劑,可利用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如果經過進一步改進,新的催化劑將有助於減少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這項新研究是「令人興奮的進步」。
  • 人工光合作用的新突破:超分子光催化劑誕生
    自然界中,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人類所需的氧氣以及植物做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人們一直試圖複製這個能量轉化過程,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水平中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使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特別是甲烷。
  • 新催化劑變二氧化碳為一氧化碳 CO2變燃料或成真
    (原標題:新催化劑變二氧化碳為一氧化碳 CO2變燃料或成真)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 而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或電力。
  • 武大《Nature》: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導讀:基於太陽能的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能源,然而催化劑的效率和穩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得以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該論文通過在分子尺度精確調控光催化劑TiO2和金屬有機框架(MOF)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了優異的CO2光還原催化性能,在350 nm波長下量子效率達到11.3%,轉化效率(TOF)結果是參考樣品TiO2(P25)的14000倍。
  • 楊培東的偉大成就:研發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成汽油、藥品
    人工光合作用其實也是一個化學反應式,二氧化碳+水+太陽能變成氧氣+化學燃料。這是納米材料在能源方面的重要應用。  而楊培東在「人造光合作用」上實現了跨時代的突破,可以說將徹底改變目前能源存在情況。  楊培東團隊構建了一套由納米線和細菌組成的獨特系統。該系統可捕捉到到尚未進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一過程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為噴氣燃料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2日發表的一項化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團隊利用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這一發現被認為有相當大的產業應用潛力,且這些二氧化碳直接捕獲自空氣,並在飛行的燃燒過程中從噴氣燃料中再次釋放,因此具有從整體上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
  • 用人造樹葉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燃料
    植物光合作用時會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另一個問題是,植物實際上並不十分擅長光合作用,只能將太陽能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轉化為燃料。美國能源部得出結論,為使人工光合作用在經濟上可行,效率需要提高到5%至10%。
  • 新型光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變身能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孫永福教授、謝毅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具有雙金屬活性位點的超薄納米片催化劑,並實現了其對二氧化碳光還原產物高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能源》上。  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引發的溫室效應,是當前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 科學家將菠菜作為電池催化劑,效率更高更便宜
    當今的燃料電池通常使用鉑基催化劑(platinum catalyst,以金屬鉑為主要活性物質)。近日,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ACS Omega》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功,表明菠菜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的可再生的富碳催化劑。
  • 光合作用造出氫氣:可作為燃料使用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人造光合作用系統,可以將光能轉變成為氫燃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過程中轉變光能、二氧化碳和水成為葡萄糖的一個化學過程,同時過程中釋放氧氣。研究人員在人工複製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曾遇到了挑戰,但是涉及「超分子」的最新研究使用光線製造氫氣,未來有一天可作為燃料使用。
  • 美科學家意外發現將二氧化碳變綠色燃料方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時報》10月3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次實驗中,意外發現變二氧化碳為綠色燃料乙醇的辦法,實現了燃燒過程的逆轉。據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當時使用了複雜的納米技術成功將二氧化碳溶液變為乙醇,此結果屬意料之外。
  • 中國科學家「模仿植物」成功製備清潔燃料!或可大規模生產
    你知道地球上最大規模的能量和物質轉換過程是什麼嗎?如果一時想不起來,那換個問題,利用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機化合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是什麼?是的,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地球上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
  • 武漢大學Nature: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格林威治時間9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系統探究了MOF介孔孔道定製TiO2生長的理論機制,最終實現了半導體納米材料在MOF中的無損填充。兩種材料特性的高效協同,將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
  • 人類能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嗎?科學家:若成功堪比工業革命
    光合作用儘管光合作用這個名詞家喻戶曉,但是其具體的內容可能並不怎麼清楚。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將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下圖是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從上面的表達式我們就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這個反應能夠把生命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轉變成包括人類在內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氧氣。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植物擅長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但它們太慢了,科學家希望能夠加快這一從大氣中去除溫室氣體的過程。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