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近年來,將CO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燃料(如CO,甲酸,甲醇,乙醇等)是催化和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CO2還原這些年的發文量非常大,筆者課題為電催化CO2RR,很好奇自己研究方向哪些研究論文成為高被引。為此,我們盤點了2019年以來關於電催化還原CO2被引次數排在前十的研究性論文(基於Web of Science),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南科大學者通過分子工程調控實現高選擇性二氧化碳電還原轉化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梁永曄、化學系副教授王陽剛及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馮振興聯合國際合作團隊在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CO2)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dispersed nickel phthalocyanines on carbon nanotubes for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
分子電催化二氧化碳至甲醇獲高轉化率—新聞—科學網
燃燒化石燃料後排放二氧化碳(CO2)是目前形成溫室效應的重要原因,電還原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7月29日電 近日,化工系工業催化中心陸奇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了題為《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的計算及實驗研究》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第一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Chia-Jui Chang與Sheng-Chih Lin ;通訊作者:陳浩銘 通訊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論文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859全文速覽如何提高銅系電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產物選擇性並抑制與之競爭的析氫反應是當前該領域的熱門議題
-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新用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8-06-01 07:28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選擇性99.5%以上 接近工業應用要求 8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永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分子分散電催化劑體系,並採用分子工程調控的方法,構建了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2)還原電催化劑。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
揭示二氧化碳電還原催化劑變化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春忠團隊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徵技術,系統揭示了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催化劑的結構演變和真實催化活性相。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將二氧化碳還原為有價值的化學品或燃料被認為是一種合理利用碳資源,實現碳循環並緩解溫室氣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因而,二氧化碳電還原被認為是利用可再生電力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設計合理高效的催化劑成為其中的關鍵。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合成氨在工業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工過程,氨氣是化工生產中一種基礎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來製備化肥、硝酸、炸藥等,還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傳統的合成氨方法主要是哈伯法,但此過程在高溫高壓下才能進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通過在溫和條件的電解質中設計特殊的電極,使其具有空間分隔的氧化和還原電催化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反應平衡和產物選擇性,例如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目前已成為製備多碳醇類化合物的有前途方法之一。然而,由於法拉第效率(FE)和乙烯的選擇性低,很少有直接電催化將CO還原為乙烯(CORTE)的工作報導。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升高。在目前現有的各種CO2轉化技術中,電催化CO2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JACS:Ni催化醇、滷代烴電催化C-C偶聯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有鑑於此,清華大學李超等報導了通過陽極氧化三苯基膦離子、陰極上進行Ni催化還原交叉偶聯,實現了一種有效構建C(sp2)-C(sp3)化學鍵的方法學,該方法中,醇、芳基溴能作為偶聯試劑,這種Ni催化成對電催化反應方法學展示了廣泛底物兼容性,對廣泛的官能團有兼容性,能夠對天然產物、藥物活性分子實現後期芳基化修飾。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人造樹葉:銅合金雷射微結構揭示CO2電催化還原的選擇模式
葉子就是能將一種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另一種的神奇機器:葉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並利用陽光將其轉化為有益的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示意圖 來自:光年說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模仿光合作用。世界各國能源方面的科學家們已經製造出一種「人造葉子」,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從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競賽中可能「改變遊戲規則」。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研究背景隨著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提高和價格下降,針對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蓄電任務日益繁重。由於儲能所用的分子載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度的靈活性,將可再生電力儲存在化學鍵(「電燃料」)中是極具前景的一種途徑。雖然氫氣是最佳的儲能分子載體,但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基燃料的電化學研究在最近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興趣。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