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0-11-24 第一電動網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

該課題組的3篇相關研究成果《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膜電容去離子技術提高脫鹽效率的研究》《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脫鹽和去除銅離子的研究》《一種能夠同步脫鹽和除六價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今年陸續發表於環境領域國際著名期刊《脫鹽》上。這3篇論文的新穎性和重要性受到了審稿人的充分肯定,哈工大為論文的唯一署名單位。

課題組針對傳統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對低濃度鹽水脫鹽效率較低的問題,創新性地提出將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與膜電容去離子技術耦合處理鹽水的思路。該技術成果可望實現特殊環境下(如缺少電)的海水淡化。

來源:科技日報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jishu/3518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本報訊(商豔凱記者衣春翔)從廢物中回收清潔能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微生物燃料電池(MFC)能夠在降解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同時發電,在廢水處理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發表,為設計高效、廉價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據了解,為了克服傳統顆粒態貴金屬催化劑效率低、造價高、易中毒等缺陷,哈工大研究人員使用金屬有機框架作為前驅體構築具有三維多級孔結構催化劑。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機制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種以產電微生物為陽極催化劑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廢水處理和新能源開發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微生物燃料電池 幫海水淡化
    近日,哈工大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技術成果可望實現特殊環境下的海水淡化。    該課題組還建立了四室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同步實現了產電、脫鹽與重金屬回收。
  •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07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技術小組開發出了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它可以連接植物根系和土壤細菌來發電。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高鹽廢水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基於產電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機物獲得電能的裝置,應用MFC 處理廢水可實現在處理廢水的同時回收廢水中能量,從而降低廢水處理成本。近年來,應用MFC 處理高鹽廢水來降低處理成本的研究逐漸開展並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NRL:獲太陽能微生物燃料電池專利
    NRL:獲太陽能微生物燃料電池專利 來源:蓋世汽車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7-12   今日/總瀏覽:1/2984
  • 哈工大一博士生創國內「微生物燃料電池」科研新成果 環保電池技術...
    哈爾濱新聞網11月7日訊 (商豔凱 記者 劉鋼)記者從哈工大獲悉,剛剛步入博士三年級學習的哈工大市政學院尤世界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國際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官方網站報導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MFC領域的科研成果,以他為第一作者、前期已得到SCI(國際科學引文索引)檢索的4篇英文論文也被收錄到該網站內。
  • 中國大學生研製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獲國際金獎
    給細菌「餵」勺糖,做成電池能持續產電80小時?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天大化工學院學生團隊研發出的成果——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並於不久前獲得了2015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金獎及該賽事Best Energy Project單項獎。
  • 西安交大在基於人工智慧的微生物傳感器研究領域獲進展—新聞...
  • 我校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近期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4年影響因子16.146)上發表。
  • 科學網—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 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
  • 天大化工學子研製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獲國際比賽金獎
    給細菌「餵」勺糖 能持續產電80小時  天大化工學子研製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獲國際比賽金獎  利用微生物代謝反應中的電子傳遞作為電池中的電子供體這一概念從上世紀70年代被提出。隨著資源能源的匱乏,人們的目光由傳統風能、電能轉向更加貼近自然、廉價的微生物電催化,以工程理念經過不斷改進優化微生物燃料電池已成為近年來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中國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
    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周順桂研究員經多年努力,研發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記者11日從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獲悉,該發明日前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透露,周順桂研究員的此項發明於2009年已獲美國專利局受理,本發明克服現有的微生物電池結構與運行方式不利於擴展和放大以及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易擴展、統一進料和出料、結構緊湊、造價低廉、輸出功率密度高、COD去除效果好等優點。
  • 汙水尿液能發電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獲突破
    OFweek環保網訊:微生物燃料電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比特首次發現了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他用鉑作為電極成功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塊微生物燃料電池。不過他估計,微生物燃料電池實現工業應用還需5~10年。在現階段,突破工業應用的關鍵問題仍然是如何繼續降低成本、提高電池性價比。  據悉,在早期的研究中,BruceLogan所在的研究小組使用了大量昂貴的材料,如昂貴的石墨電極、聚合物以及鉑等貴金屬。但其最新的電池系統已經使用了更便宜並且更環保的材料。「我們現在已經可以不用任何貴金屬了。」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獲兩項重大進展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報告了其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領域取得的兩項進展:其一是電池中不再使用鉑材料;其二是將電池的運行溫度降低至300攝氏度到500攝氏度之間。研究人員表示,基於SOFCs在更低的操作溫度、更豐富的燃料來源以及更便宜的材料方面取得的進步,SOFCs可能很快成為一項主流技術,未來將能給手提電腦或手機供電。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低鉑電極材料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廢水時的產電性能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7512.htm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簡稱為MFC) 是一種利用微生物體作為催化劑將有機物質及無機 物質氧化並產生電能的裝置 [1]。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 峻以及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微生物 燃料電池也越來越受重視。
  • 英國科學家研究出微生物燃料電池及機器人
    英國的科學家日前研究出了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以及能夠自我供給功能的機器人,使得微生物成為一種未來的可持續性的能源。這種樣子笨拙的機器人可以將任何有機物質分解轉換成電能供自己使用,人們未來可以派它去條件惡劣的災區執行搜尋倖存者的任務,由於機器人會自動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機物為自己供能,所以不必像使用普通電池那樣擔心它能量耗盡。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美國大學實驗室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