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07-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二維硫化鉬(MoS2)的三原子層結構特性,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其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實現Co/Se「裡應外合」協同調控MoS2的催化性能,提升了其在催化酸性HER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研究為深入挖掘MoS2的催化析氫潛力以及設計廉價、高效HER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MoS2是一種地球儲量豐富且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的二維材料,在電催化HER中表現出較好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的潛力。然而,常規MoS2只在其邊緣硫位點上顯示一定的催化HER活性,而大量的處於二維面內的硫原子卻是惰性的且未被充分利用。此外,邊結構的低穩定性限制了MoS2的催化性能。調控激發麵內硫原子的活性、增加活性邊結構數量並同時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是最大化提高其HER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徑,然而卻極具挑戰。

  研究團隊前期提出並實現通過MoS2晶格限域金屬雜原子來調控面內惰性硫原子的催化活性(Energy Environ. Sci.,2015,8,1594)。該策略能夠有效提高MoS2的面內HER活性,但不可避免地過度活化邊結構,導致邊結構硫位點吸附氫過強。該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MoS2三原子層的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分別替代Mo和S),能夠同時實現面內和邊活性的調控優化以及結構穩定性的提高。該催化劑顯示了優異的酸性HER催化性能:其在1000 mA cm-2的大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382 mV,低於商業化Pt/C催化劑的671 mV,且能夠穩定保持360 h而無明顯的活性衰減,這超過了目前已報導的異質原子摻雜MoS2催化劑的HER性能。密度泛函理論研究發現,內層限域的Co可以激發麵內惰性硫的活性,而表層限域的Se則提供了一種穩定化效應,兩者協同「裡應外合」,一方面適度減弱了活性位點的氫吸附強度(吸附能更接近0 eV),降低了過電位;另一方面提高了摻雜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促進了面內和邊活性位點的大量形成。

  鄧德會團隊聚焦二維催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已在二維材料電解水催化劑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Adv. Mater.,2020,32,1908126;Angew. Chem. Int. Ed. ,2020,59,10502;Nano Energy,2020,72,104700;Nano Energy,2019,61,611;Chem. Rev.,2019,119,1806;Nano Energy,2018,52,494;Nat. Commun.,2017,8,14430;Nat. Nanotechnol.,2016,11,218;Energy Environ. Sci.,2016,9,123;Angew. Chem. Int. Ed.,2015,54,2100;Energy Environ. Sci.,2015,8,1594;Energy Environ. Sci.,2014,7,1919;發明專利10餘件)。在此基礎上,該團隊近期研製了基於非貴金屬整體式催化劑電極的可攜式氫氧儀並實現量產,已獲得中國GB、歐盟RoHS、歐盟CE和美國FDA認證。此外,該研究為可攜式氫氧儀催化劑電極的優化升級提供重要借鑑。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項目,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二維硫化鉬(MoS2)的三原子層結構特性,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其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實現Co/Se「裡應外合」協同調控MoS2的催化性能,提升了其在催化酸性HER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研究為深入挖掘MoS2的催化析氫潛力以及設計廉價、高效HER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MoS2是一種地球儲量豐富且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的二維材料,在電催化HER中表現出較好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的潛力。然而,常規MoS2隻在其邊緣硫位點上顯示一定的催化HER活性,而大量的處於二維面內的硫原子卻是惰性的且未被充分利用。此外,邊結構的低穩定性限制了MoS2的催化性能。調控激發麵內硫原子的活性、增加活性邊結構數量並同時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是最大化提高其HER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徑,然而卻極具挑戰。
  研究團隊前期提出並實現通過MoS2晶格限域金屬雜原子來調控面內惰性硫原子的催化活性(Energy Environ. Sci.,2015,8,1594)。該策略能夠有效提高MoS2的面內HER活性,但不可避免地過度活化邊結構,導致邊結構硫位點吸附氫過強。該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MoS2三原子層的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分別替代Mo和S),能夠同時實現面內和邊活性的調控優化以及結構穩定性的提高。該催化劑顯示了優異的酸性HER催化性能:其在1000 mA cm-2的大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382 mV,低於商業化Pt/C催化劑的671 mV,且能夠穩定保持360 h而無明顯的活性衰減,這超過了目前已報導的異質原子摻雜MoS2催化劑的HER性能。密度泛函理論研究發現,內層限域的Co可以激發麵內惰性硫的活性,而表層限域的Se則提供了一種穩定化效應,兩者協同「裡應外合」,一方面適度減弱了活性位點的氫吸附強度(吸附能更接近0 eV),降低了過電位;另一方面提高了摻雜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促進了面內和邊活性位點的大量形成。
  鄧德會團隊聚焦二維催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已在二維材料電解水催化劑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Adv. Mater.,2020,32,1908126;Angew. Chem. Int. Ed. ,2020,59,10502;Nano Energy,2020,72,104700;Nano Energy,2019,61,611;Chem. Rev.,2019,119,1806;Nano Energy,2018,52,494;Nat. Commun.,2017,8,14430;Nat. Nanotechnol.,2016,11,218;Energy Environ. Sci.,2016,9,123;Angew. Chem. Int. Ed.,2015,54,2100;Energy Environ. Sci.,2015,8,1594;Energy Environ. Sci.,2014,7,1919;發明專利10餘件)。在此基礎上,該團隊近期研製了基於非貴金屬整體式催化劑電極的可攜式氫氧儀並實現量產,已獲得中國GB、歐盟RoHS、歐盟CE和美國FDA認證。此外,該研究為可攜式氫氧儀催化劑電極的優化升級提供重要借鑑。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項目,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07-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2018-07-24 09:36:00來源:中安在線
  •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副研究員於良團隊提出二維硫化鉬(MoS2)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效應,利用銠單原子之間的距離來調控二維MoS2面內硫原子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從而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HER)性能。該工作為深入認識二維MoS2限域單原子的催化活性調控機制以及設計新型高效電解水析氫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MoS2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其邊緣結構具有適中的氫吸附強度而顯示良好的HER活性,因而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有潛力的、可替代貴金屬Pt的非貴金屬HER催化劑。
  • 高效電解水制氫電極材料的「化學嫁接」獲得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研究組發展了一步法合成技術,成功實現了二硒化鈷和二硫化鉬材料的「化學嫁接」,研製了具有析氫性能接近貴金屬鉑的水還原高效複合催化劑。研究發現,此兩種材料的複合在界面處形成了新的鈷-硫化學鍵。一方面,鈷與硫的配位能夠調節二硫化鉬的電子結構,降低其對氫的吉布斯吸附自由能,從而增強其活性邊位點對氫中間產物的吸附,增強其反應動力學;另一方面,硫與鈷的相互作用也帶來電催化協同效應,使得原本具有一定水還原性能的二硒化鈷的活性進一步增強。
  • 化學所開發出新型高效電解水催化劑
    因此,發展廉價、易製備的高效電解水催化劑備受關注。其關鍵是如何有效降低電極上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的過電位,實現在低槽壓下的大電流產氫。因此,發展廉價、易製備的高效電解水催化劑備受關注。
  • ChemCatChem:有序介孔碳膜內超小鈷摻雜二硫化鐵納米顆粒用於催化電解水制氫
    電解水製取氫氣是目前最重要的制氫方法之一。鉑基材料被認為是析氫反應的最先進催化劑,但高成本和稀缺性嚴重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因此,以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等地球上含量豐富的過渡金屬為基礎的電催化劑備受關注。硫化鐵由於與氫化酶活性中心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作為電解水產氫催化劑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興趣。
  •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成均館大學開發高效持久的電催化劑 促進氫燃料生產
    蓋世汽車訊 傳統制氫工藝需要使用化石燃料或CO2,而電解法則從水分子中提取「綠色氫氣」。由於水本身不能分解為氫和氧,因此需要通過高活性電催化劑來實現電化學氫水轉化過程。然而,由於析氧反應緩慢,傳統水電解法面臨著提高水分解反應效率的技術挑戰。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方面獲進展
    設計低成本、高活性析氫催化劑高效制氫是建立氫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維層狀硫屬化合物MoS2具有製備簡單、結構穩定、催化活性可調的優勢,因此被視為非常有潛力的酸性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然而其高活性位點大部分限定在有限的邊界處(edge),如何實現MoS2面內(Basal Plane)位點活化是推動其實際應用的關鍵。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二硫化鉬和磷化鉬複合材料高效鹼性析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程道建教授課題組等人設計出了一種二硫化鉬(MoS2)和磷化鉬(MoP)結合的複合材料,其層間界面結構有較高的活性位點,能有效緩解商業化催化劑在鹼性下析氫反應(HER)的不足。該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國際著名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上。
  • 二硫化鉬和磷化鉬複合材料高效鹼性析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程道建教授課題組等人設計出了一種二硫化鉬(MoS2)和磷化鉬(MoP)結合的複合材料,其層間界面結構有較高的活性位點,能有效緩解商業化催化劑在鹼性下析氫反應(HER)的不足。該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國際著名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上。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通過施加外部電壓驅動, 析氧催化劑在陽極作用, 析氫催化劑在陰極作用, 將水分子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因此, 在常溫25℃、一個大氣壓下, 水分解的熱力學電位是1.23V. 但實際中工業化電解池的電壓為1.8~2.0V, 遠高於水分解理論電位. 這是因為額外過電勢的存在, 包括陰極析氫過電勢、陽極析氧過電勢和其他過電勢(溶液內阻、催化劑與集流體之間的接觸內阻等). 過電勢的存在限制了電解水體系的工業化應用.
  • Ni/NiO雙組分界面上的高效鹼性析氫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電催化反應常為多步反應,中間物種在催化劑活性位點上的吸附-脫附平衡對反應的整體性能至關重要,而鹼性HER(鹼性條件下電催化析氫反應,指出雙組分活性位點的平衡設計是實現高效鹼性析氫的關鍵。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可持續工作100小時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華南理工崔志明:組分可調控的鎳基反鈣鈦礦氮化物高效析氫催化劑
    DFT計算表明,經過對催化劑中A位金屬的部分取代,可降低水解離過程的能壘、優化氫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從而提高電催化析氫活性。背景介紹利用風能等間歇性能源發電產生的電能來電解水製備氫氣,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制氫技術。而要實現大規模電解水製備氫氣,則需要開發廉價、良好導電性、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催化析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