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2020-11-30 騰訊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該項最新突破可能實現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能夠在白天利用太陽能將水(H2O)變成氫氣,在晚上又能夠將氫氣變回為水,同時還能夠提供電力。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在性能上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為汽車和其他車輛引入一種廉價而實用的零排放能源技術,只會向大氣中排放水。該研究關注於微調微觀表面的細節,即發生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地方的細節。

與電池類似,燃料電池也能夠存儲能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能夠從空氣中存儲的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中獲取能量。此類氣體能夠在燃料電池內部結合,以提供電能,同時只排放水,不排放二氧化碳,因而使其非常環保。該項PEMFC技術有望成為汽車內燃機的清潔替代品,而內燃機會排放溫室氣體和汙染物。

不過,在該項燃料電池技術得以廣泛採用之前,還需要克服幾個障礙。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將氧氣還原成水的化學反應非常緩慢,需要大量且昂貴的鉑來啟動和維持這個反應。此外,雖然產生的水蒸氣遠好於碳排放,但是水蒸氣的出現會讓反應停止,因此必須迅速將水蒸氣轉移,以讓化學反應繼續進行。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amueli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Yu Huang教授的帶領下,該團隊克服了幾個主要障礙,滿足了DOE的要求。首先,該團隊極大地加速了化學反應,大大減少了對昂貴鉑的需求量。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快速排出反應區多餘水分的方法。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Huang教授團隊的博士後Zipeng Zhao表示,關鍵在於從納米尺度塑造碳載體的表面細節,讓流入的氧氣與流出的副產物水擁有完美的比例,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黃教授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納米系統研究所的成員,領導了燃料電池改進研究多年,其中包括改變燃料電池的形狀以大幅減少催化反應所需的鉑量,以及創造出新型納米結構,以提升燃料電池的效率。

黃教授最近的研究則是從零開始的工作,專注於微調碳支撐結構的表面,即化學反應發生的地方。雖然鉑本身會催化反應,但與周圍的碳相比,只佔十分之一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在大多數時候,氫氣、氧氣以及由此產生的水蒸氣都在碳表面附近。

黃教授表示:「該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就是,我們需要有一個堅實又可靠的基準來衡量我們的研究進展。我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研發了一套可重複採用的工程技術以及優化協議,以製備燃料電池,這也使我們能夠從科學的角度研究催化劑層,並得到一個可靠的結論。」

另一個挑戰就是對燃料電池原子層獲得了解。為此,黃教授與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系的Charles and Mary Ferkel教授William A. Goddard III長期合作,以對理想的微環境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

相關焦點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獲突破 甲烷可供電手機
    本報記者 劉霞 綜合外電  今日視點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報告了其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領域取得的兩項進展:其一是電池中不再使用鉑材料;其二是將電池的運行溫度降低至
  • 邁向低成本鹼性燃料電池的又一步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鈀-銀組合可以作為鹼性燃料電池中鉑的低成本替代品。(安德烈·泰勒實驗室/耶魯的插圖) 在一項新發表的研究中,工程師合成了用於鹼性燃料電池的不含鉑的催化劑,表明銀鈀多壁碳納米管在低溫燃料電池中的功效幾乎與鉑一樣。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朝著開發低溫,低成本鹼性燃料電池又邁出了一步。鹼性燃料電池是類似於電池的設備,可將氧氣和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量。
  • 研究人員改進的燃料電池技術得到新的突破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4日訊(記者佘惠敏 通訊員張致遠)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課題組與美國阿克倫大學彭振猛教授、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獲兩項重大進展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報告了其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領域取得的兩項進展:其一是電池中不再使用鉑材料;其二是將電池的運行溫度降低至300攝氏度到500攝氏度之間。研究人員表示,基於SOFCs在更低的操作溫度、更豐富的燃料來源以及更便宜的材料方面取得的進步,SOFCs可能很快成為一項主流技術,未來將能給手提電腦或手機供電。
  • 燃料電池低成本催化劑的化學原理分析
    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是一種儲能技術,有助於降低碳足跡。燃料電池利用一種被稱為氧還原的化學反應,這種反應需要一種低成本的催化劑來實現更廣泛的商業應用。摻氮碳就是這樣一種催化劑,但關於摻氮工作原理的化學細節頗有爭議。這些知識對於改善PEM燃料電池在未來技術中的功能非常重要。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研究與塗層製備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研究與塗層製備隨著世界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環境汙染的關注,燃料電池引起了廣泛關注,它是直接連續地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系統,是繼水電、火電和核電之後的第四種發電裝置。其中,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有著壽命長、比功率和比能量高、室溫下啟動速度快等優點,可作為移動式電源和固定式電源使用,且在軍事、交通、通訊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適應未來能源與環境要求的理想動力源之一。雙極板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核心部件之一,佔據了電池組很大一部分的質量和成本,且承擔著均勻分配反應氣體、傳導電流、串聯各單電池等功能。
  • 賓夕法尼亞大學:用更廣泛的低成本金屬製造燃料電池
    蓋世汽車訊 目前,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改變能源格局,科學家們急於尋找更好的儲能方法,以備不時之需。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有可能是一種長期儲能方案,也許有一天,不用燃燒燃料就能為卡車和汽車提供動力。
  • 最新研究:最大限度的利用燃料電池中的鉑
    電極催化是燃料電池能量轉換的關鍵因素。由於貴金屬如鉑被用作催化劑,提高效率是氫燃料電池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員不僅在電極上研究鉑的結構,還在碳基板上進行研究。研究小組負責人讓-弗朗索瓦?德裡萊解釋說:「如果碳太光滑,鉑顆粒就會聚集。」通過一種新型的中孔碳結構,研究人員想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即鉑粒子除了保持原來的形狀和特徵外,還要停留在它們應該停留的位置,甚至在運行數千小時之後也不會離開它們的初始位置。
  • 鎂燃料電池原理研究
    1 引言  鎂燃料電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燃料易於貯運、可使用溫度範圍寬(–20℃~80℃)及汙染小等特點[1]。作為一種高能化學電源,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因此很多研究學者與單位對其進行了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GE公司就對中性鹽鎂燃料電池進行了研究[2]。
  • 豐田推出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
    近日,豐田汽車美國銷售公司在豐田美國總部託倫斯宣布啟動了發電量為1.1兆瓦的氫燃料電池發電機組。在用電需求高峰期時,這些燃料電池將為6個總部大樓提供一半的電力供應。據估計,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應用可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夏季用電高峰期時減少330萬磅之多,這相當於294輛汽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和。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所採用的能量來源——氫氣——是由空氣化工產品公司提供,其中氫氣是由天然氣轉換而得到的。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了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及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陰極端氧還原反應的動力學十分緩慢,需要使用大量貴金屬鉑納米催化劑作為電極催化劑來維持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高效運轉,這使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成本十分高昂,限制了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燃料電池走向普及(一)PEFC技術篇 ——低成本競爭取得進展【2】
    核殼催化劑的活性提高 為了使將來的PEGC進一步降低成本,相關企業還打算靈活運用面向燃料電池車開發的催化劑技術。PEFC的燃料極和空氣極都要使用鉑,但由於還原反應的反應速度較慢,因此空氣極的鉑用量尤其多。燃料電池車中的鉑用量為每輛幾十克。
  • 19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成果總結 不同領域獲新突破
    京津冀地區以冬奧會為牽引,北京和張家口建立多個「氫能出行」示範運營區域,天津計劃到2022年打造產值突破150億元的氫能生態圈;在華中地區,武漢根據加氫站的日加注量給予建設運營補貼;在長三角地區,江蘇省規劃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突破1萬輛,加氫站突破50座;上海市發布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顯示,到2020年,上海將建設加氫站5至10座,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達到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高能化學電源,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因此很多研究學者與單位對其進行了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GE公司就對中性鹽鎂燃料電池進行了研究[2]。陰極氧化劑可以利用空氣或者海水中的氧,還有過氧化氫和次氯酸鹽等,根據氧化劑不同,目前研究的燃料電池可分為鎂-空氣燃料電池,鎂-海水燃料電池,鎂-過氧化氫燃料電池,鎂-次氯酸鹽燃料電池[1, 6, 8, 9]。2.1 鎂-空氣燃料電池  鎂-空氣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如1所示。
  • 氫燃料電池福音:鉑鈷合金納米粒子將降低催化劑成本並延長電池壽命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布朗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使氫燃料電池驅動的汽車變得更加經濟。這種基於鉑和鈷合金製成的納米顆粒催化劑不僅比純鉑更便宜而且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雖然氫燃料電池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希望,通過適當的基礎設施它將電動汽車的生態友好和傳統化石燃料的自由度結合在一起,然而為了讓燃料電池運轉起來,它需要一個催化劑來進行關鍵氧還原反應。據了解,燃料電池含有一個質子交換膜(PEM),一邊是氫一邊是含氧的空氣。電子將從氫原子中剝離出來然後被氧原子吸收進而產生電能。問題是想要進行這樣一個反應需要催化劑。
  • 燃料電池陰極高效氧還原催化劑研究取得突破
    為避免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氣候轉變危機,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勢在必行。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IWU致力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快速低成本生產 有助於燃料電池車普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在弗勞恩霍夫加工機械和加工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IWU),研究人員們正在研發製造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先進技術,以促進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快速、低成本連續生產。
  • 長報告|燃料電池產業鏈研究之趨勢篇(四)
    現在燃料電池組的成本是1000-2000美元/kW,如果未來要取得商業化,並與內燃機汽車競爭,燃料電池的成本必須降到50美元/kW。而降低燃料電池系統核心組件成本,迅速擴大銷售規模都是大幅降低燃料電池汽車總成本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