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實現常溫常壓製備高純度氫氣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一種高能量效率製備高純氫氣的新策略:室溫電化學水汽變換(EWGS)反應。相關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自然-通訊》(Nat. Commun. 2019, 10, 86)上。

氫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發展經濟、環境友好且條件溫和的高純氫氣製備方法是氫能源發展的迫切需求,但也極具挑戰。目前,工業上大規模製備氫氣的主要方法為水汽變換(WGS)反應,一方面,該反應過程條件苛刻,通常需要在高溫和高壓的條件下進行。另一方面,其反應產物往往含有約1%-10%的一氧化碳殘留物,以及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副產物,需要進一步的分離純化才能進行下遊的應用。

鄧德會團隊經過長期探索,將傳統的WGS反應與電化學方法相結合,並巧妙地將WGS的氧化還原反應拆分為彼此分離的兩個半反應,首次提出了一種能在常溫常壓下直接製備高純氫氣的電化學水汽變換方法。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並可以在室溫常壓下進行的高效催化過程,為低能耗生產高純氫氣提供了新思路。(中國日報大連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實現常溫常壓製備高純度氫氣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目前工業上大規模製備氫氣離不開高溫高壓以及目標產物的提純。近日,我國科學家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常溫常壓、高效率製備高純氫氣(>99.99%)的新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還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
    央廣網大連12月20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陳瑞雪 高鶴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德會研究員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一氧化碳高選擇性直接製備乙烯,為高選擇性、低能耗地通過一氧化碳製備乙烯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石腦油催化裂解是工業上製備乙烯的主要方法之一,該方法通常需要8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還會產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廢氣,帶來環境汙染的問題。近年來,研究人員也發展了非石油路徑。
  • 柴油和氫氣製備有新思路
    經濟日報訊 記者蘇大鵬、通訊員羅能超報導:汽車以及大動力裝置都離不開柴油這一寶貴能源,氫氣則是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兩者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基礎。近日,大連化物所王峰研究員團隊提出並在實驗中實現了一種利用光能(太陽能或人造光源)並以生物質下遊產品為原料,製備柴油和氫氣的設想。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將氫氣儲存於凝聚態物質中是近二十年儲氫材料研究的熱點,各種新穎的材料被陸續開發出來。然而這些材料均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開發安全、高效、廉價的氫氣儲存和運輸載體,將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以及氫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期,該團隊提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利用金屬的電負性差異,修飾有機儲氫材料的電子性質,合成出了一類新穎的有機-無機雜化儲氫體系——金屬有機化合物。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2020-01-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製備高純氫氣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人員結合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了生產氫氣和氧氣。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連化物所採用狹縫塗布沉積技術製備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靈敏無汙染光電探測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採用溶液法製備了一種基於非鉛鈣鈦礦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5月在線出版的《物理化學快報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DOI:10.1021/acs.jpclett.8b01116)。 據了解,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而且,Haber-Bosch法需要高純度的氫氣作為原料;而高純度的氫氣此研究工作利用電解質和催化劑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電催化產氨效率,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電催化合成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而且,Haber-Bosch法需要高純度的氫氣作為原料;而高純度的氫氣一般是通過礦物燃料轉化而來,其過程會排放大量的CO2(約佔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的1.5%)。因此開發高效、低能耗、清潔的合成氨技術有重要意義。電催化固氮理論上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且以水和氮氣作為原料,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工業合成氨的技術。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
  • 大連化物所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生產正丙醇裝置開車成功
    ,而且實現了催化劑核心技術和工藝關鍵技術的有機集成,解決了如何有效利用大量低品位反應熱的難題。單原子催化的概念由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等於2011年率先提出。2018年底,5萬噸/年乙烯氫甲醯化製備丙醛/正丙醇工業裝置開始建設,2020年8月27日一次投產成功。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2018-10-2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
  • 【中國新聞網】大連化物所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
    大連化物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3日發布消息稱,由大連化物所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近日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大連化物所發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目前,工業上甲烷的轉化主要是經水蒸氣重整製備合成氣(Syngas,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以及合成氣後續進一步轉化成各類有機化學品。該路線中甲烷水蒸氣重整過程通常需要在高溫(700°C-1100°C)條件下進行,合成氣的後續轉化也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這增加了該過程的經濟成本和環境壓力。因此,探索溫和條件下甲烷直接轉化製備高附加值的化學品的技術是一個迫切但又極具挑戰的課題。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論文連結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等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27%的鈣鈦礦-矽疊層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聯合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通過將半透明鈣鈦礦電池與高效矽異質結薄膜電池結合,組成光電轉化效率達到27.0%的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是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經過數十年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根據這一概念,該團隊探索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空間中進行另外一類二維原子晶體結構的生長,成功製備了BN/石墨烯等異質結結構。這一結果表明可以通過在層狀結構之下限域生長實現不同二維原子晶體的堆垛結構,為構建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結構提供了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