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賀梨萍 綜合報導
2017-06-0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夢想能夠模仿光合作用,像植物一樣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製備成有機化合物,比如可作燃料使用的甲醇等。近期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的廉價催化劑,可提高人工光合作用效率至13.4%,遠高於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效率1%。
上述研究人員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化學家Michael Grätzel的研究團隊。上述研究相關的論文於6月5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的子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實際上,所謂的人工光合作用需要先將二氧化碳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然後再將一氧化碳和氫結合成有機物。這個過程需要使用催化劑且消耗能量。催化劑指的是,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
在過去二十多年模仿光合作用的研究中,科學家已發現了許多催化劑,但這些催化劑多傾向於使用貴金屬(金Au、銀Ag、鈀Pd),而且高效靶向性催化一種特定產品還是一個挑戰。
近年來,一種廉價的氧化銅(CuO)衍生的催化劑受到科學家的歡迎,不過由於其選擇性差,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的效率仍不高。這種催化劑也可以使水分解,Grätzel表示,其使水分解的物質的量甚至比二氧化碳分解的物質的量還多。隨後的研究發現,在銦離子存在下使用氧化銅進行的電化學還原反應,可大大提高生成一氧化碳的量。最近,也有研究發現錫也能產生類似的效果。
圖片來自V. ALTOUNIAN/SCIENCE。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下,Grätzel的研究團隊使用原子沉積的方式,用氧化錫(SnO2)對氧化銅納米線電極的表面進行改性,成為二氧化碳在電化學還原為CO時具有高選擇性的催化劑,可以將90%的二氧化碳分子轉化為一氧化碳。他們將這種催化劑和太陽能電池連接後發現,太陽能和一氧化碳的自由能轉換效率為13.4%。據《科學》(Science報導,這要遠遠優於能夠以約1%的效率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能量的植物,甚至是將催化劑與微生物結合以產生燃料的最新混合方法。
據《科學》雜誌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可再生能源專家John Turner說,新的研究表現出「非常好的結果」。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家Nate Lewis說,新的結果是其他最近的改進延伸,該結果也表明相關的研究正在取得進展。不過,Lewis也警告稱,目前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努力仍然保持在基礎研究領域,它們目前還遠不能以接近煉油的成本來生產燃料。
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偶爾激增性的供應可能會超出電網可承受的範圍,可能會給電網造成衝擊。所以,科學家們正在尋找一種可行的方式來存儲多餘的電力。Grätzel說,這可能也會進一步推動化學燃料在儲存能源的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光合作用,燃料,二氧化碳,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