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大《Nanoscale》:為電解水制氫、汙水處理提供新思路

2020-12-04 孜然學術

導讀:本文製備得到了原位生長在鈦網上的具有高氧化態的多孔自交聯CoS2材料(P-CoS2/Ti),其在鹼性條件下具有優異的析氫(HER)以及尿素氧化(UOR)催化性能,這為電解水制氫以及汙水處理提供了新思路。

氫氣作為一種儲量豐富、高質量能量密度的清潔環保能源,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眾多的制氫方法中,電解水制氫更為環保、高效。然而,陽極析氧反應(OER)為四電子反應,反應動力學十分緩慢,從而導致其較高的過電位。這種高過電位限制了電解水制氫的大規模實際應用。電解較易氧化的物質如甲醇、乙醇、甘油、聯氨、尿素等水溶液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化學障礙。其中,尿素是一種廉價的可再生電氧化物質,且其電解氧化的理論電極電位僅為0.37 V。因此,電解尿素可以達到比水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此外,尿素氧化反應也可用於處理尿素引起的水汙染。但UOR是一個六電子轉移過程,其氣體逸出步驟複雜,動力學較慢。因此,為降低UOR的過電位,急需高性能的電催化劑。IrO2和RuO2等貴金屬是目前較好的UOR電化學催化劑,但其高成本和低豐度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針對以上問題,青島科技大學宋曉明課題組報導了一種簡單的三步法(包括水熱合成,強鹼蝕刻和低溫硫化),以獲得原位生長在鈦網上的多孔自交聯CoS2 (P-CoS2/Ti)材料。此材料在電催化過程中表現出優異的雙功能催化活性和高穩定性:在10 mA/cm2 的電流密度下,HER的過電位僅91 mV,UOR的標準氫電位僅1.243 V。另外,當P-CoS2/Ti同時作為尿素分解的正極和負極時,僅需1.375 V即可達到10 mA/cm2 的電流密度。此工作近日以「Ti-Mesh supported porous CoS2 nanosheet self-interconnected networks with high oxidation state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urea electrolysis」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noscale》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NR/D0NR02058C#!divAbstract

作者通過水熱、強鹼刻蝕以及硫化三步法製備得到P-CoS2/Ti。在蝕刻過程中,隨著鋁元素的去除,納米片內部形成了大量的氣孔,又在之後的硫化過程中,CoS2納米片之間形成了交聯的網絡結構。

此材料獨特的多孔納米結構以及納米片自交聯結構,能夠在HER和OER過程中提高氣體逸出率;鈦網基底可以大大提高材料電導率。另外,它具有較高價態的Co離子;以及UOR本身較低的理論電位。這些優勢都大大提升了材料的HER和UOR催化性能。

圖1. P-CoS2/Ti自交聯納米片的合成過程示意圖

圖2. P-CoS2/Ti及CoS2/Ti的形貌表徵。

圖3. P-CoS2/Ti(及對比樣)HER性能測試以及相應電化學表徵。

圖4. P-CoS2/Ti(及對比樣)UOR性能測試以及相應電化學表徵。

圖5. P-CoS2/Ti(及對比樣)同時作為陽極和陰極的尿素電解性能測試以及相應電化學表徵。

綜上所述,原位生長於鈦網上的多孔自交聯結構的CoS2複合材料,因其獨特的結構優勢,在鹼性條件下展現出十分優異的HER以及UOR性能。這既推動了電解尿素制氫的發展,也為構建製備高效簡便的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天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如何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電解水制氫氣是通過電能給水提供能量,破壞水分子的氫氧鍵來製取氫氣的方法。 其工藝過程簡單、無汙染,製取效率一般在75%-85%,每立方米氫氣電耗為4-5kW·h。由於電費佔整個水電解制氫生產費用的80%左右,導致其競爭力並不高。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2018-07-24 09:36:00來源:中安在線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重要|萬鋼向中央建議:將氫能作為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處理中石化正籌備設立中國石化氫能公司交通部發文!燃油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總量超百萬!【乾貨】中/德/日/美氫價與油價對比 鹼性液體水電解技術已實現全球商業化,PEM和AEM水電解制氫技術或將成為未來主流。
  • 電解水制氫產業聚向濟南
    (劉彪攝)  氫氣,承載了人們眾多的美好想像空間:它燃燒產生水,沒有任何汙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如果這種設備安裝在車上,就可以提供動力……在眾多專家眼裡,氫氣被譽為人類能源終極解決方案。  這個產業領域發展的關鍵點,是初中化學實驗室裡的電解水如何高效實現大規模生產?美好的期待如何變成現實?
  • 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為此,筆名「五子山」的業內人士從制氫原理、加氫站,以及氫的運輸、存儲和加注等方面,撰寫系列文章,以向大眾及業界普及相關知識。本篇為第一篇,主要介紹氫氣的製備方法,以及水電解制氫技術及其安全防控。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
  • 電解水制氫能否成為能源網際網路殺手級應用?
    (本文來源:玖牛投資)近日,加拿大氫能企業Hydrogenics宣布將為德國一加氫站提供大規模電解水制氫設備。Hydrogenics的客戶正在德國伍珀塔爾建造一座兆瓦級的加氫站,當地的一家垃圾處理廠為這套電解水制氫設備提供電力,實現廢棄物向清潔能源的轉換。這套制氫系統將在2019年交付,預計日產氫能力超過400千克。
  • 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  在能源轉型中,氫能的利用可以實現大規模、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在不同行業和地區間進行能量再分配;充當能源緩衝載體提高能源系統韌性;降低交通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工業用能領域的碳排放;代替焦炭用於冶金工業降低碳排放,降低建築採暖的碳排放。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將太陽能轉化為俗稱「液態陽光」的「太陽能燃料」,是應對未來化石燃料枯竭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策略。近年來,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成為最為廉價的發電技術。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PV-E)制氫,是目前最為可行的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之一。在眾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技術受到廣泛關注。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前言: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衣寶廉院士在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並分析了目前3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特點、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 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新華網雪梨3月20日電(萬思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該技術採用了一種價格低廉、有特殊塗層的泡沫狀多孔材料,能使電解水產生的氧氣氣泡快速逸散,從而促進更有效地製取和收集氫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觀察|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衣寶廉介紹,氫的製備技術路線方面,目前主要是要用綠氫,即電解水制氫和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別是季節性的波動性,解決棄水、棄光、棄風的問題。可以替代石油用於汽車,可以替代天然氣用於燃氣輪機發電,也可以替代焦炭用於冶金工業。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現在的氫有不同的顏色,有灰氫、藍氫、綠氫,分別從哪兒來?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本次研討會對氫能發展現有問題把脈問診,為氫能未來發展獻言獻智,將為推進中國石化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和促進我國氫能產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諮詢、把握方向。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際學界在全水解電極催化劑的設計製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尋找能在中性水電解質中同時展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仍是一大挑戰。
  • 「水氫車」背後: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
    制氫過程「不夠綠」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然而,制氫的過程卻顯得有些不夠清潔。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氫氣儲運和氫能應用幾個環節,其中制氫環節的清潔程度最受質疑。目前,中國主流的制氫方法包括化石能源制氫(石油裂解、水煤氣法等)、化工原料制氫(甲醇裂解、乙醇裂解、液氨裂解等)、氯鹼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和生物質制氫等。
  • 全球最大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開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4月17日,高端煤基新材料領軍企業寶豐能源(600989)開工建設全球最大規模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 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範項目。資料顯示,氫能源是綠色零排放的終極能源形勢,氫能在能源、交通、工業、建築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是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交通領域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與主要市場。工信部已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將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研究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 關注氫能安全│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氫氣製備法與水電解制氫  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其中,水電解制氫技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第一,不使用化石燃料,不產生有害氣體;第二,產品氣純度高,通常在99.7%以上;第三,技術成熟,流程及設備簡單;第四,自動化水平高,採用微機控制,操作穩定可靠。  水電解制氫技術已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目前有鹼性水電解制氫、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制氫。鹼性水電解制氫最為成熟,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利用新能源規模化低成本電解水制氫,將是未來氫能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然而,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伴隨制氫會排放大量CO2,這類氫氣也被稱為「黑氫」。而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達到「零碳排放」,產生的氫為「綠氫」。
  • 電解水制氫+管道運輸是氫能發展方向
    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投產的加氫站為41座,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湖北、河北等地,並未實現全國範圍的覆蓋。未來加氫站的建設數量及地域分布還有待完善。成本高昂是阻礙加氫站建設的首要原因。一個典型的加氫站由制氫系統、壓縮系統、儲存系統、加注系統和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