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首爾11月17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清潔能源研究中心日前表示,該中心與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化工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進一步明確了二氧化碳還原為乙烯的化學反應機理。這一研究成果將為新一代碳資源化技術的研發提供幫助。
研究團隊使用紅外線分光分析方法,以納米銅作為催化劑,考察了納米銅催化劑表面發生的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乙烯的反應過程。研究發現,過程中生成一氧化碳、乙烯中間體以及甲烷中間體的速度有很大差別,一氧化碳和乙烯中間體在大體相同的時間內較快速生成,而甲烷中間體生成速率相對緩慢。
根據這一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發了新的催化劑材料銅氧化物納米線,有效提高了二氧化碳轉化成乙烯的反應速度。新的催化劑表面存在多量吸附一氧化碳的位置,吸附在特定位置的一氧化碳可快速反應生成類似乙烯中間體的碳-碳結合中間體,表現出實際應用潛力。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採用電化學技術將二氧化碳還原成乙烯能夠緩解溫室效應,獲得高附加值的乙烯產品,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銅基催化劑是目前發現的高選擇性生產乙烯的有效電極材料。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