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走向普及(一)PEFC技術篇 ——低成本競爭取得進展【2】

2020-11-29 人民網財經頻道

核殼催化劑的活性提高

為了使將來的PEGC進一步降低成本,相關企業還打算靈活運用面向燃料電池車開發的催化劑技術。PEFC的燃料極和空氣極都要使用鉑,但由於還原反應的反應速度較慢,因此空氣極的鉑用量尤其多。燃料電池車中的鉑用量為每輛幾十克。鉑的價格約為280元/克,因此必須削減用量。家用燃料電池的鉑用量雖然每臺只有幾克,但「在以100日元為單位削減成本的情況下,能以1000日元為單位削減成本帶來的衝擊相當大。我們非常期待」(東芝燃料電池系統)。

削減鉑用量方面較受關注的技術之一是「核殼催化劑」。該技術通過只在催化劑表面使用鉑、在催化劑的中心部分使用其他材料來削減鉑用量。以粒徑為3nm的催化劑為例,如果僅在表面使用鉑,預計鉑用量可減少一半。

日本同志社大學一直在開發內核使用價格僅為鉑的約一半的鈀(Pd)的核殼催化劑。此前利用「Cu-UPD(欠電位沉積)」法,一次只能製造幾十μg,而現在開發出了可大量合成的改良型Cu-UPD法(圖4)。新方法非常簡單,首先,把在碳(C)上附著有鈀微粒的Pd/C粉末加入酸性硫酸銅水溶液;其次,在水溶液中放入網狀銅(Cu)並進行攪拌,銅會附著在鈀表面;然後撈出銅並添加K2PtCl4(氯亞鉑酸鉀),鈀表面的銅就會被置換成鉑。

圖4:大量合成核殼催化劑

同志社大學開發出了大量合成核殼催化劑的方法(a)(b)。對合成的核殼催化劑實施耐久性試驗後發現,催化劑的活性大大提高(c)。(圖由《日經電子》根據同志社大學的資料製作)

用這種方法獲得的核殼催化劑比市售的普通Pt/C催化劑活性高。還有一點令人頗感興趣的是,對核殼催化劑實施電位循環試驗後,活性進一步提高。同志社大學認為,剛製造出來的核殼催化劑的鈀內核形狀為橢圓形,其表面的鉑層並未將其完全覆蓋。在之後的耐久性試驗中,鈀內核有部分溶出,使其形狀接近完美的球形,同時,鉑反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重新排列,將內核表面完全包覆住。這種現象使催化劑活性大大提高。實際上也已確認,在耐久性試驗之後,核殼催化劑的粒徑減小,鈀所佔的比例也降低。

同志社大學正在討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在鈀中添加廉價的材料,或者內核採用價格比鈀更便宜、每克僅約4元的銀。

在碳中添加微量氮製作催化劑

為實現終極的鉑用量削減,完全不使用鉑等貴金屬的新型催化劑也在開發之中。其中,東京工業大學正在帝人、旭化成化學和東芝燃料電池系統等企業的協助下,開發「碳合金催化劑」。這種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碳(C),其中添加了百分之幾的氮(N)原子等。其詳細機制並未公布,據稱,雖然沒有使用貴金屬,但是是一種具備氧還原活性的獨特材料。如果能實現實用,有望大幅削減催化劑的成本。

碳合金催化劑以前一般是在碳黑等現有碳材料中添加氮後,為使構造穩定、提高耐久性而進行熱處理來獲得。但進行高溫處理的話,催化劑的活性又會降低。為此,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了在製成含氮的聚醯亞胺微粒後,進行多級熱處理來獲得碳合金催化劑的新方法(圖5)。

圖5:通過多級熱處理製造碳合金催化劑

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了對合成的聚醯亞胺微粒進行多級熱處理、從而獲得碳合金催化劑的方法(a)。1A/cm2時接近了當前的目標值0.6V(b)。(圖由《日經電子》根據東京工業大學的資料製作)

具體方法是,先重合兩種材料進行200℃的熱處理,獲得含氮的聚醯亞胺微粒;然後在氨氣環境等條件下以600℃、800℃、1000℃的溫度分階段對其進行熱處理。這樣,無需減少作為催化劑活性點的氮用量,就能製成碳合金催化劑。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兼顧耐久性和催化劑活性,而且能自行合成用於碳合金催化劑的聚醯亞胺微粒,因此對於今後提高特性也有好處。實際上,東京工業大學通過優化重合條件,把聚醯亞胺微粒的直徑由300nm左右縮小到了150~200nm。

東京工業大學利用以新方法獲得的碳合金催化劑,在廠商的協助下製成膜電極組件(MEA)實施了單個電池單元的實驗。結果證實,能獲得接近當前目標發電特性的值。不過,由於現在是在純氧環境下做的實驗,要想在氧濃度只有20%左右的空氣中獲得相同的特性,需要提高催化劑活性點的密度。東京工業大學正討論改良方法,打算使其形狀接近粒度僅幾十nm的碳黑。(作者:河合 基伸、狩集 浩二,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相關焦點

  • 燃料電池為什麼不普及
    不過受制於技術難度,以及高昂的普及成本,燃料電池汽車一直被其它環保汽車壓著一頭。全球範圍內,純電動車已經有了不小的市場,而豐田的混動汽車,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在實際運用上,燃料電池已經落後。   拋開成本不說,燃料電池汽車如何加注發電用的燃料就是個問題。目前,氫燃料電池車一個大問題便是如何加注氫氣。即使在美國大力發展零碳排放汽車、支持加氫站建設的加利福尼亞州,情況也不容樂觀。
  • 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 為什麼燃料電池很難普及起來?
    不過受制於技術難度,以及高昂的普及成本,燃料電池汽車一直被其它環保汽車壓著一頭。全球範圍內,純電動車已經有了不小的市場,而豐田的混動汽車,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在實際運用上,燃料電池已經落後。一個加氫站佔地面積6平方米,在擁擠的城市中怎樣塞進這一個個的加氫站,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一座城市如果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對氫氣的需求量將十分巨大。需要多少個一天生產2.5Kg氫氣的加氫站,才能滿足一座城市的需求。況且在城市中,由於霧霾和高層建築的阻擋,陽光利用率會降低,加氫站還達不到每天2.5千克的產量。
  • IWU致力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快速低成本生產 有助於燃料電池車普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在弗勞恩霍夫加工機械和加工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IWU),研究人員們正在研發製造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先進技術,以促進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快速、低成本連續生產。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摺紙生物燃料電池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以「Soft drinks power origami cell」為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關於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的新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酶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的能量裝置。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
  • 邁向低成本鹼性燃料電池的又一步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鈀-銀組合可以作為鹼性燃料電池中鉑的低成本替代品。(安德烈·泰勒實驗室/耶魯的插圖) 在一項新發表的研究中,工程師合成了用於鹼性燃料電池的不含鉑的催化劑,表明銀鈀多壁碳納米管在低溫燃料電池中的功效幾乎與鉑一樣。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朝著開發低溫,低成本鹼性燃料電池又邁出了一步。鹼性燃料電池是類似於電池的設備,可將氧氣和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量。
  • 日媒:中國燃料電池車市場競爭升溫
    中國大力普及的氫燃料汽車也將亮相此次車展,在該領域技術領先的日本和韓國車企的競爭似乎愈發激烈。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1日報導,中國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大通推出了燃料電池MPV(多用途汽車)。 韓國現代汽車展出了計劃於2021年在中國市場發售的新型燃料電池車。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氫燃料電池車普及還需要多長時間?
    但那種形式類似移動廁所,只圖方便靈活和低成本,氫燃料還是主要來自固定式加氫站。那這三座加氫站現在運營得如何?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就去實地看看。▲這是給運氫車用的設備當天我們在這裡守候了將近2小時,沒有一輛燃料電池車來加氫,整個加氫站看起來就像沒開放一樣,看起來很新,但空蕩蕩的。它有一幢還算漂亮乾淨的辦公樓,雖然是工作日,但我們不確定裡面是否有人,因為一切感覺都無比寧靜和荒涼。
  • 為何氫燃料電池無法普及?
    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既環保又有補貼,可惜現在電池技術太落後,充電時間長電池又重。難道就沒有像電動車那樣環保,但用起來汽油車那樣方便的車嗎?其實有這樣的車,這就是氫燃料電池車。0汙染 氫燃料電池的排放物只有水,而且是純淨水(外國曾經有媒體直接喝排出的水)。如果再考慮製造環節,氫燃料電池車甚至比純電動車還環保。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獲兩項重大進展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報告了其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領域取得的兩項進展:其一是電池中不再使用鉑材料;其二是將電池的運行溫度降低至300攝氏度到500攝氏度之間。研究人員表示,基於SOFCs在更低的操作溫度、更豐富的燃料來源以及更便宜的材料方面取得的進步,SOFCs可能很快成為一項主流技術,未來將能給手提電腦或手機供電。
  • ...電力與日產合作深化 研發低成本電動車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錫裡斯電力公司(Ceres Power)宣布已與日產(Nissan)進一步建立了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用於電動汽車(EV)的燃料電池技術。
  • 燃料電池低成本催化劑的化學原理分析
    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是一種儲能技術,有助於降低碳足跡。燃料電池利用一種被稱為氧還原的化學反應,這種反應需要一種低成本的催化劑來實現更廣泛的商業應用。摻氮碳就是這樣一種催化劑,但關於摻氮工作原理的化學細節頗有爭議。這些知識對於改善PEM燃料電池在未來技術中的功能非常重要。
  • 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重要環節—溫溼度控制
    21世紀以來,以氫為燃料電池的新能源電池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燃料電池可以在許多領域中應用,燃料電池的普及會將大的拉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地球的溫室效應和保護環境,還可以解決現有資源枯竭的能源問題。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發展現狀及工業化前景
    隨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應用進入眾多領域,如備用電源、可攜式電源、叉車、燃料電池汽車的公交車和乘用車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大規模商業化對催化劑成本、活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能源部(DOE)曾指出,催化劑在電堆總成本中的佔比會從系統年產量1000套/年下21%提高至50萬套/年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