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對磺胺間甲氧嘧啶的降解研究

2020-12-05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03 期

作者:楊玉蓉,蔣瑾 , 劉小紅 , 司友斌*

單位:農田生態保育與汙染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摘 要

為探究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對抗生素磺胺間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SMM)的降解效果及MFCs 的產電性能,通過構建單室MFCs,比較不同電極材料、菌種種類、抗生素初始濃度以及腐植酸存在條件下MFCs 對SMM 的降解效果及其產電性能。

結果表明:3 種陽極材料下MFCs 對SMM 的降解率及產電性能的高低為碳氈>碳紙>石墨棒;在SMM 初始濃度為10 mg·L-1 的條件下,以Shewanella putrefaciens 為菌種的MFCs 對SMM 的降解率達到58.92%,高於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的降解率46.48%,MFCs 的最大輸出功率前者比後者約高6.51 mW·m-2 ;隨著抗生素初始濃度的增加,SMM 的降解效果逐漸減弱,MFCs 的電壓輸出逐漸降低;隨著腐植酸濃度增加,SMM 的降解率逐漸提高,MFCs 的產電性能逐漸增強。

研究表明,MFCs 可以利用SMM 作為燃料,在實現降解的同時輸出電能,這為水體環境中磺胺類抗生素的高效低耗處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結 論

(1)MFCs 運行條件下對SMM 的降解效率高於微生物純培養條件;以碳氈為陽極材料、S. putrefaciens 為菌種條件下SMM 的降解率及MFCs 的產電性能最高;隨著SMM 初始濃度的增加,SMM 降解率逐漸減弱,MFCs 的產電性能逐漸降低;隨著添加腐植酸濃度增加,SMM 的降解率逐漸提高,MFCs 的產電性能逐漸增強。

(2)MFCs 陽極性能影響SMM 的降解效果。外源腐植酸濃度升高,MFCs 陽極逐漸受負面影響而使MFCs 內阻增大,從而導致SMM 的降解效率逐漸降低。內阻是影響MFCs 產電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內阻增大,MFCs 產電性能受電子穿梭體的正面影響變小。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
    研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中產甲烷菌活動受限的條件下磺胺嘧啶(SDZ)的生物降解效率,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發展以及微生物群落的遷移。2.2 通過SDZ分析方法,在MFCs中測定了甲烷菌抑制對SDZ產電性能和降解效率的影響,並確定生物降解途徑。2.3 通過qPCR(WcgeneBiotech, Shanghai, China)和16SrRNA基因測序分析了SDZ抗性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的命運。
  •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
    研究背景研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中產甲烷菌活動受限的條件下磺胺嘧啶(SDZ)的生物降解效率,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發展以及微生物群落的遷移。2.2.2 通過SDZ分析方法,在MFCs中測定了甲烷菌抑制對SDZ產電性能和降解效率的影響,並確定生物降解途徑。2.3 通過qPCR(WcgeneBiotech, Shanghai, China)和16SrRNA基因測序分析了SDZ抗性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的命運。
  • 氨氧化菌降解磺胺類抗生素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磺胺類抗生素及其耐藥基因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且對生態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微生物降解是環境中磺胺類抗生素去除的主要途徑,而氨氧化菌是降解磺胺類抗生素的重要菌群。、降解路徑及機制;並研究重要的氨氧化中間產物羥胺(NH2OH)對磺胺類抗生素的轉化作用。
  • 複方磺胺嘧啶混懸液
    本品為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的混懸液。含磺胺嘧啶(C10H10N4O2S)、甲氧苄啶(C14H18N4O3)均為標示量的90.0%~110.0%。[處方][製法][性狀]本品為白色或淡黃色混懸液。相對密度 本品的相對密度為1.180~1.220。
  • 磺胺藥的6種搭配方式,高效防治球蟲、鼻炎混感!
    養雞中常見的磺胺藥有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和磺胺對甲氧嘧啶,在防治以下3類疾病的混合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用藥方法: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5倍量)+甲氧苄啶(1倍量) 方法1:磺胺二甲氧嘧啶+甲氧苄啶:磺胺二甲氧嘧啶首次用量為140-200毫克/次,之後每公斤體重70-100毫克/次,每天1次,連用3-5天,間隔2-3天,再用3天;用藥同時,配合等量小蘇打和1/5倍量的甲氧苄啶使用。
  • 獸藥知識|如何合理使用磺胺藥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注意配伍禁忌:液體類磺胺藥物如磺胺嘧啶鈉注射液,不易與酸性藥物,如VB、VC、青黴素、四環素、鹽酸麻黃鹼等合用,否則析出磺胺沉澱。遇普魯卡因療效減弱,甚至失效,遇氧化鈣、氯化銨會增加對泌尿系統毒性。 什麼情況下適合給雞用磺胺藥?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能夠在降解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同時發電,在廢水處理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發表,為設計高效、廉價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工業去除|可見光照射下單斜晶BiVO4和微藻光能催化降解磺胺二甲嘧啶的機理
    中文摘要:  為了提高抗生素降解效率,首次研究了釩酸鉍(BiVO4)與微藻Dictyosphaerium sp.在可見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磺胺類抗生素磺胺嘧啶(SM2)為例,通過BiVO4-藻類體系研究了SM2在介質中的光催化降解機理。
  • 我校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近期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4年影響因子16.146)上發表。
  • 複方磺胺嘧啶鈉注射液
    本品為磺胺嘧啶鈉和甲氧苄啶製成的滅菌水溶液。含磺胺嘧啶鈉(C10H9N4Na02S)和甲氧苄啶(C14H18N4O3)均應為標示量的90.O%~11O.O%。(2)取本品5ml,加醋酸溶液(→100)10ml,即析出白色沉澱,濾過;沉澱用水洗滌,在105℃乾燥1小時,照磺胺嘧啶項下的鑑別(1)、(2)項(338頁)試驗,顯相同的反應。 【檢查】pH值 應為9.5~11.0(附錄40頁)。 其他 應符合注射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5頁)。
  • 微生物燃料電池 讓汙水發電!
    圖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示意圖。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以將汙水作為底物進行發電,將其中蘊含的能量回收,可解決汙水處理廠的電耗問題。MFC既可用於處理廢水有機物,也可用於廢水脫氮除硫,甚至可用於處理難降解有毒化合物。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高鹽廢水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基於產電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機物獲得電能的裝置,應用MFC 處理廢水可實現在處理廢水的同時回收廢水中能量,從而降低廢水處理成本。近年來,應用MFC 處理高鹽廢水來降低處理成本的研究逐漸開展並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 Advanced Materials:二硫化鐵/石墨烯陽極: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新方案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利用產電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物,將有機物蘊含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具有清潔高效、原位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優點,作為一種能夠將廢水再生為能源的技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產電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物產業化的前提和難點問題是如何大幅度提高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物產電的效率。
  •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夠將有機物或無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治理汙染的同時也提供電能,在修復汙染環境和生物產電方面有著很好的前景。
  • 科學網—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新聞—科學網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廢水生物處理技術
    目前,仍廣泛採用的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除去廢水中有機汙染物,主要包括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方法。然而,這兩種方法在實踐應用中也存在缺點。一方面,好氧生物處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運行費用高。另一方面,傳統的厭氧工藝雖然運行費用降低,且在處理過程中可以以甲烷形式獲得額外的生物能,但由於甲烷沒有合理的利用方式將其燃燒掉而無法實現能源的回收。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