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電解水制氫電極材料的「化學嫁接」獲得成功

2021-01-12 中國科大新聞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研究組發展了一步法合成技術,成功實現了二硒化鈷和二硫化鉬材料的「化學嫁接」,研製了具有析氫性能接近貴金屬鉑的水還原高效複合催化劑。該研究成果以「An efficient molybdenum disulfide/cobalt diselenide hybrid 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generation」為題發表在1月14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Nature Commun. 2015, 6, 6982: DOI: 10.1038/ncomms6982)。 

 

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位能等)以氫為媒介存儲、運輸和轉化可實現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構型。當前95%以上的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而水作為氫的重要來源之一,從其提取出來的氫的總能量是地球化石燃料熱量的9000倍。將水電解制氫涉及兩個重要的基本反應,即陰極水的還原和陽極水的氧化。然而,反應動力學的限制要求提供高於理論分解電壓的過電壓來加速兩極反應,導致嚴重的電能損失。一些貴金屬如鉑、氧化釕、氧化銣等能有效地降低反應活化能壘,提升反應速率,但是昂貴的價格限制其在電解水工業中的規模化使用。 

 

近年來,該研究組圍繞新型非貴金屬氫電極材料和氧電極材料的設計,在電解水用新型非貴金屬電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技術方面上取得一系列進展。開展了基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研製新型非貴金屬氫電極材料和氧電極材料的研究,通過合理的化學「嫁接」手段,選擇廉價的材料和利用材料協同增強效應,為設計和製備非貴金屬新型複合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有望為電解水工業提供新型、廉價、高效、持久的水還原和水的氧化反應電催化劑。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Nature Commun. 2015, 6, 6982; Chem. Soc. Rev. 2013, 42, 2986-3017; J. Am. Chem. Soc. 2009, 131, 7486–7487; J. Am. Chem. Soc. 2012, 134, 2930–2933;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8546-8550; ACS Nano 2014, 8, 3970-3978; Small 2015, 11, 182-188等國際期刊上。   

 

MoS2/CoSe2水還原電催化劑 (a),極化曲線 (b) 及反應機理 (c) 

 

該研究組運用一步法所製備的二硒化鈷/二硫化鉬複合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水還原催化活性,在0.5 M H2SO4電解質中交換電流密度達到7.3×10-2 mA cm-2 (起始電勢-11mV,塔菲爾斜率36 mV/decade)。研究發現,此兩種材料的複合在界面處形成了新的鈷-硫化學鍵。一方面,鈷與硫的配位能夠調節二硫化鉬的電子結構,降低其對氫的吉布斯吸附自由能,從而增強其活性邊位點對氫中間產物的吸附,增強其反應動力學;另一方面,硫與鈷的相互作用也帶來電催化協同效應,使得原本具有一定水還原性能的二硒化鈷的活性進一步增強。該研究組進一步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合作,通過DFT計算發現,這種新型複合催化劑上氫的生成僅需克服1.13 eV(30.7 kcal mol-1)的能量,很容易通過提供較小的過電位達到。實驗和計算結果表明,在該複合催化劑上的水還原是一個吸附氫結合脫附控制的反應過程。同時,該複合催化劑還展現了優異的穩定性能,有望取代鉑成為新一代廉價的氫電極材料(Nature Commun. 2015, 6, 6982)。該研究組早期研究還發現,將他們發現的具有層狀結構的二硒化鈷-有機胺複合納米帶(J. Am. Chem. Soc. 2009, 131, 7486–7487)與氧化鎳納米顆粒「嫁接」,也能實現優異的「協同增強」效果。在這種複合催化劑中,氧化鎳能有效的打開表面吸附水的O-H鍵,產生吸附氫,而二硒化鈷能及時結合生成的吸附氫形成氫氣分子。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複合能獲得1.4×10-2 mA cm-2的交換電流密度(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8546-8550)。 

 

此外,該研究組在設計新型非貴金屬水電解陽極材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因涉及四電子反應,水氧化相對於水還原(二電子反應)是一個更複雜過程。在水電解池中,氧電極相對於氫電極有更大的過電位需求,導致主要的電能損耗。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率先發現,廉價的二硒化鈷自身具有內在的水氧化活性。通過引入新的功能性材料能調節該材料的金屬催化活性中心的電子結構,優化其對氧中間物的吸附鍵能,大大增強氧電極的反應速率。例如,引入四氧化三錳和二氧化鈰,可製備四氧化三錳/二硒化鈷(J. Am. Chem. Soc. 2012, 134, 2930–2933)和二氧化鈰/二硒化鈷(Small 2015, 11, 182-188)複合材料,在0.1 M KOH電解質中氧化水的塔菲爾斜率分別為64 mV/decade和44 mV/decade,其中二氧化鈰/二硒化鈷的催化性能甚至超過了商業二氧化銣電催化劑。而將高比表面、高導電性的石墨烯與二硒化鈷複合後得到的複合催化劑的塔菲爾斜率為40 mV/decade,在336 mV過電位下的TOF值為0.03565(二氧化銣為0.01724),展現了優異的水氧化反應動力學特徵(ACS Nano 2014, 8, 3970-3978)。 

 

基於該研究組在節能增效新型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電極材料領域的系列工作,該研究組應邀為英國皇家化學會 《化學會評論》撰寫評述,綜述了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了基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設計高效能量轉換材料的前景(Chem. Soc. Rev. 2013, 42, 2986-3017)。 

 

上述研究工作受到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等的支持。 

 

(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科研部) 

 

附論文連結: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114/ncomms6982/full/ncomms6982.html

相關焦點

  • 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新華網雪梨3月20日電(萬思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該技術採用了一種價格低廉、有特殊塗層的泡沫狀多孔材料,能使電解水產生的氧氣氣泡快速逸散,從而促進更有效地製取和收集氫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化學所開發出新型高效電解水催化劑
    因此,發展廉價、易製備的高效電解水催化劑備受關注。電催化析氧活性與穩定性,為拓展電解水電極材料的選擇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氫能是一種理想的能源載體,開發大規模、廉價、清潔、高效的制氫技術是氫能有效利用的關鍵。電解水由於環境友好、產品純度高以及無碳排放而成為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制氫方法之一。限制電解水制氫大規模應用的最重要瓶頸是如何大幅降低其電能消耗,因而大幅降低制氫成本。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邱介山教授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創新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功能的精細調變方法,從分子-微觀-介觀多尺度層面,有機融合物理外場/點擊化學和化學工藝過程的創新,提出了「多維碳材料工程」的新概念和技術策略,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的成果。最近,在功能碳材料助力小分子高效轉化/精細化學品合成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2018-07-24 09:36:00來源:中安在線
  • 青島科大《Nanoscale》:為電解水制氫、汙水處理提供新思路
    導讀:本文製備得到了原位生長在鈦網上的具有高氧化態的多孔自交聯CoS2材料(P-CoS2/Ti),其在鹼性條件下具有優異的析氫(HER)以及尿素氧化(UOR)催化性能,這為電解水制氫以及汙水處理提供了新思路。
  • 《美國化學會志》:新型鎳基催化劑誕生可通過電解水高效生產氫燃料
    最近,POSTECH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廉價且容易獲得的鎳作為電催化劑,通過電解水高效生產氫燃料的方法,開啟了氫經濟時代。他們共同開發出一種高效的鎳基催化劑體系,其中摻雜了oxophilic過渡金屬原子。研究人員表示,已經確定了催化吸附性能之間的相關性和氫進化(她)的反應動力學鹼性介質。近期,這些研究結果被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的封面文章所收錄。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際學界在全水解電極催化劑的設計製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尋找能在中性水電解質中同時展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仍是一大挑戰。
  • 利用廉價金屬製備高效、高穩定性的鹼性制氫電極
    鐵三角元素(包括鐵,鈷和鎳)在地球上含量豐富,並且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和物理性質。因此,它們作為催化劑,被廣泛應用在工業氫化反應和電解水制氫等過程中。但是,鐵三角金屬基催化劑由於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hcp或fcc)和形貌以及對氫的強吸附能力,這就造成反應活性位不足和反應過程中活性位容易被中間產物所覆蓋,進而難以保證電解水制氫過程中所需的高活性和穩定性,嚴重限制了工業化應用。
  • 新方法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
    電解水,將水分解成氫和氧,是一個簡單而歷史悠久的想法。現有電解水的技術大都基於純水,而超過95%的地球水資源——海水少有關注。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圖|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原理 PEM水電解技術優勢明顯,效率高、氣體純度高、能耗低、無鹼液、汙染小、體積小、安全可靠、還可實現更高的產氣壓力。缺陷是催化劑容易中毒失效,對水質要求高。據悉,目前我國的PEM正在從研發向工業化的過渡,參與研發機構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718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507所等。
  • 電解水制氫產業聚向濟南
    (劉彪攝)  氫氣,承載了人們眾多的美好想像空間:它燃燒產生水,沒有任何汙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如果這種設備安裝在車上,就可以提供動力……在眾多專家眼裡,氫氣被譽為人類能源終極解決方案。  這個產業領域發展的關鍵點,是初中化學實驗室裡的電解水如何高效實現大規模生產?美好的期待如何變成現實?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前言: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衣寶廉院士在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並分析了目前3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特點、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現在的氫有不同的顏色,有灰氫、藍氫、綠氫,分別從哪兒來?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化工大學召開。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逯樂慧、項目及課題負責人和科研骨幹、實施方案論證專家及專項辦代表共50餘人參加會議。  會上,逯樂慧副所長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表示,將從人財物方面給予有力保障,並按相關要求嚴格管理,推進項目順利實施。相關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表示,項目面向可再生能源制氫應用需求,研究意義重大,希望通過與各單位強強聯手、加強溝通合作,產出一流技術成果。
  • 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水電解制氫技術已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目前有鹼性水電解制氫、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制氫。鹼性水電解制氫最為成熟,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氫的製備技術路線現在主要是要用綠氫,就是電解水制氫和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別是季節性的波動性,解決棄水、棄光、棄風的問題。可以替代石油用於汽車,可以替代天然氣用於燃氣輪機發電,也可以替代焦炭用於冶金工業。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美國深入了解電化學催化工藝 有助於實現水分解高效大規模製氫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員與康納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以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合作,將讓利用水高效大規模製氫即將成為現實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利用新能源規模化低成本電解水制氫,將是未來氫能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然而,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伴隨制氫會排放大量CO2,這類氫氣也被稱為「黑氫」。而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達到「零碳排放」,產生的氫為「綠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