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實現電還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

2021-01-10 央廣網

央廣網大連12月20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陳瑞雪 高鶴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德會研究員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一氧化碳高選擇性直接製備乙烯,為高選擇性、低能耗地通過一氧化碳製備乙烯提供了新思路。

乙烯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在合成乙醇、乙醛、乙苯以及製造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等領域應用廣泛。目前,石腦油催化裂解是工業上製備乙烯的主要方法之一,該方法通常需要8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還會產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廢氣,帶來環境汙染的問題。近年來,研究人員也發展了非石油路徑。例如通過費託合成反應將一氧化碳轉化生成高附加值制的C2-C4烯烴,但是該過程除了需要200至450攝氏度的高溫和5至50巴的高壓等苛刻條件之外,根據費託合成的產物分布規律,C2產物的選擇性往往低於30%,並且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碳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急需發展高選擇性、環境友好、條件溫和的乙烯製備方法。

該團隊在優化銅基催化劑的基礎上,通過調節電極的疏水性來增加一氧化碳的擴散速率,有效促進了一氧化碳分子在銅基催化劑表面的碳碳偶聯過程。通過利用水作還原劑,在常溫常壓的溫和條件下實現了一氧化碳高選擇性地電催化生成乙烯。一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到乙烯的法拉第效率高達52.7%。相比於傳統費託合成,該過程完全沒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基於一氧化碳轉化計算,生成乙烯的選擇性在70%左右,這打破了費託合成中C2產物30%的選擇性限制。同時,該團隊與蘇海燕研究員、張東輝院士等合作,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了反應活性位和反應過程,對比生成乙烯和乙醇的反應中間體和路徑,發現Cu(100)晶面是最有利於一氧化碳電轉化生成乙烯的活性位,這為後續催化劑的設計指明了方向。

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熱點文章。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項目、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iChEM)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動態】大連化物所發表碳一分子溫和條件下催化轉化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6組)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在溫和條件下碳一分子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 大連化物所實現常溫常壓製備高純度氫氣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一種高能量效率製備高純氫氣的新策略:室溫電化學水汽變換(EWGS)反應。相關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自然-通訊》(Nat. Commun. 2019, 10, 86)上。
  • 大連化物所發表碳一化學前瞻性文章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碳一分子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近日,該團隊受邀發表題為Catalysis for Selected C1 Chemistry的前瞻性文章。
  • 大連化物所提出綠色途徑利用天然氣中的有害氣體
    大連化物所提出綠色途徑利用天然氣中的有害氣體 作者: 2018-04-06 07:05   來源:大連日報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宗旭研究員、馬偉光博士等人發展電催化技術,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源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大連化物所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生產正丙醇裝置開車成功
    ,而且實現了催化劑核心技術和工藝關鍵技術的有機集成,解決了如何有效利用大量低品位反應熱的難題。單原子催化的概念由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等於2011年率先提出。2018年底,5萬噸/年乙烯氫甲醯化製備丙醛/正丙醇工業裝置開始建設,2020年8月27日一次投產成功。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然而,除了苛刻的反應條件和消耗氫資源外,FTS工藝的產物還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所限,導致C2碳氫化合物(乙烯和乙烷)的選擇性最多只能達到30%,而且產物需要進一步分離才能得到高純度的乙烯。此外,在FTS生成烯烴的產物中,CO2的選擇性仍然高達30-50%,這將導致不必要的碳排放和碳損失。
  •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 大連化物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會上,劉中民作了題為「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的工作報告,介紹了項目的背景、技術路線、創新點和推廣情況等。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田鵬、葉茂分別匯報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催化劑」和「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的研發歷程、取得的技術和經濟效益成績等。鑑定委員會專家詳細審查了查新報告及相關鑑定材料,並與研發團隊就科學技術問題及產業化情況及發展前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我國科學家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突破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聯合成兩個或多個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學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相對熱催化,電催化經過不同的C-C偶聯機理實現CO2的還原偶聯,能更好地調控C-C偶聯過程。因此,創製高效催化劑,實現高電流密度、高C2+選擇性、高穩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進電催化還原CO2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大連化物所發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並展望了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技術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2020-01-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製備高純氫氣
  • 大連化物所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藝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27日,「納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藝」在盤錦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屬於國內首創,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鑑定,並建議加快示範工程建設和推廣應用。」
  • 大連化物所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藝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27日,「納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藝」在盤錦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屬於國內首創,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鑑定,並建議加快示範工程建設和推廣應用。」MMA即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有機玻璃、塗料、潤滑油添加劑等材料的基礎原料。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供圖 前不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榮獲第七屆周光召基金科技獎。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 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Nature Commun
    研究背景 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烴是化學工業中最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傳統從石油中製取。針對我國「富煤貧油」的能源現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開發了以煤為原料經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並已實現工業化。
  • 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制正丙醇工業裝置成功投產
    近日,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技術生產正丙醇工業化裝置在寧波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全流程一次投產成功,該裝置的核心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丁雲傑研究員、嚴麗研究員團隊自主研發,創造性地採用了單原子催化的烯烴多相氫甲醯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