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2020-11-24 科學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Bruce Logan的研究組正在嘗試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可以把未經處理的汙水轉變成乾淨的水,同時發電。無論對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這項「一舉兩得」的技術都相當誘人。更誘人的是,據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網站消息,該項技術未來還可能實現海水淡化,成為「一舉三得」的技術。

 

汙水處理費時、費錢還消耗大量能量,基本是個只投入不產出的行業,也是讓各國政府頭疼的一大難題。有數據稱,5%的電力消費被用於汙水處理。根據美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美國每年需要處理330億加侖的生活汙水,處理費用大約為2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能源成本。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

 

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該電池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汙水中的細菌以有機物為食,隨之釋放電子,電子在燃料電池的碳棒上集聚,在水中形成電流迴路。一旦放電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可加以利用。

 

早在2005年,Logan的小組就宣布研製出微生物燃料電池。他們在實驗室裡產生了72瓦的電流,用以驅動一個小風扇。

 

最近幾年,實驗室在NSF的資助下又獲得一系列進展。例如,除了產生電流,給系統另外加上一點電壓,還能產生氫氣。氫氣是一種環境友好的清潔能源,有多種工業用途。

 

另外,Logan還在試驗往燃料電池中通入海水,這樣不僅能夠產生更多的電能,如果試驗成功,該系統就可以同時產生能量、處理汙水並淡化海水,可謂一箭三雕。

 

實際上,微生物燃料電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比特首次發現了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他用鉑作為電極成功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個微生物燃料電池;1984年,美國製造了一種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它的燃料為太空人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放電率極低。

 

除了Logan,世界上還有其他的研究組在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不過都沒有走出實驗室。

 

雖然目前還未有商業產品問世,但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戴維·伯格雷曾估計汙水中潛在的電能價值是其處理成本的10倍。Logan則認為,只要能利用潛在電能的1/20,汙水處理廠就可以解決汙水處理成本。不過他估計,微生物燃料電池實現工業應用還需5~10年。

 

在現階段,Logan指出,突破工業應用的關鍵問題仍然是如何繼續降低成本、提高電池性價比。

 

據悉,在早期的研究中,Logan小組使用了大量昂貴的材料,如昂貴的石墨電極、聚合物以及鉑等貴金屬。但其最新的電池系統已經使用了更便宜並且環境友好的材料。「我們現在已經可以不用任何貴金屬。」Logan說。

 

《科學時報》 (2011-08-29 B4 國際)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美國大學實驗室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可淨化汙水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記者8月10日從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河北大學教授王洪傑團隊近日在
  • 科學網—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新聞—科學網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又推進一步
    位於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稱,他們把利用廢水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如果利用這一技術能使發電量再提高10倍的話,食品和農業加工廠就有望能安裝這種設備用於發電,並能為附近居民提供清潔和可再生電能。   華盛頓大學環境工程學項目成員、化學工程助教拉思•安晉南特博士在「環境科學技術」網站上介紹了這種不間斷上流微生物燃料電池(UMFC)的設計以及工作原理。同過去那些讓微生物在含有營養液的封閉系統中工作的實驗不同的是,安晉南特為微生物提供的是源源不斷的廢水。
  • 汙水尿液能發電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獲突破
    OFweek環保網訊:微生物燃料電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比特首次發現了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他用鉑作為電極成功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塊微生物燃料電池。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BruceLogan教授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做到循環利用。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
    記者8月10日從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河北大學教授王洪傑團隊近日在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汙水發電兩不誤
    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淨化水質,還可以發電,它的出現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
  • 中國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
    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周順桂研究員經多年努力,研發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記者11日從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獲悉,該發明日前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透露,周順桂研究員的此項發明於2009年已獲美國專利局受理,本發明克服現有的微生物電池結構與運行方式不利於擴展和放大以及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易擴展、統一進料和出料、結構緊湊、造價低廉、輸出功率密度高、COD去除效果好等優點。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成本低性能高
    【每日科技網】  英國巴斯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和布里斯托機器人技術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一種採用廚餘垃圾中典型成分作為有效催化劑的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體積小,價格低,但性能卻更強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電化學學報》上。
  • 微生物燃料電池能以汗液為裝置供電
    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各種發光布料、熱電能量採集織物以及鋅-銀氧化物可充電電池織物,最近又進一步將微生物燃料電池織物添加到這一連串的實驗室技術中,可望用於未來的穿戴式裝置。
  • 英國科學家發明用尿液發電微生物燃料電池
    英國的布里斯托機器人技術實驗室,伊奧尼斯-伊洛普羅斯博士手拿一部正用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充電的手機微生物燃料電池是一個能量轉換器,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有機物質直接轉換成電(圖片來源:西英格蘭大學)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的布里斯托機器人技術實驗室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利用尿液充當燃料進行發電的方式,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這項技術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進而讓用尿液為手機充電成為現實。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
  • 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淨化汙水及脫鹽
    日前,美國化學會旗下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淨化汙水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能夠在降解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同時發電,在廢水處理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發表,為設計高效、廉價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我校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近期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4年影響因子16.146)上發表。
  • 微生物燃料電池節能環保
    微生物燃料電池節能環保 37次閱讀 作者:邱美輝   來源:中國化工報
  • 可充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織物,用汗發電
    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各種發光布料、熱電能量採集織物以及鋅-銀氧化物可充電電池織物,最近又進一步將微生物燃料電池織物添加到這一連串的實驗室技術中,可望用於未來的可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