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廢水時的產電性能研究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設計了一個經典的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並考察了其在接種厭氧汙泥條件下對葡萄糖模擬廢水的產電性能。試驗主要考察了 電池系統在不同的電極材料及不同COD濃度下的產電性能及廢水處理效率。結果表明,該電池在初始COD為1000mg/L,以石墨為電極 的運行條件下產電性能最好,最大電流密度為 4.4mA/m2。在不同的COD濃度下,該系統對廢水中COD的去處率都穩定在70%。另外實驗 還考察了好氧汙泥代替空氣作為電子受體後電池系統的產電性能及廢水處理效率。在該條件下,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性能得到了顯著 的提高,輸出電流密度約為17.3mA/m2,同時其對廢水中的COD去除率達到了82%。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7512.htm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簡稱為MFC) 是一種利用微生物體作為催化劑將有機物質及無機 物質氧化並產生電能的裝置 [1]。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 峻以及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微生物 燃料電池也越來越受重視。Logan等[2]以城市生活汙 水為營養物質構造的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實現了汙 水處理的同時回收電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汙 水的處理成本。

然而,現在國內外大部分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 都集中在單容器型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重點都圍繞著 減少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內阻,從而提高微生物燃料電 池的產電性能[3]。傳統的廢水處理工藝中,生物處理部 分主要是由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組成。這與 傳統的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構造相匹配。因此,雙 室微生物燃料電池是應用到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中,實 現廢水處理和能源回收的理想模式。

基於上述觀點,本研究設計了一個經典的無介體 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利用該電池系統對模擬生活汙 水進行處理並考察了該過程中系統的產電性能,為微 生物燃料電池應用到實際的廢水處理過程中提供科學依據。

1實驗裝置和方法

1.1無介體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的搭建

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如圖1所示,該電池由有機 玻璃製成,主要由陰極室和陽極室兩部分構成。 由恆溫磁力加熱攪拌器對陽極室內的混合液進 行連續攪拌,以保證營養物質和微生物體充分混合。陰極室內則由一小型空氣泵對內曝氣充氧。單室呈圓柱 型,有效容積為2009mL(Φ80mm×400mm),兩電極均 由石墨製成,有效面積為 350cm2。陰陽兩室以質子交 換膜(Nafion 117,杜邦)連接,其連接處有效面積約為 13cm2。外電路負載是一可調電阻箱(ZX97E)(1- 1000000Ω)。該燃料電池產生的電壓信號由外接的數 據採集系統(personal Daq/56)自動收集。

1.2實驗條件

陽極室中的接種汙泥是來自北京市高碑店汙水 處理廠汙泥消化池中的消化汙泥。在室溫下利用 COD約為200mg/L的葡萄糖模擬廢水培養7天,以恢 復汙泥的活性並富集菌種。基質為葡萄糖配製成的營 養儲備液,pH值保持在7左右[4-5],COD約為1000mg/L。 厭氧泥及基質在進入反應器前,均需通入一定時間的 氮氣以去除其中的溶解氧。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陽 極室中的厭氧狀態,當一個產電周期結束後,停止攪 拌,待混合液中汙泥沉降完全後,棄去上清液,重新添 加新的營養物質。整個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運行溫度基 本維持在35℃左右[6-7]。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外路電 阻不變,約為 100Ω。

1.3分析項目與方法

化學需氧量COD測定:按照GB/T 11914-89規 定測定。

電化學性質的確定:電池的輸出電壓U由數據採 集系統自動記錄,電路中的電流大小I=U/Rw,其中Rw 為外阻大小。電流密度ρ(I)=I/A,其中A為電極的有 效面積。功率密度ρ(P)=ρ(I)×U。

2試驗結果

2.1不同電極材料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性能的影響

對於微生物燃料電池而言,電極材料直接關係到 該電池的電子傳輸速率以及其內阻大小,對其產電性 能有著顯著的影響。本試驗主要考察了兩種電極材料。一種是成本較 低,機械強度較好的石墨。由於石墨電極的反應表面為 平面,故選用碳纖維紙(簡稱為碳紙)(GEFC- GDL3,北 京金能)作為對比的電極材料,同傳統的石墨電極相 比,碳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孔隙率高等優點。兩電極 材料的對比實驗都是在COD為 1000mg/L,外阻為 100Ω的條件下進行的。在底物中COD的濃度都為 1000mg/L時,兩者產電性能的比較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石墨電極產電的穩定性優於碳紙電 極,在其後期該趨勢顯得更加明顯,石墨電極外路的 平均電流密度比碳紙電極高出30%,達到 4.4 mA/m2。 此外,在以碳紙和石墨為電極的條件下,電池系統對 模擬廢水中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70%以上,出水 COD都保持在300mg /L。因此,對於石墨和碳紙而言, 無論採用何種電極材料,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廢水處 理效果是沒有顯著影響的。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高鹽廢水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高鹽廢水通常採用生化、蒸發和膜處理3 種方法處理,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高鹽廢水處理均存在難度大和成本高等問題。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基於產電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機物獲得電能的裝置,應用MFC 處理廢水可實現在處理廢水的同時回收廢水中能量,從而降低廢水處理成本。近年來,應用MFC 處理高鹽廢水來降低處理成本的研究逐漸開展並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 劉紹琴教授團隊提出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新策略 推動廢水處理更...
    哈工大報訊(王雪/文)近期,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劉紹琴教授團隊在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簡便的水熱反應合成了二硫化鐵/石墨烯複合物(FeS2/rGO)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陽極,並將其用於啤酒廠廢水的處理,獲得了較高的電壓、功率密度和良好的有機物去除率。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機制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種以產電微生物為陽極催化劑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廢水處理和新能源開發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不同來源菌群接種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澱粉廢水技術
    北極星環保網訊:澱粉廢水是澱粉生產過程中各工藝所產生的廢水總和,具有產量大、有機物濃度高的顯著特徵,是我國食品工業中汙染最嚴重的廢水之一〔1〕。而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fuelcell,MFC)作為快速發展的水處理技術,既可以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又可將有機汙染物中貯存的化學能以電能形式回收,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利用〔2〕。
  • Advanced Materials:二硫化鐵/石墨烯陽極: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新方案
    傳統的汙水處理工藝是個高能耗、物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為代價,同時浪費了廢水有機物中蘊含的化學能,因此發展在廢水高效處理過程中回收可利用的資源與能源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具有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利用產電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物,將有機物蘊含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具有清潔高效、原位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優點,作為一種能夠將廢水再生為能源的技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微生物燃料電池 幫海水淡化
    近日,哈工大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技術成果可望實現特殊環境下的海水淡化。    該課題組還建立了四室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同步實現了產電、脫鹽與重金屬回收。
  •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夠將有機物或無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治理汙染的同時也提供電能,在修復汙染環境和生物產電方面有著很好的前景。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 讓汙水發電!
    圖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示意圖。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以將汙水作為底物進行發電,將其中蘊含的能量回收,可解決汙水處理廠的電耗問題。MFC既可用於處理廢水有機物,也可用於廢水脫氮除硫,甚至可用於處理難降解有毒化合物。
  • 科學網—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新聞—科學網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廢水生物處理技術
    目前,仍廣泛採用的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除去廢水中有機汙染物,主要包括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方法。然而,這兩種方法在實踐應用中也存在缺點。一方面,好氧生物處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運行費用高。另一方面,傳統的厭氧工藝雖然運行費用降低,且在處理過程中可以以甲烷形式獲得額外的生物能,但由於甲烷沒有合理的利用方式將其燃燒掉而無法實現能源的回收。
  • 汙水尿液能發電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獲突破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BruceLogan教授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做到循環利用。
  • 微生物燃料電池對磺胺間甲氧嘧啶的降解研究
    >作者:楊玉蓉,蔣瑾 , 劉小紅 , 司友斌*單位:農田生態保育與汙染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摘 要為探究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表明,MFCs 可以利用SMM 作為燃料,在實現降解的同時輸出電能,這為水體環境中磺胺類抗生素的高效低耗處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 中國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
    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周順桂研究員經多年努力,研發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記者11日從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獲悉,該發明日前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透露,周順桂研究員的此項發明於2009年已獲美國專利局受理,本發明克服現有的微生物電池結構與運行方式不利於擴展和放大以及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易擴展、統一進料和出料、結構緊湊、造價低廉、輸出功率密度高、COD去除效果好等優點。
  • 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在他手裡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TOP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從廢水提取電能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了他們的發現: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從廢水裡面提取出電能。「廢水中其實含有巨大的電能,但它們通常都被捆綁在有機分子上,非常難提取和利用。
  • ...勺糖 產電八十小時 天大化工學院研發出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
    【每日科技網】   科技日報訊 給細菌「餵」勺糖,做成電池能持續產電80小時。這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學生團隊的研發成果——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日前獲得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2015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金獎及最佳能源項目單項獎。
  • 浙商大有個碩士學霸酷愛發明 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在他手裡性能翻倍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迅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房敏捷)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   微生物燃料電池,簡稱MFC,是十幾年前新興的一項能夠同時實現汙染物降解與產電的技術,主要是由美國Bruce Logan、Bruce Rittmann院士等研究發展推廣。
  • 新加坡研製微生物燃料電池 用廢水發電節省能源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四日電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國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黃浩勇研製出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利用廢水發電,不但所需成本較低,節省能源,也非常環保。    此間《聯合早報》十四日報導,今年三十五歲的黃浩勇是本年度新加坡國家科學與科技獎青年科學家獎得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