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與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零排放框架下 減少溫室氣體

2020-09-26 空天界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9月24日報導】芬蘭可再生航空燃料供應商雀巢公司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合作,從2020年10月開始大幅增加商用航空低排放可再生燃料的供應。

美國三大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捷藍航空)從2020年初開始,已使用100%由可再生廢料製成的低碳排放航空燃料。雀巢公司和殼牌公司的合作協議是繼兩公司為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供應可再生航空燃料的一個月後達成的。

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氣候變化,並力爭實現零排放。在這個過程中,航空運輸業責無旁貸。與傳統燃油材料相比,雀巢公司和殼牌公司推廣的可再生航空燃料最多可減少80%溫室氣體的排放。持續推進該燃料的應用能夠幫助航空公司實現減排和零排放目標。

據初步統計,在新冠疫情爆發前,航空運輸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人為排放量的3%。航空業必須在國際碳減排、零排放框架下作出相關應對措施。按照框架要求,航空運輸業要將碳排放量限制在2020年的水平,並在2050年之前將排放量減少到2005年的一半。

目前,雀巢公司和殼牌公司表示,全球可再生航空燃料總儲量為100000噸(2.2億磅)/1.29億升(3400萬加侖)。根據預測,2023年年產能能夠達到150萬噸/19億升。

來源:《飛行國際》網站

相關焦點

  • Neste和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9月23日報導,芬蘭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商Neste正與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合作,從10月開始大幅增加用於商業航空低排放燃料的供應。殼牌航空公司(Shell aviation)總裁安娜•馬斯科洛(Anna Mascolo)表示,「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零排放,航空業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殼牌航空旨在降低所售燃料的碳排放量,進而出售更多的低碳燃料,例如可再生航空燃料。」Neste表示,與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航空燃料可減少高達80%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幫助航空公司實現其低碳排放的發展目標。
  • 歐盟擬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氫燃料成為航空業關注焦點
    新冠疫情下,歐盟加強了對環保的重視度。去年12月,在歐委會新任主席馮德萊恩女士的主持下,歐盟於布魯塞爾召開了成員國高峰會議。會議達成一項協議,即於2050年實現歐盟溫室氣體零排放。歐盟1990年以來的目標,是各成員國在2030年實現減排40%;但疫情促使歐盟內部達成新共識,即截至2030年,各成員國的減排比例必須提高到55%,以期完成2050年溫室氣體零排放。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意味著所有燃料都必須是水力、風力、太陽能、核能或其他形式的綠色新能源。
  • 瑞典2050年後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溫室氣體零排放
    瑞典將在2030年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1月15日電 瑞典環境大臣萊娜·埃克15日在斯德哥爾摩的首相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說,她已於當天開始參與有關「2050年瑞典溫室氣體零排放」路線圖制訂的工作。
  • 牛津推出「零排放」航空燃料:由二氧化碳轉化而來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長久以來,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成為制約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而航空產業也成為碳排「大戶」,備受環保人士詬病。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日前發布新聞稱,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抑制碳排的新方法。在過去幾年裡,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學品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興趣。
  • 能源巨頭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越煤炭
    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可再生技術的出現,正在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根據此前巴黎協議的目標,希望全球能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對此能源巨頭們紛紛表示自己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軍。上周二(5月26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月度能源評論》顯示,2019年美國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自1885年以來首次超過煤炭,這比電力行業預測實現這一裡程碑的時間還要早上一年。
  • 歐盟已經實現了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國際能源署(IEA)一份能源政策報告稱,歐盟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長。《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發現,歐盟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23%,這意味著歐盟已經實現了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清潔電力是減排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目前歐洲發電的碳排放強度「遠低於」世界大多數地區。
  • 菅義偉發表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日本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他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菅義偉當日發表了擔任日本首相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他表示,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共同社此前分析稱,為實施這些計劃,政府需要收緊對電力、冶金和汽車產業公司的環保要求。
  • 英國科學家稱含氨航空燃料更有可能實現飛機零排放
    導讀: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1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使用氨氣作為航空燃料來實現飛機的零排放,並且可能會在「數年內」飛行天空。目前,氨通常由天然氣如甲烷,加上大氣中的氮,通過電解水的方式製成,該工藝在未來具有完全可再生的潛力,能夠替代天然氣。而且,航空煤油和氨氣的噸價上也大致相同。儘管真正的綠色氨生產將更加昂貴,但巴特博士認為,未來的碳稅能將這一成本抵消。巴特補充說:「我們認為氨將在合成燃料方面具有成本競爭力。」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菅義偉還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菅義偉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如果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改革,最終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  法新社報導稱,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菅義偉認為技術將是關鍵。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
    很多人認為溫室氣體零排放就能阻止全球變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近日,挪威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VistaJet宣布建立可持續生物燃料合作夥伴關係
    公司還宣布與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全球領先企業SkyNRG建立市場領先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將促進航空碳排放的大幅減少,並增加世界各地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穩定需求以及供應。與SkyNRG合作將為VistaJet客戶提供最具可持續性、成本效益和可擴展的解決方案,以實現航班脫碳,同時有助於促進整個行業採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 二氧化碳變燃料,牛津大學新研究有望緩解全球變暖
    牛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通過逆向工程法將這種溫室氣體轉換成燃料,但目前還只是在實驗室環境下。 1 如今英國牛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實驗方法,能將二氧化碳——所有燃氣發動機排放的溫室氣體——轉化為航空燃料。如果實驗成功,這個使用鐵基化學反應的過程可能會實現飛機的「淨零排放」。
  • 繼中國之後,日本政府將宣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據《日經亞洲評論》援引政府消息來源報導,繼中國宣布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日本政府很快將宣布到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零的計劃。 目前科學定義的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等,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又是二氧化碳。
  • 法國:空客公司推出氫燃料驅動零排放噴氣式飛機
    這家歐洲飛機製造商表示,這種氫燃料飛機可能在2035年投入使用。如何實現零排放商業飛行,空客公司設計了三種不同的技術和空氣動力學方法。空客執行長紀堯姆·福瑞(Guillaume Faury)表示:「這對整個商業航空業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們打算在這一行業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我們今天公布的概念機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推動零排放飛行未來大膽設想的雄心壯志。
  • 菅義偉發表首次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菅義偉還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菅義偉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如果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改革,最終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法新社報導稱,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菅義偉認為技術將是關鍵。
  • 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該項最新突破可能實現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在性能上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為汽車和其他車輛引入一種廉價而實用的零排放能源技術,只會向大氣中排放水。該研究關注於微調微觀表面的細節,即發生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地方的細節。 與電池類似,燃料電池也能夠存儲能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能夠從空氣中存儲的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中獲取能量。
  • 他山之石|英國CCC:疫情後經濟復甦重點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ReCharge網站報導,為政府提供氣候政策諮詢的獨立機構氣候變化委員會(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下簡稱「CCC」)日前在致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以及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首席部長的公開信中表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必須是英國從冠狀病毒疫情中金融復甦的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
  • 全日空推廣應用可持續航空材料 成本降低 環境汙染減少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10月26日報導】全日空航空公司(ANA)與芬蘭Neste公司籤署一項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採購協議,為日本航空公司供應相關環保燃料。這是芬蘭Neste公司首次向亞洲航空公司供給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據稱,日本首批使用該燃料的航班將於2020年10月首飛。日本新首相YoshIHIde Suga近日公開承諾,2050年日本航空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50%。
  • 太陽能輔助下二氧化碳的可再生燃料
    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將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轉化為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能量的燃料。最近的結果表明,可以使用他們的技術從二氧化碳和水中選擇性地生產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該研究已經發表在ACS Nano上。 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糖,它們用作「燃料」來生長。他們從陽光中獲取能量。
  • 日本將建造2艘電動油輪 可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原標題:日本將建造2艘電動油輪 可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8日報導,位於日本四國的兩家造船廠將建造2艘電動油輪,計劃於2022年3月完工。據稱,建成後,該船可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同時,航行管理的負擔也將較現有的油輪有所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